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2-07
  • 阅读量5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中从我院接收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76例纳入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都有38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后72 h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发病后72 h内实行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短于对照组,P <0.05;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要低于对照组,P <0.05;分析两组患者复发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无区别,P> 0.05。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而言,不同手术时机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患者发病后72 h内手术效果更理想,有效减少并发症产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腹腔镜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放射性疼痛[1]。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无论是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对于胆囊切除术有一定畏惧与疑惑,致使其发病后先实行抗感染与对症支持治疗,直至病情恶化后才入院手术治疗,延误手术时机。针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临床有着较大的争议[2]。本文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从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76例纳入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囊炎的判断标准,且均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依据随机数表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0∶18,患者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为(45.40±3.60)岁;其中单纯型20例,化脓型15例,坏疽型3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1∶17,患者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45.90±3.70)岁;其中单纯型19例,化脓型16例,坏疽型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发病72 h后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发病72 h内实行腹腔镜切除术。确定患者病情,送院接受治疗后立即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伴随其他疾病症状的患者,需于术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伴随糖尿病患者停止口服降糖药物,同时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伴随冠心病患者可持续性静脉泵注血管扩张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时刻注意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心电监护指标的变化。手术前对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消毒,并采取头高脚底的卧位,经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在患者脐部下缘作“U”形切口,冲入12~15 mm Hg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将腹腔镜置入腹腔内观察整个腹腔。在腋前线与肋弓处下缘2 cm的交界点与肝圆韧带右侧4 cm的位置进行穿刺,随后就可将手术所需的器械置入其中,仔细观察患者胆囊三角区域,确定胆囊与周边组织粘连情况。如粘连程度较大,可首先分离粘连后建立第二操作孔。如胆囊张力较大,可穿刺吸取部分胆汁。随后应用电钩将胆囊前后浆膜打开,清除胆囊壶腹部和胆囊管周边的脂肪组织,使用电钩将左右两侧浆膜切开,取出胆囊解剖剥离组织。随后对胆囊管进行结扎处理,清除胆囊前三角非管道组织。应用钛夹封闭胆囊动脉,并使用电钩断离血管,挤压胆总管,确定无胆瘘后,检查手术创面,常规电凝止血,并缝合手术切口。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手术后还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低流量吸氧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试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计数资料利用百分比(%)表示,并经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需经t原理检验,如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2.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更短,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90±2.10)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10±1.20)d,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胆瘘4例,肠梗阻7例,反流性食道炎8例,观察组患者中肠梗阻1例,反流性食道炎1例,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复发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无区别,对照组患者术后15 d复发3例,观察组患者复发1例,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后就会引起局部水肿,胆囊三角区域粘连,同时结构比较紊乱[3]。因胆囊张力较大,夹持难度较大,致使过去临床研究认为,急性胆囊炎是腹腔镜手术禁忌[4]。但在腹腔镜技术持续发展下,临床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并无区别,并且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更快[5]。但是在各类因素的限制下,患者入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手术操作和术后效果均产生一定影响[6]。
急性胆囊炎发病速度快,炎性反应也比较明显,短时间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均会受到严重损伤[7]。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到,急性胆囊炎患者常常合并有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会突然升高。长此以往,就会促使白细胞数量升高,引起胆囊周边严重粘连,且还可能引起胆囊中出现泥沙样结石,加大手术难度,还可能中转为开腹式手术。由此就可说明,急性胆囊炎患者尽早实行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手术难度,降低手术风险,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8]。手术操作时,分离胆囊三角区域,且不损伤胆总管是腹腔镜手术的关键,而患者发病后的72 h内该组织尚处于疏松状态,腹腔镜下解剖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等组织或游离的胆囊难度相对较低,更有助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瘘与胆道损伤,与胆囊管位置与走行解剖结构变异与手术临床经验有关。研究表明,在手术操作前可预先了解胆囊管和胆总管的走向,随后再切开胆囊壶腹下缘浆膜,确定胆囊管走向胆囊后,可从胆囊后下三角区域进行游离,预防损伤周围无关组织[9]。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两组患者复发率,两组无区别,P>0.05。由此可见,综合各方面来考虑,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72 h内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更有利。发病72 h内实施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这主要是此时患者腹腔内粘连比较少,可确保手术视野清晰,降低手术难度,以此就可有效预防消化道腹腔与其他组织的创伤。如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炎症也就会加重,就可能转化为化脓性胆囊炎,对胆总管构成损伤,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10]。在此次研究中,发病72 h后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发病72 h内手术的患者,说明发病72 h内手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可确保手术后患者恢复,即便两个时机患者的复发率无差异,但对患者整体而言效果显著。因此,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72 h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而言,不同手术时机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患者发病72 h内手术效果更理想,有效减少并发症产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宋志.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90,92.
[2]施海红.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5):695-697.
[3]陈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和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2):303-304.
[4]徐武林,吾斯曼·吐尔地,杨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3):120-121.
[5]丁明胜.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52-54.
[6]郝顺心,赵丽莎.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7,14(12):2268-2269.
[7]赵广龙.PTGD术后择期行LC与急诊LC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8):23-24.
[8]李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7):81.
[9]朵永生.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91,95.
[10]张风华.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3(2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