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中西医结合正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胃脘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2-12
  • 阅读量36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胃脘胀痛评分、反酸嗳气评分、纳呆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个体感受评价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感,也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个体感受评价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胃脘痛;中西医结合护理;生活质量;


胃脘痛指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症状,多由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现代医学指出胃脘痛多由胃炎引起,患者多有胃钝痛或隐痛症状,同时伴有胃胀、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既影响患者食欲,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临床给予胃脘痛患者护理时,采取单独用药、疼痛护理,能够缓解疼痛症状,但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并不显著,因而在护理方案上,还可选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既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情志调节,也给予西医健康指导、用药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早期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2]。为评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9.72±3.84)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1.94±0.33)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9.68±3.81)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1.95±0.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胃脘痛症状诊断标准。(2)接受临床各项检查及评估。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者。(2)研究期内终止、中断、退出者。(3)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用药,讲解药物作用、用法用量,嘱咐定时用药;急性发作期指导其进食半流质饮食,待病情好转方给予普食,指导健康饮食,告知饮食禁忌;评估患者疼痛、呕吐、出血等症状,及时给予禁食、镇痛药物等对症处理。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增加与患者的交流,评估患者在沟通过程中的情志,并观察日常活动中患者的情志状态,结合患者的情志变化给予情志疏导,可配合五行音乐舒缓患者的情志,指导其进行自我情绪调节。同时,引导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以生活趣事调动患者积极情绪,保持其良好心理状况。(2)辨证护理。根据患者证型给予不同的护理指导,如在肝胃气滞型患者的护理中,指导其保持充足的休息,调整舒适体位,为患者设计运动计划,鼓励其适当运动,同时配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提高患者舒适感;在脾胃气虚型患者的护理中,嘱咐其加强保暖,每日适当运动,日常饮食以温热饮食为主,禁止食用生冷瓜果,每周可配合耳穴贴压护理;在脾胃虚热型患者的护理中,加强情志疏导,减轻其负性情绪,日常指导其清淡饮食,嘱咐其禁食刺激性食物;在脾胃虚寒型患者的护理中,指导其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运动耐受与机体抵抗力,配合艾灸、穴位贴敷等方式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嘱咐其日常饮食禁止摄入寒性食物等。(3)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讲解病症特点、预防保健常识、合理用药必要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针对性讲解对症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不适症状。嘱咐患者日常保持适当运动,每日坚持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指导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舒缓精神紧张。(4)用药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嘱咐其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后跟踪监测,若患者出现异常反应情况应及时反映,如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后伴有胃肠不适症状,及时给予维生素B12等药物,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症状积分,每个症状评分0~3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3)生活质量评分,以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量表分6个项目,各项目总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4)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个体感受评价,由患者自行评价,分为非常舒适、较舒适、一般、不舒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积分、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胃脘胀痛评分、反酸嗳气评分、纳呆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积分、VA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个体感受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个体感受评价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个体感受评价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胃脘痛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且病症常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健康水平皆可产生不良影响[3]。中医理论认为该病症是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造成,需辨证施治[4]。临床给予胃脘痛患者护理时,常规给予西药治疗仅能够减轻胃痛症状,无法改善患者情志,对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也无显著作用。因而在护理方案上,可采取中医辨证施护手段,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式,将中医护理措施应用其中,提高护理效果[5]。

本研究指出,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疼痛程度方面作用显著,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护理一方面可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对症干预,以用药护理的方式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加强用药前后病情观察,加强患者良好用药意识。同时也可加强对患者进行疾病常识的宣教,使其对病情治疗、自我护理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护理工作[6,7]。另一方面,采取辨证施护的方案,根据患者不同证型给予健康指导与临床护理,加强对患者日常饮食的计划干预,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配合情志疏导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可保持其良好心理状态[8,9]。这些都较好地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中多种不良习惯,使得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指导其在情绪自我调节中保持舒适心理状态,因而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可促进多种症状早期改善[10,11]。除此之外,中西医结合护理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个体感受评价,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方案中给予患者常规健康指导、对症干预,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特点,辨证施护,在患者情志调节与健康宣教等过程中更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诉求,建立与患者良好的情感交流渠道,使护患间沟通更融洽,因而患者的心理舒适感相对较高,对临床护理的个体感受评价也更高[12,13]。

综上所述,临床为胃脘痛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价值显著,既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中西医结合护理获得了患者更高的个体感受评价,是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案,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