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
很多明确诊断冠心病,并有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经常拿不定主意,是选择搭桥还是植入支架更好?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回答的。
放支架即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就是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腔内,以解除冠脉内管腔狭窄,解决远端心肌缺血,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手术时,先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导入球囊,扩张冠状动脉的狭窄处,然后植入支架,把病变撑起来。该手术创伤相对小,术后恢复快,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支架治疗。很多身体无法承受搭桥的病人,都成功接受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仅0.26%,总体上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
支架手术好像很简单,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技术瓶颈和一定风险的。支架手术几乎能处理绝大多数冠脉病变,但对有些患者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植入后1个月内有0.5%左右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这往往很致命;植入1个月后,有1%~2%的支架内晚期血栓形成的可能;植入后1年,有8%的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术对于左主干加三支病变的远期病死率为1.5%~3.1%,而搭桥手术为0.5%~1.1%。所以有时内科介入医生会从患者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建议部分患者行搭桥手术。
搭桥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从人体其他部位取血管,自主动脉跨过冠状动脉病变处,和远端血管吻合连接,达到给病变远端心肌供血的目的。这条新的血管跨过病变处,就好像一座桥,俗称“搭桥”。搭桥手术需体外循环、麻醉等多个学科共同协作完成,对团队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大型心脏中心在这方面较为成熟。国内一项包括43家大中型医院的统计显示,搭桥手术院内死亡率为1.0%~2.5%。
放支架和搭桥,究竟该如何选择?总的来说,由于支架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搭桥,创伤小,应该首选。但是,支架术最大的“敌人”是复杂和弥漫病变。例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动脉完全闭塞)、极度扭曲病变(血管成角严重)等,对于支架术是极大的挑战。又如,多支病变且病变段较弥漫,需植入多枚支架,抛开费用问题,植入过多数量的支架,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而对于复杂和弥漫病变,搭桥所受影响小得多,这是由两种术式的特点决定的。支架是在血管病变处做文章,病变本身的复杂、弥漫程度,会影响手术难度及长期效果;而对于搭桥而言,无论中间的病变多么复杂和弥漫,桥血管可以直接绕过这些难题,直接到达远端给心肌供血,规避了复杂及弥漫病变本身的风险。
有种说法认为,一名患者放3个支架以上就不合理,如果预计放3个支架以上就得搭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搭桥和支架之间做选择,远没有简单到用支架的个数来做决定。高龄患者、有慢性肺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搭桥的风险较支架术增加。换言之,病人承受搭桥这种开胸大手术的风险太高,即使病变较复杂和弥漫,但综合权衡之下,支架术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而对于有些三四十岁的年轻患者,没有合并症,搭桥风险可承受,但需要考虑的是,如果“桥”十几年后闭塞该怎么办?我国现阶段几乎不能进行二次搭桥,一旦“桥”血管出现问题,几乎只能寄希望于支架术,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对于一些年轻患者,支架术应优先考虑。
总之,支架和搭桥如何选择应个体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但无论如何选择,应该强调的是药物治疗的基石作用。一旦确诊冠心病,药物治疗是必须坚持的,要走出“手术以后就不用吃药”的误区。手术给了患者血管一次新的机会,但如果不坚持药物治疗,支架或者桥血管再次出现问题都会很棘手。
(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