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对比探究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差异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0-14
  • 阅读量34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20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法治疗,研究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定钢板法相比,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PFNA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手术时间 并发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亦为老年人常见的损伤[1]。由于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病率约是全年骨折的3%[2]。如果治疗不恰当,会引起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手术是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方法,尤其是老年人,手术治疗能降低因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3]。目前临床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包含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髋关节骨置换术、锁定钢板法等,但哪种治疗方法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并无统一意见。本文从我院2014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择60例研究为对象,探究其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摔伤20例,交通事故伤9例,其他1例;年龄63~79岁,平均(69.77±5.45)岁。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摔伤18例,交通事故伤10例,其他2例;年龄62~78岁,平均(68.27±5.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入选者股骨大转子部位出现压痛,髋关节活动受到限制;(3)下肢出现内收或短缩等情况。
排除标准:(1)不配合治疗;(2)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无法有效配合研究;(3)资料不全者,拒绝或不依从。
研究方法:(1)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法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并给予全麻处理。通过C臂机引导对患肢长度进行观察,以健肢为标准,对患肢实施矫正处理,确保其长度、旋转角度的准确性。复位成功以后,操作人员选取骨折端为切口入路,切开皮肤组织后,分离软组织。对患者骨表面安装相应的锁定加压钢板,通过X线合理调整钢板位置。在骨折处钉入加压螺钉,注意观察骨折端复位成功后,在钢板近、远端依次置入单皮质锁定螺钉,数量控制在2~4个。做好抗炎、抗感染等工作,对并发症进行处理。(2)研究组通过PFNA治疗:在患者受伤后1~8 d内实施手术。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取仰卧位。通过C臂机予以引导,对骨折端开展牵引、复位处理。确定复位部位后,行常规消毒,并于股骨大转子上方3 cm与之对应位置作切口,行纵向切口。逐层将肌肉筋膜进行分离,充分暴露大转子顶点。再次采用C臂机开展引导操作,于骨折近端实施开窗、扩髓处理,并把PENA钉插入骨折髓腔,注意各操作环节,禁止敲击。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PFNA钉深度、角度。顺时针方向对插入器进行旋转,展现锁定防旋状态。认真观察骨折部位,如果生理解剖正确,需对切口进行清理,设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消炎等处理。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s)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发病群体为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重,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长。当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因股骨转子周围分布大量的血管网,骨折极易出现髋内翻畸形,导致患者活动严重受限[4]。加之,老年患者因其体质较弱、机体的抵抗力较差,长时间卧床后,极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带来较大影响,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疗费用及死亡率。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手术能使骨折部位良好复位,牢固固定,可以允许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的肢体活动康复锻炼。使用较多的方法有PFNA、锁定钢板内固定法等,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法依据骨折断端的状况来挑选合适的钢板,手术切口比较小。此法虽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但是有临床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可导致患者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从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5]。PFNA基于改良AO/ASI重新对手术操作进行设计,不仅可以稳定骨折断端,也能促进患者早期开展功能训练[6]。加之,PFNA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这种方法能避免对骨折端骨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剥离,将骨折断端血肿保留下来,通过促进愈合作用对断端予以复位,用于维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7]。方存迅等[8]研究指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少;而采用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好,表明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临床治疗中要结合患者病情挑选合适的治疗方法。王柔刚[9]认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好,术中出血量低,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从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方法对应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证实,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PFNA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能促进患者骨折部位快速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Cheng-Hung L,Kuo-Chih S,Kun-Hui C,et al.Impact of tip-apex distance and femoral head lag screw position on treatment outcomes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using cephalomedullary nail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8,46(6):2128-2140.
[2]张建,杨阳,龚泰芳,等.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36):5825-5831.
[3]丁志勇,史法见.PFNA,PFN和DHS内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及血液指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19-23.
[4]张文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976-978.
[5] W Wang,S Zhai,XP Han.Comparative study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dynamic hip screw in the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8,98(5):357-361.
[6]刘体军,胡容,许雪梅.温针灸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0):1309-1313.
[7]张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DHS与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9):47,52.
[8]方存迅,陈浩,王子钊.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20,41(8):1931-1932.
[9]王柔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及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影响观察[J].临床研究,2019,27(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