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NCPAP治疗婴幼儿轻中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 投稿菜花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48次
  • 评分4
  • 62
  • 0

王健容 黄从付 林凤姬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幼儿轻中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诊断为婴幼儿轻中型呼吸衰竭的2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科诊断为婴幼儿轻中型呼吸衰竭的25例患儿作为治疗组。两组患儿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达到上机指征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患儿早期给予NCPAP加强呼吸支持,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平均开始上机时间为(10.2±1.5) h,治疗组平均开始上机时间为(1.87±0.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5, p<0.01);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7.4±9.8) h,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9.8±6.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 p<0.01);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8±2.5) h,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1.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 p<0.01);治疗组25例均痊愈出院,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出院23例,治愈率92%,1例签字放弃治疗,1例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 p>0.05) ;治疗组患儿无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患儿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 p<0.05)。结论早期应用新型NCPAP治疗婴幼儿轻中型呼吸衰竭可以缩短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关键词】婴幼儿 NCPAP 轻中型呼吸衰竭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17

呼吸道感染占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首位,因婴幼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运动调节功能较差,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暂停等,在感染严重时容易出现呼吸衰竭,为减少该类疾病的死亡率,我科近年对该类患儿早期行NCPAP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科PICU住院诊断为婴幼儿轻中型呼吸衰竭的25例患儿作为治疗组,患儿年龄29天~3岁不等, 平均约10.8个月,疾病种类中25例治疗组患儿中重症肺炎患儿18例,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4例。同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诊断为婴幼儿轻中型呼吸衰竭的2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0例,患儿年龄31天~3岁不等,平均约11.1个月,疾病种类中25例对照组患儿中重症肺炎患儿17例,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入选及排除标准婴幼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见赵祥文主编《儿科急诊医学》(第3版):Ⅰ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PaO2<50 mmH g(6.67 kPa) ;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PaO2<50 mmH g(6.67 kPa) 及PaCO2>50 mmHg (6.67 kPa)。急性呼吸衰竭时一般氧合指数(PaO2/FiO2)<250 mmH g。轻中型呼吸衰竭的概念是:达到了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但排除严重呼吸衰竭,后者血气分析:pH<7.25, PaCO2>70 mmHg(9.33 kPa),吸入0.4~0.5氧时PaO2 仍<50 mmH g(6.67 kPa),结合临床表现,如呼吸变慢、变浅、节律不整,辅助呼吸运动弱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肢肌张力降低,面色灰白,均提示严重呼吸衰竭[1]。两组患儿达到轻中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立刻给予NCPAP辅助通气。入选标准中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气道畸形患儿。

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入住PICU,给予吸氧、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护,记录各项指标。常规给予抗感染、雾化、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全部患儿均为经普通吸氧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无改善、胸片无气漏且确诊为呼吸衰竭的情况下,尽早应用NCPAP治疗,定期监测各项指标,经上述处理无好转患儿及时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全部患儿给予头罩吸氧或空氧混合器供氧,达到上机指征[2]尽早给予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两组患儿均加强气道管理,如定时雾化、拍背吸痰等,治疗组患儿早期下胃管防止腹胀,保护鼻粘膜。感染严重患儿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加强支持治疗。出现消化道出血时给予禁食,并行静脉营养、护胃等,严重时输新鲜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1.4NCPAP装置及使用方法应用STEPHAN CPAP 机器, 由空气压缩机、湿化瓶、特制硅胶鼻塞、管道(进气口、出气口) 组成。鼻塞两端分别与进气管道、出气管道相连, 根据患儿病情设定气流量、吸入氧浓度、PEEP。给予NCPAP治疗(根据病情调节参数:PEEP3-6 cmH2O,FiO2 30%~50%, O2 Flow 6~8 L/min),同时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根据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及氧分压( PO2 )调节吸入氧浓度及呼气末正压( PEEP)值, 当吸入氧浓度<30% 、PEEP降至3~ 4 cmH2 O、TcSO2大于92% 、血气结果正常、且稳定6 h后撤离NCPAP, 改鼻导管吸氧至逐渐停止吸氧。

1.5监测指标监测患儿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于NCPAP治疗后2 h、12 h监测动脉血气。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较对照组平均开始上机时间为(10.2±1.5) h,治疗组平均开始上机时间为(1.87±0.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5, p<0.01);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7.4±9.8) h,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9.8±6.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 p<0.01);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8±2.5) 天,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1.9)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 p<0.05);治疗组25例均痊愈出院,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出院23例,治愈率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 p>0.05),见表2。

2.2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25例患儿经NCPAP治疗后2小时内TcSO2、Pa02多明显改善,其中24例患儿临床治愈,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失败,后改气管插管并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痊愈出院。对照组25例患儿经NCPAP治疗后23例患儿临床治愈,其中有5例需要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无好转家属签字放弃治疗,1例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且对照组患儿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各1例。

3讨论

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由于小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肌和软骨发育不全,呼吸运动调节差,气道内径相对狭窄,腺体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功能差,肺血管丰富,弹力组织发育差,肺容量和潮气量小,呼吸频率快,肺总静力回缩压较成人低等,呼吸储备能力差,当缺氧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多不超过2.5倍,成人可达10倍,因此小儿易发生呼吸衰竭,尤其发生肺部感染时。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是70年代初开始用于新生儿的一种给氧方法,其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通常对患儿无损伤,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给氧方法。CPAP对呼吸生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①增加跨肺压;②扩张肺泡, 增加功能残气量;③减小呼吸道阻力;④减少呼吸作功;⑤增加呼吸驱动力;⑥胸部震动。

因此,早期应用NCPAP治疗呼吸衰竭,可及时稳定病情,避免或者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带来不良影响[4],还可减少高浓度度吸入造成肺损伤,并减少呼吸机的应用,使感染、气胸等合并症减少。

我科对于轻中型呼吸衰竭的婴幼儿,一旦确诊后尽早给予NCPAP治疗,根据血气结果进行参数调整。结果,治疗组患儿仅1例需要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而对照组患儿有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上机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偏高。因此,我们建议临床上发现轻中型呼吸衰竭患儿,尽早给予NCPAP治疗,这样可以缩短该类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轻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鼻CPAP虽具有气胸、鼻腔被分泌物堵塞、腹胀及一过性氧饱和度波动等相对不足[5],应加强基础护理的操作,比如在行NCPAP治疗的同时,应定期行雾化、拍背吸痰,并在给予NCPAP治疗初期即下胃管,注意保护鼻粘膜、防止损伤等等。根据我科的经验及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建议患儿血气分析提示严重呼吸衰竭(PaCO2>70 mmHg)或经NCPAP治疗(氧浓度达40%以上)持续3~4 h仍存在低氧血症(PaO2<50 mmH g),应尽快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9-154.

[2]胡亚美,江载芳. 禇福棠实用儿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82-2586.

[3]SHERMAN TI, BLACK SON T, TOUCH SM, et al. Physiologic effects of CPAP: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 [J]. Neural Netw, 2003, 22 (6): 7-16.

[4]郑凤龙,林丽音.气管内冲洗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57-158.

[5]许珍华. 经鼻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院,2013,13(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