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暴发性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3-24
  • 阅读量49次
  • 评分0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暴发性心肌炎临床应用中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5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外膜肺合置入前及置入后48 h期间相关指标数据,对比体外膜肺氧合置入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体外膜氧合技术对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后,各项指标数据均发生为明显的变化,其中AST(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的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置入1 d后AST指标降幅较大;置2 d后AST指标又有下降,较之前相比,整体降幅有所减小;置入2 d后撤机,AST指标降至更低,组间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前与撤机后比较,患者平均动脉压从(61.5±7.)mmHg增长至(89.5±11.2)mmHg;心率从(97.4±36.4)P/min下降至(88.6±12.3)P/min,组间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有助于修复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对疗该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对患者长期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作。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临床疗效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新型临床治疗手段,通过对血液实施由体内流出体外,再经由膜肺氧合注入体内的操作,旨在给循环功能不全的危重症患者提供有效循环支持[1]。目前,在医学领域,ECMO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相关研究也表明,ECMO技术可以减轻心肌损伤,对重症患者进行体外生命支持[2]。因此,为进一步探讨ECMO技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本文选取15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ECMO技术对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应用疗效,这对ECMO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有积极借鉴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5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外膜肺氧合置入前及置入后48 h期间相关指标数据。研究对象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4~64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官方诊断标准,且能与人正常交谈。

1.2 方法

对患者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后,连续观察48 h,收集该期间患者相关指标数据,对比体外膜肺氧合置入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体外膜肺氧合管理:监测患者生理状况,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当发现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不再呈现变化状态时,医务人员可以灵活使用活性药物,将其使用量控制在较合理范围。通过这种操作方式,达到控制泵血流量的目的[3]。

体外膜肺氧合撤机:当患者血流动力学呈现稳定状态,且心率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时,相关人员可以进行体外膜肺氧合撤机[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化指标,具体有AST(门冬氨酸基转移酶)、血肌酐、FIB(纤维蛋白原)、LDH(乳酸脱氢酶)、乳酸。治疗后,观察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及撤机后相关指标比较

患者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后,各项指标数据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AST水平变化最为明显。置入1 d后AST水平降幅较大;置入2 d后AST水平又有下降,较之前整体降幅有所减小;置入2 d后撤机,AST水平降至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及撤机后相关指标比较(x±s)

注:与置入前比较,①P<0.05。

2.2 患者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及撤机后血流动力学指

标比较置入前与撤机后,患者平均动脉压从(61.5±7.2)mmHg增长至(89.5±11.2)mmHg;心率从(97.4±36.4)P/min下降至(88.6±12.3)P/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置入体外膜肺氧合及撤机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注:与置入前比较,①P<0.05。

3 讨论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体外膜肺氧合置入前后,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生化指标数据变化较为明显。各个生化指标变化程度不同,以AST指标数据变化最大。整体来看,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变化幅度最大时期为体外膜肺氧合置入1 d后,之后虽然也有明显变化,但是变化幅度均小于第一次变化幅度。另外,依据表2中数据可知,体外膜肺氧合置入2 d后,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状态,乳酸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总体来说,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改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缓解病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帮助患者心肌修复,通常适用于呼吸困难或循环功能不全等重症患者。另外,周小莎,孙亚妮研究结论表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对患者长期预后具有良好改善作用[4]。本研究对15例患者进行后续追踪和访问,发现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缓解,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以减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对疾病治疗较为有益。对此,医院应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以科学方式,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运用到临床治疗和护理中,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因样本量较少,本文关于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具体疗效的相关研究未能做到全面、详细。未来研究中应当持续关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相关研究动态,学习丰富的研究经验。


【参考文献】

[1] 丘国政,吕立文,朱瑞凯,等.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5):437-440.

[2] 刘桂良,梁珍花,王敏,等.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5):441-445.

[3] 宋艳艳,王静,张斌,等.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20,42(11):1006-1009.

[4] 周小莎,孙亚妮.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经验[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0,13(4):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