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在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产妇中抽取174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试验组(采用无痛分娩,每组87例)与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每组87例),在试验结束后对两组产妇进行多项分娩指标比较。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平均为(6.83±1.21)h、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平均为(9.24±1.09)h,比较结果显示:t=13.803,P=0.001,差异有显著性(P <0.05)。试验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平均为(140.84±15.52)m L、(210.84±28.74)m L,对照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平均为(187.22±16.57)m L、(286.58±29.34)m L,差异有显著性(P <0.05)。试验组产妇产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4.24±1.52)分,对照组产妇产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6.54±1.47)分,比较结果显示:t=10.1454,P=0.001,差异有显著性(P <0.05)。试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症率为10.34%(9/87),对照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症率为31.03%(2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产妇进行分娩生育期间,对其采用无痛分娩措施能够有效的帮助其缩短产程,从而降低产后疼痛程度和产后出血量,并减少新生儿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
关键词:无痛分娩 产程时间 产后出血量 疼痛 新生儿并发症 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成熟和越来越多的产妇对于减轻分娩疼痛需求,无痛分娩逐渐被提出和实施,并有效的降低了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程度,取得了良好分娩镇痛的效果[1-2]。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因此对174例产妇开展常规分娩和无痛分娩的对比试验,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产妇中抽取174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共87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8.52±2.44)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7±1.01)周;对照组共87例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97±2.84)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74±0.87)周,两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在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在接受试验前已了解无痛分娩与常规分娩的全部内容并签署试验同意书。本次试验前已排除非单胎产妇、排除妊高征、宫外孕等妊娠并发症产妇,剔除产程中出现意外而采用剖宫产的产妇并补入新的产妇、排除对无痛分娩所用方式、药物不耐受产妇。
1.2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为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分娩措施,主要措施为常规的围生期心理护理,产前分娩训练措施,产中分娩技巧指导和语言、动作引导,产后疼痛缓解措施和产后母婴喂养培训,产后的饮食护理和恢复锻炼护理。医护人员为试验组产妇实行无痛分娩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产前无痛分娩措施
产前无痛分娩措施主要为产妇进行宫缩训练和呼吸训练,并对其进行分娩知识教导以及为新生哺乳培训,并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在此期间得以放松,避免紧张过度造成心理负面情绪或形成自我心理暗示。
1.2.2 产中无痛分娩措施
产中无痛分娩措施分为非药物措施和药物措施两种,非药物措施为:(1)舒适分娩法。让产妇在能活动前尽量采用自身舒适的体位进行坐、卧、行走,并在医护人员和助产士的帮助下对胎儿的位置进行调整,尽量让产妇感觉舒适的同时帮助其打开子宫口。(2)物理止疼。医护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将产妇的肌肉进行按摩,降低被按摩部位的紧张程度,保持肌肉松弛,从而缓解产妇的紧张感和疼痛程度。(3)微电流麻醉。在产妇的脊椎两侧持续的释放微弱电流,刺激产妇体内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分泌量,从而增加镇痛效果,且电流还能起到麻痹该区内神经,降低产生和传递的疼痛感。(4)呼吸镇痛法。让产妇根据产前的训练进行呼吸调整,尽量通过呼吸频率来对宫缩频率进行调整。(5)播放一些舒缓或者欢乐的音乐。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调整,目的是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配合药物措施达到缩短分娩时间,减少分娩痛苦的作用。
药物措施主要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持续的给予麻醉药物进行镇痛,具体措施为在产妇子宫口张开在3 cm以上后,在其L3~L4行硬膜外外腔穿刺,完成后进行固定,固定长度为3~5 cm,待未出现回血现象或出现脊液回流后按照0.001 mg/kg的剂量注入瑞芬太尼,在产妇无异常反应后再对其推注罗哌卡因100 mg,若产妇依然无明显异常,则继续注入2%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 L,并按照5~7 m L/h的速度由电子输液泵进行持续给药(罗哌卡因:瑞芬太尼:生理盐水为100 mg:0.1 mg:50 m L),当子宫口完全打开后,逐渐减少罗哌卡因的供应并停止,期间医护人员人员需要注意产妇的和胎儿的心跳、血压、脉搏等体征情况。若产妇无法接受椎管内镇痛措施,医师可根据情况判断是否对其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分娩镇痛。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106),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药物使用全程由麻醉师和主治医师根据产妇的情况进行麻醉药剂控制。
1.2.3 产后无痛措施
产妇产后仍然需要接受物理止疼措施。例如冷、热疗法和镇痛膏涂抹。在皮肤不过敏的前提下考虑进行经皮药贴,另外如低频、中频电疗也可适当的为产妇进行使用,若其疼痛程度仍然较为剧烈,则由医师对其进行检查和判断,是否为其采用口服止疼药物或者再次通过电子输液泵进行小剂量麻醉药物输注。或安排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接触和喂养,以此来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1.3 疗效标准
医护人员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进行统计,并在产妇产后测量其2 h、24 h出血量,安排产妇进行VAS疼痛程度评分,统计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窒息、呼吸窘迫的例数并比较得出并发症发症率。通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疼痛度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症率的比较结果来判断无痛分娩方式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平均为(6.83±1.21)h,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平均为(9.24±1.09)h,比较结果显示:t=13.803,P=0.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140.84±15.52)m L、(187.22±16.57)m L,比较结果显示:t=19.0548,P=0.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对照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平均为(210.84±28.74)m L、(286.58±29.34)m L,比较结果显示:t=17.2009,P=0.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产妇产后VA S疼痛程度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产后VAS评分平均为(4.24±1.52)分,对照组产妇产后VAS评分平均为(6.54±1.47)分,比较结果显示:t=10.1454,P=0.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 新生儿并发症发症率比较
医护人员对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例数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窒息、呼吸窘迫的例数分别为3例、4例、2例和10例、11例、6例,并发症发症率分别为10.34%(9/87)、31.03%(27/87),试验组新生儿出现产后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症率比较
3 讨论
在医学疼痛分级中,分娩疼痛是最高的一级,一部分经产妇甚至认为分娩疼痛比第2级的肿瘤痛强烈5~10倍,分娩痛其一是生产时宫缩造成产妇的肌肉疼痛,其二则是子宫对周围器官的挤压疼痛,另外部分产妇还会因为分娩方式不对导致肌肉缺氧出现颤抖等症状,也会加重产妇的疼痛程度[3-4]。分娩痛会导致产妇出现恐慌、惊惧等不良情绪,使得产妇胡乱用力,让其较早进入脱力状态,致使产程延长,进而影响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健康状况,严重时甚至会迫使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5-6]。
由于近年来对孕妇进行顺产优势和剖宫产不良影响知识的普及,多数产妇和有生育意愿的妇女均认识到剖宫产具有高危险性、高感染率、高出血率,并且有较大的概率使其在分娩后长期被妇科疾病影响[7-9]。但由于对于分娩疼痛的恐惧,以及麻醉药物新陈代谢较差对产妇和新生儿的血管、心率等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得一部分产妇和有生育意愿的妇女仍然选择剖宫产[10-12]。无痛分娩技术则极好的帮助产妇解决了疼痛问题,能够极好的避免麻醉药物新陈代谢较慢导致长期滞留体内对胎儿和产妇身体造成影响的情况出现[13-15]。
本次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分析原因与试验组产妇在产前进行的训练和产中的非药物镇痛措施起到了帮助其尽早打开子宫口和摆正胎位的作用,采用的镇痛药物则有效的降低其疼痛感,使其能够有效的根据医护人员的引导进行身体控制,以更好的配合进行分娩。而随着产程时间的缩短,产妇的子宫-腹内各器官受到损伤减轻,因此出血量也得以减少,产后愈合速度快,疼痛程度得以缓解,新生儿出生的时间快,受到羊水、胎粪等影响的时间较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得以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无痛分娩并非是消除疼痛。而是通过缓解疼痛的程度以及阻止神经对疼痛感觉的传递尽量减少产妇产生的疼痛感,一些单一的镇痛措施的效果往往有限,往往需要进行配合使用[9-10]。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是一种能缩短产妇产程,降低其分娩后出血量和分娩后疼痛程度的分娩方法,其能极好的提升产妇的分娩体验,并且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值得在产科中进行推广和施行。
参考文献
[1]王向梅.96例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4):39,42.
[2]党国伟,张秋君.无痛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对分娩过程及产后母儿的影响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5):81,84.
[3]牛红玲,高雪霞,高铭礼,等.基层医院无痛分娩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1):79,81
[4]周艳鹏.浅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2987-2987.
[5]魏春红.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33-34.
[6]谷金丽.导乐陪伴联合无痛分娩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8.
[7]王羽.无痛分娩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情况的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5):117-118.
[8]范鹏飞.硬膜外麻醉接自控镇痛泵在无痛分娩技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8):120-121.
[9]邢顺莲,吕伟冬,王艳芳,等.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20(1):75-76.
[10]吴昌菊.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4):214.
[11]潘峰.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3):82-83.
[12]高剑波.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2):42-44.
[13]章颖,郑庄.产科无痛分娩技术与常规分娩对产妇的分娩结局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8):61-64.
[14]高亚红.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9):98.
[15]唐雨曦.无痛分娩技术应用在产科临床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