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保健医学正文

输液预防心梗不靠谱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690次
  • 评分4
  • 84
  • 0

晓励

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再加上雾霾严重,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想通过输液预防心梗等心脑血管意外,过个平安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输液预防心梗无依据可循

定期给心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这些药物从理论上讲,可能对防治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但是一个方案的可行性需得到循证医学(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要基于有证据的医学,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提供最理想的治疗)的验证。目前“常规”输液预防方法尚没有得到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输液预防心梗效果差

其实,输液就好比我们吃一顿饭,一顿饭几个小时就代谢完了,输液也是一样,几个小时就代谢完了,根本不可能给血管以长期、持续的保护。而且,对于心血管的患者来说,多数是联合用药,多靶点治疗效果才比较显著,比如要从抗凝、降脂、降压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输一种针剂,药效也有限。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坚持常规用药,比突击输液预防重要很多。

输液预防心梗有风险

输液不但效果差,而且还有风险。目前认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联合用药作用最好。心脑血管病患者是个很大的人群,所以研发出的药物非常多,光中药口服药、针剂就多达100多种。如果你在医生给你的日常药物方案中自己再去加一种来输液,药物机理可能有重复,比如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用多了,出血风险就大,副作用不好预估。

即使最好的输液药其纯度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输液本身就增加了感染机会和输液反应(如发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的风险。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引发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及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肪沉积及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可形成新的梗塞。另外也可能有输液反应,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每次输液至少都是250毫升或者500毫升的水,增加了心脏负担,反而增加心衰的几率。

预防心梗以戒除高危因素为主

据了解,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猝死的高发期,那么冬季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应该怎样做呢?

专家一致认为:首先要戒除生活高危因素,坚持常规用药;其次,出现食欲不佳、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有输液指征的再输液。

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运动方面。雾霾天气出门、运动,尤其是坚持晨练(特别是空腹晨练可能因低血糖和心脏疾病而猝死),都会增加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在家中坚持适度的锻炼,比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 饮食方面。首先要注意饮食清淡。另外,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有虚才能补。

保暖方面。要注意“宁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不要穿太沉、太重的衣服,厚不一定保暖,要选择质地轻、透气的服装。天冷宜穿深色衣服,能多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多获得热量。出门尤其要注意头、鼻、颈、背、手、脚等重要部位的保护。另外,室内取暖,温度保持在18℃~25℃即可,特别要注意局部取暖时间不要过长,比如用电暖器暖手、暖脚,不要超过10分钟。

事实上,遵医嘱服药,加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最好方法。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