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9-20
  • 阅读量3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治疗后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治疗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神经功能;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的、由内部血管自发破裂而引起的脑内出血,高血压、高血脂、酒精、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脑出血。脑出血可能产生较多后遗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临床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但手术时间长,并发症较多,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快速清除血肿,且具有切口小、感染率较低等优势,能够保障患者良好预后[2]。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57~71岁,平均年龄(62.38±4.62)岁;出血量32~40 m L,平均出血量(36.47±3.31)m L。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1.28±4.35)岁;出血量33~41 m L,平均出血量(37.26±3.45)m 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2)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心肺功能严重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存在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降颅压、止血等常规措施。

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血肿部位开颅、钻孔,根据术前CT立体定向。

观察组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1)根据患者的脑部CT确定血肿的中心靶点和进入路径。(2)立体定向颅骨和硬脑膜穿刺。(3)将软通道穿刺引流管引入患者大脑,用5 m L注射器抽吸血肿(固定时不允许硬抽吸)。(4)6 h后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和尿激酶,2 h后打开试管观察具体引流情况。(5)术后3 d复查CT,显示无不良反应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根据治疗后血肿量及患者出血量进行评定,好转率在80%以上为显效,好转率在60%~80%为有效,低于60%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该量表共有12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0~2分,总分为0~42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由非外伤导致的一种疾病,此病好发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患者。此病可对患者大脑发育及身心健康构成双重伤害,且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及患者的心理压力[4]。临床上对此病多采取积极的溶栓治疗,但是半数以上患者在治疗后依旧存在语言障碍、行为障碍等后遗症,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此,医务人员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5]。

目前,有非手术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低血量患者,也适用于身体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对于失血量大、颅内高压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6]。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脑出血的常见方法,但效果缓慢,且难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差,不利于患者康复[7]。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通过CT扫描准确定位血肿,在全麻下用专用软引流管三维穿刺血肿,达到血肿抽吸、引流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8]。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其能够快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由于穿刺创口较小,只需进行局部麻醉,可降低麻醉风险,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肿和出血状况,可能是由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促进颅内血压降低,快速清除颅内血肿、止血,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虽然常规治疗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都有一定效果,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作用更加明显。究其原因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采用软通道清除法,损伤较小,能够降低风险,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状况[10]。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更少,复发率低,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任振强,关毅,史永涛.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29(2):86-88.

[2]陈海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4):3006- 3010.

[3]付光辉,刘全,军,等.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比较[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

9(6):414-418.

[4]柯胜蓝,蔡程,邱乃锡.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9,44(9):1057-1058.

[5]刘永贵.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1)-:3448-3449.

[6]田伟.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血清IL-6、 MMP-9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37-40.

[7] 丁国林,叶皓.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疗,2020,39(11):34-36,39.

[8]隋墨,严小虎,李英.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和炎性因子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0,

33(2):85-89.

[9]许峰,连立飞,梁奇明,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0,26(3):188-190,198.

[10]连立飞,许峰,梁奇明,等.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初步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13(3):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