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托乎提 吐逊·吐尔迪
新疆拜城县维吾尔医院外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 8423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综合评价其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56 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试验组共有22 例显效和4 例有效患者,占92.9%(3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人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CSS 评分,试验组分数远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治疗中,其临床评价高,应广泛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压氧;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临床应用
外伤后脑萎缩(posttraumatic cerebralatrophy),多数患者在脑组织严重受损后,如大片脑挫裂伤、白质内血肿、持续性脑水肿或脑积水及脑外伤后引发缺血缺氧性病变,进而发生外伤后脑萎缩[1]。脑萎缩的位置主要为脑皮质或是脑白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局限性,另一种是弥漫性。在我国,其发生相对较低,但是在其临床治疗上,暂未发现较为权威的治疗方法[2]。因此,临床亟待寻找一种即可有效治愈,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治疗方法。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56 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期间确诊收治的。其中38 例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9岁~56 岁之间,平均年龄38.3±11.2 岁。随机分成各28 例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神经及活化脑细胞等治疗。治疗20天。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在0.25MPa 的压力下,吸入40min 的纯氧,中间休息,吸入10min 空气,再吸入40min 纯氧,1 次/ 日,10d/ 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言语、动作笨拙等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或大致消失,记忆力及痴呆等症状恢复正常或恢复90% 以上;有效:记忆力及痴呆等症状恢复50%~90%,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灵敏度等其它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无效:记忆力及痴呆等症状没有改善,言语、动作笨拙等临床症状依然存在,没有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 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后,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的言语及动作能力,22 例显效患者,4 例有效患者,占92.9%(25/28)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1。
2.2 评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S 评分均有变化,但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
3 讨论
在临床脑部疾病的治疗方面,高压氧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研究表明:在应用高压氧的治疗中,患者的显效率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高达78.6%(22/28)和92.9%(26/28),治疗前后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证实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原因主要是高压氧对于血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有显著的减轻作用,借此改善血细胞的流动能力,避免血栓的形成[3];另外,高压氧对于患者的血氧含量及脑细胞的氧张力有较好的提升能力,保持脑部血氧的稳定循环的有条不紊进行 [4]。
本文的对照组选用常规的营养脑神经治疗,在治疗的28 例患者中,显效仅占53.6%(15/28),对患者的脑神经缺损评分无较好的改善,说明其临床疗效一般,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彻底根治。
综上所述,在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过程中,选用高压氧治疗,是既有效又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临床应进一步确定高压氧的适应症范围,有待提高其透明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林承元, 李雁, 韩涛, 等. 外伤性脑萎缩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28-29.
[2] 殷浩, 姜国峰, 张广超. 高压氧治疗在外伤性脑萎缩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24-225.
[3] 何庆璋, 王国平.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 附3 例报道)[J].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1):815-816.
[4] 李航. 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用于外伤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