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保健医学正文

你了解盐敏感性高血压吗

  • 投稿BB姬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997次
  • 评分4
  • 53
  • 0

王儒

常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吃同样的食物,饮食习惯差不多,有的人就得了高血压,而有些人就没有得呢?还有,两个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都差不多,为什么一个只要限盐就可以控制血压,而另一个就必须加用药物呢?原来,不同的个体对盐负荷和限盐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即盐敏感性不同。

至少1/4高血压患者是盐敏感性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指摄入高盐饮食后导致血压明显升高,限制盐的摄入能使升高的血压下降的高血压类型。虽然盐的摄入量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但在人群内每个个体之间对盐的摄入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有些人表现更明显,存在盐敏感性问题。

盐敏感性高血压这个概念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它却拥有庞大的人群。据文献资料记载,盐敏感者检出率在血压正常人群中为15%~42%,在高血压人群中为28%~74%,也就是至少1/4的高血压患者是盐敏感性。而且血压的盐敏感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人。

以下6类人群最容易成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①老年人,对盐代谢慢的人;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③特别年轻的高血压患者,30岁之前患高血压的人群;④早期左心室肥厚、心脑血管疾病进展快的人群;⑤情绪波动时血压波动大的人;⑥夜间血压不降低的人。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盐代谢慢

盐敏感性高血压其实就是盐代谢慢。吃同等克数的盐,正常人一天就代谢掉了,而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代谢慢,可能需要两天时间,在第二天里他又吃进去了新的盐,体内所含的钠就比正常人要高,这就造成了体内的钠潴留。而钠离子能增加人体血管渗透压,把血管外部的水分吸收进血液里,增加血管里的血容量,血液多了,血管的压力就会变大。正常人群将盐,也就是将钠代谢掉后,血管里血液减少,血管的压力就变小了,血管得到了一定的休息时间,但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体内有钠潴留,血管的压力并不会回落,长期下来,就会导致高血压,还会合并血管损害。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特点

除了具有高血压的一般特征外,盐敏感性高血压还有以下特点:

1.高盐摄入或盐负荷后血压明显升高。

2.-般高血压患者午夜的血压都比白天至少降低10%,而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之间几乎都维持在同样高的水平,在24小时之内很少波动。所以他们的心、脑和肾脏等重要的靶器官会遭到持续高血压的损害,更易引起心室肥厚、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晚期发生尿毒症以及中风等严重后果。

3.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多有胰岛素抵抗,常并发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最终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判断对盐是否敏感的方法

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对盐敏感。临床上通常采用急性盐负荷试验和慢性盐负荷试验。

1.急性盐负荷试验先输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水溶液),观察血压的变化,然后给予低盐饮食(限制盐的摄人)或给予口服利尿剂(增加盐的排出),观察限盐和利尿剂治疗的降压效果。根据血压的变化来鉴别是否为盐敏感者。

2.慢性盐负荷试验高盐饮食期与低盐饮食期相结合,根据高盐饮食期血压的上升幅度与低盐饮食期的血压下降幅度来判断盐敏感性。

科学应对盐敏感性高血压

1.限制钠盐长期甚至终生限盐,是盐敏感者防治高血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指标区分盐敏感者及不敏感者,所以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来讲,所有人都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人量。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最好控制在3克以下。研究显示,高血压病人通过限盐,可使收缩压平均下降2~8毫米汞柱,对一些轻度高血压病人,单纯限盐就可能会使血压恢复正常。

除了减少食盐的摄人外,还要避免吃含盐高的腌制品,如咸菜、咸鱼、卤味等,少用含盐高的酱、酱油;少吃含盐高的加工食品,如面包、方便面、薯片等;少饮含盐高的饮料。

2.补充钾盐膳食低钾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增加钾的摄人可以促进钠的排泄,从而阻断盐介导的血压升高。可以多吃含钾高的食物,如糙米、燕麦、香蕉、番茄、深色蔬菜类等。但对于有肾脏病的患者,补充钾盐时需要咨询医师。

3.使用低钠盐 低钠盐里氯化钠的含量降到70%左右,之所以低钠,是因为其中又增加了30%的氯化钾。钠离子能增加人体血管渗透压,把血管外部的水分吸收进血液里,增加血管里的血容量,使血压升高;而钾离子恰恰能调节渗透压。一般情况下,人体内钠含量高,钾含量就会低,相应地,补钾则会抑制钠发生作用。这样一正一反,低钠盐有效减少钠离子的摄人量而增加钾离子的摄入量,实现人体钠、钾离子的平衡,从而达到较好的控压降压效果。

4.药物治疗对于习惯于高盐饮食的患者,控制食物中盐的摄入并非易事,因此,多数患者仍需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等,如小剂量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也可将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苯那普利、福辛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联合使用。

(编辑/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