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致盲眼病中仅次于白内障。目前我国的青光眼病人多达650万~ 900万人。青光眼能悄无声息地切断眼球和大脑的联系,因此又被称为“光明”的小偷。
青光眼的发生静悄悄
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多数是由于眼压升高所致。但青光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疼、不痒,也没有任何不适,而且视功能损害是从视野开始的,中心视力并无异常;加之人体自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使得患者的视功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严重损害,部分患者甚至到了一只眼完全失明才偶然察觉到的地步,但此时治疗已为时过晚。
青光眼是一组有着共同结局的致盲性眼病,而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疾病。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症状有很大不同。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期症状最为剧烈。由于眼压在短时间内可飙升至40毫米汞柱甚至80毫米汞柱以上(正常眼压为10-21毫米汞柱),症状甚为剧烈,主要表现为发作眼和同侧头部剧烈疼痛,并且疼痛可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眼根、牙齿等处放射;眼球显著充血,通常充血越明显疼痛越严重;视力可骤降至眼前指数,甚至仅存光感;眼球触之坚硬;还会伴有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发热、寒战、腹泻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病程表现出慢性、隐匿性进展的特点,早期没有显著症状,有些患者表现为轻度的眼胀、头痛,轻微的视物模糊,容易与血管神经性头痛、视疲劳相混淆。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自觉症状也不明显,有的患者一直没有自觉症状,有的患者有阵发性眼胀、偏头痛、眼眶周围疼痛、阅读困难等。患者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后发作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终导致视力下降,视野严重缺损。
眼压不高也会是青光眼
青光眼给人们的印象是眼压高。但是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眼压测量值总是在正常范围内(小于21毫米汞柱),而眼底视神经却出现了特征性的青光眼性的视乳头凹陷和视野改变,这类青光眼被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其他青光眼一样,这类青光眼首先损害视神经,使视野缩小,最终导致失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往往伴有低血压、偏头痛、动脉硬化等血循环功能异常。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一旦确诊,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降低眼压。首先要通过药物降低眼压,眼压一般要在基线眼压的基础上降低25%左右。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眼底和视野的变化,如果眼底和视野的损伤呈进行性发展,可考虑手术治疗。在降低眼压的同时,也可以服用改善眼底微循环和保护视神经的药物,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虽然青光眼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上尚无彻底治愈的良方,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如发现得早,治疗得当,尚有可能改善视功能,但晚期青光眼,无论哪一型,都很难恢复。而且青光眼患者很多是双眼发病,但发病时间可有先后,如果一只眼睛出现先兆,要及早发现,早采取预防或者治疗措施,另外一个眼睛可能终生不发病。
因此,体检时一定要查眼压、看看眼底,这对发现早期青光眼非常有帮助。而且40岁以上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一般人40岁以后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的眼部检查,尤其是经常头痛、眼胀或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的范围越来越小、看到灯光周围有彩虹圈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检查;有青光眼家族史、眼外伤史、糖尿病、高度近视及性情急躁的“高危人群”,更应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的全面检查。
(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