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血浆置换频次对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1-22
  • 阅读量72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频次对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ACLF患者50例,所有患者进行1~5次的血浆置换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置换频次的治疗情况,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进行治疗前后的预后评价;记录不同频次血浆置换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记录患者血浆置换频次及置换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次置换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血浆置换平均频次为(3.21±1.67)次;补充血浆量平均为(2 311.78±278.55)mL/次;50例患者血浆置换172次,皮疹发生率为13.95%,畏冷发生率为1.74%,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23%,静脉穿刺血肿发生率为2.32%。结论:对早期ACLF患者进行连续多次血浆置换,可持续改善肝功能;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及时调整血浆置换频次,以适应患者实现准确输血。
关键词:血浆置换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频次 肝功能 不良反应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某些急性损伤因素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加速恶化的一种肝衰竭综合征[1]。肝衰竭病症常用血液净化技术快速清除机体内的毒素[3],而血液置换治疗可在短时间降低体内胆红素含量。建立血浆置换通路时,体外循环通路必不可缺,通常ACLF患者由于病症原因其免疫能力较低,易出现感染情况,加之血浆资源的限制,血浆置换次数及置换量都难以达到理想情况。基于以上因素,本文将收治的ACLF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血液置换频次对ACLF患者的疗效影响,以其为ACLF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ACLF患者5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76岁,平均(50.48±12.58)岁;病情原因:乙型肝炎24例,丙型肝炎3例,戊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6例,胆道疾病7例,药物性肝炎8例。纳入病例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要求,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治指南》中早期ACLF的诊断标准[5]:血清总胆红素(TBil)超过正常值10倍,极度乏力,且伴有消化道症状;(2)临床资料完整;(3)住院时间>1 d;(4)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3)严重血液疾病;(4)合并心、肾衰竭。
方法:入院时,给予患者常规治疗,静脉滴注护肝药物、护胃药物,进行抗感染处理及输注白蛋白和血浆等综合治疗。在血浆置换前进行检查、血型鉴定等必要流程,所有患者进行单次或多次血浆置换。记录所有患者的血浆置换间隔时间及置换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功能指标,记录患者置换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碱性磷酸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指标:⑴对比不同置换次数的预后疗效,疗效判定标准:(1)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2)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肝功能指标无变化或恶化,且有并发症发生。同时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预后进行判断,分值越高说明死亡概率越高。⑵对比不同置换频次对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⑶记录所有患者的置换频次及置换量,统计其平均值。⑷血液置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置换次数的预后比较及治疗前后MELD评分:50例患者中,1次置换后好转7例(14.0%),2~4次置换后好转26例(52.0%),5次置换好转4例(8.0%),治疗后MELD评分为(21.33±4.06)分,低于治疗前的(26.52±3.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置换频次对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比较:第1次、第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ALT、ALB、TBA、TBil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第4次血浆置换后ALT、TBA、TBil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次置换治疗后,ALT、TBil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TB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置换频次对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比较

血浆置换频次、置换量:50例患者血浆置换平均频次(3.21±1.67)次,平均置换频率(3.01±1.57)d。补充血浆量平均(2 311.78±278.55)mL/次,置换血浆平均(2 822.31±382.69)mL/次。
血液置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0例患者血浆置换172次,发生皮疹24例,发生率为13.95%;发生畏冷3例,发生率为1.74%;发生发热反应9例,发生率为5.23%;发生静脉穿刺血肿4例,发生率为2.32%。

讨论

早期ACLF及时治疗,可帮助患者病情进入较为稳定的窗口期,减缓其病症进展,稳定其生命体征[6]。肝移植是提高ACLF患者存活率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其手术费用昂贵且肝脏供体难以寻找,导致大部分ACLF难以开展肝移植手术[7]。而血液置换式是治疗早期ACLF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血液置换降低其体内的血清TBil、毒素,补充凝血因子及白蛋白,最终改善ACLF患者的内环境,减缓病情的进展。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血液置换可有效改善ACLF肝功能,缓解其病情进展。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第2次置换已经有较好效果,第3次、4次可维持第二次状态,而第5次置换其效率就不再增加。分析其原因为血液置换前两次,可有效降低ACLF患者体内TBil或其他内毒素,补充其ALB,但随着置换频次增加,该效率开始降低,加之血浆资源限制及体外通路可能发生感染等因素,导致血液置换频次不宜过多。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血浆置换存在部分不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且不良反应危害较小。
综上所述,对早期ACLF患者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但受医院资源及连续置换效率限制,血浆置换频次不宜过多,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置换频次。

参考文献
[1]李永超,任红军,刘磊,等.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2):90-93.
[3]段志文,武杨屏,范晶华,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各型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6(4):390-392.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35(1):38-44.
[5]周健,王笑笑.人工肝血浆透析滤过与选择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晚期肝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5):369-373.
[6]王春霞,张育才.血浆置换治疗儿童肝衰竭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5):114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