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苗
临澧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湖南省临澧县 415200
【摘 要】目的: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后的不良反应对比研究。方法:抽取2013 年2 月至2014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 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各42 例,其中甲组采取甲巯咪唑治疗,乙组采取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利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会引起皮疹,血细胞减少;利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会损伤肝功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甲亢治疗;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甲亢即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甲亢的病因较多,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引发甲亢的常见病因。甲亢治疗措施较多,主要包括了碘131 治疗、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等[1]。笔者抽取2013 年2 月至2014 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 例甲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取丙硫氧嘧啶以及甲巯咪唑治疗,比较这两种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 年2 月至2014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 例甲亢患者,其中男34例,女50 例,年龄22 岁至56 岁,平均年龄(33.5±13.5)岁。这84 例患者在治疗前都给予常规体检,尿、肾、肝、心、血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这84 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各42 例。其中甲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口服甲巯咪唑,起始剂量为每次10 毫克,每天三次;症状改善后减少剂量,每次10 毫克,每天一至两次。乙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100 毫克,每天三次;症状改善后减少计量,每次100 毫克,每天一至两次。给药4 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五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检测项目
(1)皮疹发生率。
(2)肝功能: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
(3)血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意义
所有数据资料利用SPSS19.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 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疹发生率比较通过治疗后,甲组有8 例发生皮疹,发生率为19.05%;乙组有3 例发生皮疹,发生率为7.14%,乙组明显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 乙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血细胞计数对比
治疗后,甲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率、红细胞减少率以及白细胞减少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皮疹发生率为19.05% 高于乙组的7.14%(P<0.05);乙组肝功能损伤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甲组血细胞计数减少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这三项研究结果和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相符[2]。综上,在治疗甲亢时,不同药物会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甲硫咪唑治疗,会减少血细胞,降低皮疹发生率,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会引发肝功能损伤症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伍璞, 刘纯.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合并ANCA 阳性1 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医药科学,2012,02(06):1111-1113.
[2] 杨靖, 谢翠松, 陈亚军等.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44-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