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社区保健科主任医师 曲红明
经常听一些家长聚在一起相互倾诉:孩子才三四岁,但是脾气很大,而且容易发怒、暴躁,或者长时间不和周围人说话。其实,家长们恐怕没有想到,这些症状常常是孩子情绪障碍的表现。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社区保健科曾对南京市建邺等两区9所托幼机构进行了调查。其中省级示范园1所、优质园4所、标准园4所,共调查4-6岁儿童1200名儿童的情绪状况,获得完整资料1030份。发现情绪障碍儿童775人,占总人数的75.2%,其中男童占情绪异常人数的54.0%,女童占情绪异常人数的46.0%。
儿童情绪障碍,压力大是主因
过去的文献多将童年情绪障碍称为儿童期神经症。由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年龄特点,以及儿童情绪的分化不像成人那样明显,其临床表现与成人的神经症有较明显的区别。故目前很少使用儿童神经症一词,而改称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症、癔病等,多见于学龄期到青春期少年儿童。但其表现可能是非典型的,既可以是头晕、头痛,也可以是在睡眠时咬被子、用头撞墙等,让家长难以捉摸。在综合医院,这些孩子往往被怀疑有癫痫,但各种检查又难以确诊。其实,这多是儿童内心的压力和冲突长期得不到释放,通过躯体化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表现。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家长们往往错误地置儿童的兴趣爱好而不顾,大量减少儿童接触大自然或人文环境的机会,小小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基本是没有生命的电脑、琴棋书画或高强度的舞蹈活动;加之有的父母工作节奏紧张,与儿童的交流也很少,以及家庭暴力甚至离异现象使儿童在较孤独的环境中成长,这些情况常会使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受到扭曲,进而引起情绪障碍。
近年来,儿童情绪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在儿童青少年中约有10%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中国儿童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情绪障碍往往会影响儿童饮食、睡眠、玩乐的兴趣,以及学习态度和心智发展的进度,如不及时引起重视并进行早期干预,常会影响其成年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应该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
孩子情绪障碍,爸爸你尽职了吗
南京市托幼机构的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情绪正常儿童的家长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愿意与孩子沟通,愿意主动获得关于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儿童也大大受益于这些影响,他们的心理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存在情绪障碍的孩子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父亲经常责备打骂孩子。
研究认为,父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因为从出生到入学前是子女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包括心智、情绪及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养成,而父亲在其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以协助子女人格成长为例,包括子女在智力、情绪表达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的成长,一位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较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可增加25%—30%的正面成效。若父亲受教育程度低下,则他难以用较文明的方式、理性的态度、包容的心理教育儿童。如不能让儿童从小受到文明、理性的熏陶等,而处在棍棒、责备、打骂的环境中,儿童幼小心灵的发育就会受到莫大的伤害,孩子可能就会因此变得自卑、暴躁,或不敢与外界交流,形成内向性格,其消极情绪不能通过外部途径得到很好消除,日渐形成情绪障碍。还有些孩子,则可能形成反抗、叛逆的心理,同样也是情绪异常的一种。
儿童脾气倔强,是调查中情绪障碍儿童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家长们对儿童的溺爱。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尽一切所能地满足儿童的要求,久而久之,儿童就会养成“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稍有不顺心之处,则会大发脾气。没有善于理解的心态来接触社会,当稍遇挫折,就会诱发情绪异常。
调查还发现,一些情绪障碍儿童的母亲在妊娠期伴有精神紧张、感冒、发热等。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对胎儿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导致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
儿童情绪障碍,预防为主
1.要正确看待儿童情绪障碍,不能将其与精神病相联系。应当看到,这种障碍多与社会家庭因素、儿童情绪多变等有关,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只要及时干预,病程多短暂,成年后很少出现神经症性障碍。
2.中国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父亲对孩子不管不问或者是粗暴管教,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代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父教的缺失。其实,父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是母亲无法替代的。一个尽职的父亲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尽可能抽出时间,多点耐心,多学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耐心教育、科学指导。
3.过分的溺爱和娇惯,易导致孩子的任性、霸道、冲动。孩子从小得不到锻炼,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批评和外界刺激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感到焦虑或抑郁,容易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女孩较易发病。因此,培养社会交际能力与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对于少年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十分必要。
4.父母经常争吵或离异,使得孩子安全感降低,自尊心受挫,往往也是造成易发病的因素。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带给孩子一种安全感、温馨感,以促进心理行为的正常发展。
5.对于已患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应采取心理治疗为主的原则,辅以维生素B1、B6、谷维素等药物,一般都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