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临床疗效观察

  • 投稿王盐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76次
  • 评分4
  • 39
  • 0

罗昌赐

湖北省江陵县妇幼保健院,湖北荆州 434100

[摘要] 目的 观察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包皮过长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研究组予以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6.67%(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包皮外观90.00%满意率高于对照组74.67%的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对包皮过长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包皮过长;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包皮环切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136-02

随着健康知识普及与人们治病防病意识的增强,更多的包皮过长患者要求通过手术来改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传统包皮过长切除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发展以及患者手术需求,且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疼痛强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情况也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而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应用于包皮过长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以及相关病症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使得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在治疗患者包皮过长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作者主要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包皮过长患者60例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寻出高效的包皮过长治疗方法,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60例包皮过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23.9±3.5)岁,真性包皮过长23例,假性包皮过长7例;对照组30例,年龄5~58岁,平均年龄(22.8±4.2)岁,真性包皮过长21例,假性包皮过长9例,两组患者年龄及包皮过长类型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包皮过长诊断标准:①包皮口将龟头或是大部分的龟头覆盖;②包皮将阴茎头完全覆盖,且无法上翻于阴茎的冠状沟;③上翻包皮可露出龟头,但因包皮口小致使上翻困难,若能上翻也需借助外力使包皮恢复;④三岁后包皮未能上翻转至阴茎冠状沟;⑤排尿时的包皮鼓起,导致排尿困难。

1.3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1.2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本次治疗研究的意识清醒患者。排除标准:短期内包皮动过手术、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以及不接受治疗患者。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消毒后均用1%的利多卡因(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559)对患者阴茎根部予以阻滞性麻醉,麻醉操作后对照组予以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具体操作如下:①用亚甲蓝在患者龟头的冠状沟边缘0.5 cm处画出外板手术的切口,上翻包皮于冠状沟的0.5~1.0 cm处画出内板的切口标识;②尖刀沿标识线包皮的外板,腹侧则沿着冠状沟中缝汇合,并沿着标识线以环形的方式切开包皮的内板表层肌肤,阴茎的背侧则为两环形纵行切口;③通过蚊式钳将袖状切开的包皮表层提起,同时对以袖状整块剥开的两切口间的包皮进行缝合。

研究组予以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其具体操作主要分为四个步骤:①定位和切开包皮内板切口。以0.5 cm为冠状沟后缘与包皮内板切口间的距离,将阴茎头冠上的隆起点定位为适当距离的有效远端,同时通过牵拉龟头使得阴茎得到充分伸展,并对已定位的个板标识进行评估,若存在不合理则应及时调整[1]。②二次定位和切开包皮口外板切口。包皮口缘拉起至六点钟位置时,将长且直的血管钳置于距包皮口缘0.05~1.0 cm位置,使血管钳与阴茎横断切面所成的角度为10~30°,最后沿钳子下缘将包皮口外板切开。③切除包皮两切口间的皮瓣[2]。④止血缝纫后予以患者服用洛美沙星(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923)300mg,2次/d,连服7d,并采用75%的乙醇对患者皮肤切口予以消毒,1次/d[3]。

1.5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观察患者术后阴茎发炎、局部感染以及术后创口出血情况。

1.6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临床常用满意度调查表,百分制,将术后疼痛、形状恢复、美观等项目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分数大于90分;基本满意:分数大于70分且小于或等于90分;不满意:分数小于或等于70分[3]。对包皮术后反馈情况进行调查,且均按照患者自行意愿单独选择。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的资料应用标准差为(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研究组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术时出血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经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治疗后10.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后26.67%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术后包皮外观满意率情况

回访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包皮外观90.00%满意率高于对照组74.67%的满意率,两组患者术后包皮外观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中予以研究组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治疗,予以对照组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治疗,临床实践中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与任明军等研究结果中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是于患者阴茎的浅筋膜层结缔组织里进行包皮内板切除分离,以此减少了患者阴茎损伤程度;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则是于患者阴茎背侧进行包皮切除术,使得术时患者阴茎损伤面大出血量多结果相符合[4]。同时从临床实践来看,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在术时对包皮内板保存量较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因术后水肿产生的疼痛,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对患者包皮内板与外板保留量均较多,加大了患者术后的水肿发生率和延长了患者疼痛时间[5]。表明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且实际应用价值高。

同时,本研究中临床实践结果显示:研究组10.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发生率,主要是由于包皮内板作为人体获取性免疫的缺陷病毒靶器官,术中使用内板加包皮扣除外板切除术治疗是通过将部分淋巴管剥离,来减少患者因淋巴水肿而产生的阴茎发炎症状,同时又因术中包皮内板保留少和外板较长使得患者龟头与创面剥离,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术后出血率。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则极易增加患者术后在性免疫的病毒感染风险,也使得患者术后阴茎内板黏膜的角化程度薄弱,为高浓度的靶细胞滋生以及大量皮脂的春春提供前提,从而加大了阴茎发炎和创口出血发生率[6]。

另外,从本研究中回访时发送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研究组术后对包皮外观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因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在对患者包皮及阴茎的塑造上更自然,且保留下的包皮外板与内板均未含有黑色素性细胞,阴茎内板颜色粉红外板较深,缝合后包皮切口外内两侧颜色鲜明所致。而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则使得患者内外班的交接直接外露,且对包皮外板切除多内板切除少直接影响了阴茎的整体外观。因此,研究组患者对术后包皮外观90.00%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74.67%的满意率,表明包皮外板切除多内板切除在术后外观上较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有优势,也表明传统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患者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同时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也有显著效果,应广泛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焦智勇.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42-1243.

[2] 刘铁锚. 包皮环切新术式治疗包皮过长186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2):1408-1409.

[3] 韦炳朝.套袖式包皮环切除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观察[J].临床与实践,2012,16(28):3693-3694.

[4] 任明军.探讨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外板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价值[J].求医问药,2013,11(18):79-80.

[5] 马立戈.内板切切除带延长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01-302.

[6] 曹晋.包皮内板切除术矫治包皮过长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35-2136.

(收稿日期:201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