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保健医学正文

“听力筛查未过”爸妈咋应对

  • 投稿简谱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517次
  • 评分4
  • 80
  • 0

苏健

听力异常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有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异常的患病率约在0.1%~0.3%。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按此推算,每年会有2万以上的新生儿有听力异常。

宝宝听力异常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而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就发现听力障碍,并尽早采取配助听器、人工耳蜗,开展早期科学语言训练等干预措施,听力障碍的儿童完全能做到聋而不哑。

正因为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最好的时间段,所以1999年国家卫生部、残疾人联合会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所有新生儿都有必要进行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未通过”不必惊慌

在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先天性耳聋发生率约在1‰~3‰。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影响筛查结果的因素较多,如筛查时周围环境噪声的改变、宝宝的安静程度(如体动)、宝宝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鼻堵呼吸不畅等等都会导致听力筛查通不过。国内外数据表明,初次(出生后第3天到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比例在10%,左右,但多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经过诊断性听力检查后,并未发现明确的听力损失问题。

如某院产科对1800例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进行双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的50例转到其他医院耳鼻喉科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BAEP),结果最后确认双耳听力正常30例,占60%,听力损失18例,占36%。

从这些“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初诊到确诊过程分析,一般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者的听力基本无改变,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转化为正常或有改善的比率是较高的。这一现象很可能与患儿内耳或听神经脑干发育较晚,或对声音刺激的不同步有关。此外,还可能是出牛时外耳道或中耳已有的分泌物被吸收或排出等,使听力得到恢复。

42天一定要去“听力复筛”

如果新生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医生会叮嘱42天带孩子去做“听力复筛”。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记住按时去。

如果听力复筛通过了,这时一般认为小孩听力属正常,暂时不需做进一步检查。不过,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还希望您一直要关注自己的小孩对声音的反应,或到该说话年龄时是否与周围小孩差不多,因为存在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性。

20%~30%的婴幼儿听力损失是迟发的、进行性的或波动性的。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永久性听力损失患儿持续增加。此外,在对4岁及4岁以内的听力损失患儿病因进行分析时,遗传因素所占比例为61%~66%。这意味着有听力损失家庭遗传史的孩子尤其需要延长听力学监控的时间。

3个月以内尽早做诊断性听力检查

当您的孩子42天去做“听力复筛”,如果仍然未通过,您还是不要过于惊慌,因为虽说复筛未通过,可最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大概仅为十分之一。但一定要记得3个月龄内(越早越好)带宝宝到可靠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和医学检查。

常见的检查有:高频探测音的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以上三项是必做的基本检查,如果都属正常范围,可认为通过检查。如果未通过,那就要看具体结果,必要时要加做些检查,以了解宝宝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和部位,有时还需要做些听力以外的医学评估等。此时您最好要找一个对小儿听力学比较精通的大夫,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评估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一般对筛查未通过的孩子,应争取6月龄进行听力学确诊,确诊为听功能异常者8月龄进行医学干预,如选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言语训练等。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