你曾经大便中带血吗?你对大便中带血的症状了解多少呢?便血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一个征象,有时还是早期癌的惟一征象。有的人一见便血就十分紧张,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忧心忡忡;有的人则相反,认为是痔疮等一般小病,而不加注意。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是应及时就医,弄清楚出血的原因。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胃肠道本身的疾病,例如胃肠道溃疡和炎症、肿瘤、痔疮、肠套叠、寄生虫感染、肛裂等。二是肠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
医学上将肉眼能见到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肉眼见不到的则称为大便潜血。除滴在大便表面的血液之外,便血最常见的形式是黑便。消化道出血后,流出的血液在食管、胃及肠道内分解出铁,与细菌产生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而呈黑色。一般认为出血量超过50毫升(一小茶杯)时就可出现黑便。如果长期出现黑便,说明胃肠道内可能有出血点,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贫血,免疫力低下。此时,应及时就诊查明胃肠道内出血的原因并纠正贫血。大便潜血阳性时一般说明1天的消化道出血量已经在5毫升(一试管)以上了,而大便颜色可毫无改变。据统计,无症状的大便潜血阳性者的癌肿发现率在1%以上。但需要提醒的是,潜血检验弱阳性(检验单上1个“+”),并不一定是便血,饮食中的动物肉(主要是红肉)、血(肉、血中的铁同样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或服用含铁的药物,也可以造成潜血的假象,此时不用太担心。
大便带暗红色血迹或鲜血时往往病变在下消化道(自小肠至肛门)。出现此症状常见的疾病有两大元凶,即痔疮和直肠癌。痔疮的患病率极高,其便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直肠癌是便血的常见病因,国外统计约占便血就诊病例的30%~50%,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患者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脓血便为主要症状,早期可伴有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肛门坠胀感,不尽感。中晚期患者可有腹痛、腹胀等肠道不全梗阻症状,病情恶化可出现肝肿大、黄疸、腹水、恶病质等表现。直肠癌在发病早期缺乏明显特异症状,和痔疮的常见症状一样都是便血,很多人受“十人九痔”观念的影响,以为肛门出血、大便带血就是痔疮,致使很多直肠癌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所以,当出现大便带血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专业科室就诊,鉴别排除是痔疮,还是结直肠息肉、直肠癌,以免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排查导致便血的元凶,医生一般有最重要的“两把板斧”。第一把板斧是直肠指诊。由于国人直肠癌近75%为低位直肠癌,能在直肠指诊时触及。因此凡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查出癌肿的部位、范围、活动程度等重要的肿瘤信息,可指导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方案。直肠指诊如此重要,但在实际中因为检查不便和心理上难以接受等因素常常被病人忽视。病人缺乏知识和常识、医生不加重视和掉以轻心,是直肠癌漏诊和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第二把板斧是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在医生的操作下胃肠镜犹如长着眼睛的鞭子,像蛇一样蜿蜒地进入胃肠道,将所看到的高清晰的图像实时的展示在显示器上,供医生观察。胃肠镜对于少量到中等量便血病人的诊断很有价值。胃肠镜的强大还在于它除了可“侦察”疾病外,还具有“现场办案”的能力,可内镜下直接止血,方法有电凝固、止血药喷洒、硬化剂注射、小血管钛夹止血等。对于肠息肉等,还可“就地正法”,直接切除。
总之,便血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发现时既不要紧张慌乱,也不要放松警惕,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两板斧”检查,找出那个“幕后元凶”,只有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