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姝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肠梗阻中不同因素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平均年龄≥60岁的高龄肠梗阻病患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病后36 h内就诊者17例,发病后36 h~7 d内就诊者62例,发病7 d后就诊者5例;保守治疗40例,其余44例为治疗5 d后仍无效者改行手术治疗。结果 36 h内就诊组总有效率94.11%,36 h~7 d就诊组总有效率90.32%,7 d后就诊组总有效率20.00%,P<0.05。结论 通过实行全面的治疗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与治疗时机,对于提高老年肠梗阻疗效具有极具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肠梗阻;高龄病患;临床诊治;预后
[中图分类号] R65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32-02
作为消化内科及外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梗阻包括由任意因素所引发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可使病患产生腹部疼痛、腹胀、排便困难、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机体肠壁血供障碍,进而引起肠坏死,若任由病情继续进展,最终可致病患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到10%左右[1]。近几年来,肠梗阻患病人群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因医学技术的进步与生活条件的改变促使社会逐渐朝向老龄化发展,从而导致高龄肠梗阻病患逐年增多,同时,因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往往伴有多种并存疾病,进一步提高了肠梗阻诊断难度,给治疗带来困难[2]。为此,笔者选取我院84例平均年龄≥60岁的高龄肠梗阻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到我院外科就诊的高龄肠梗阻病患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经临床资料与腹部透视,均发现有非连续阶梯状液平面,肠腔积气积液、扩张等现象存在,确诊为肠梗阻,且平均年龄≥60岁,符合入选标准。
84例高龄肠梗阻病患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4.29±15.01)岁;血运性肠梗阻6例,动力性肠梗阻21例,机械性肠梗阻57例,其中肠粘连引起者13例,肠扭转引起者7例,粪石引起者9例,嵌顿疝引起者3例,肿瘤引起者25例。所有病患均患有不同种类的并存症,其中糖尿病18例,乙肝等传统性疾病10例,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23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发病后36 h内就诊者17例,发病后36 h~7 d内就诊者62例,发病7 d后就诊者5例。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高龄肠梗阻病患84例,40例高龄肠梗阻病患行保守治疗法,其中动力性肠梗阻病患21例;粘连性肠梗阻病患7例;粪石病患7例;肿瘤性肠梗阻病患5例。病患入院后实施全静脉营养支持,同时为调整其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补液,并使用抗生素以预防病患感染发生。治疗期间采取胃肠减压措施,严格控制病患饮食,要求仅食用流食,待减压后,滴入石蜡油并观察疗效。
其余44例为保守治疗5 d后仍无效,改行手术治疗者,其中血运行肠梗阻病患6例,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4例行单纯开关术;粘连性肠梗阻病患6例,3例行单纯粘连松解术,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1例行单纯粘连松解术;肠扭转病患7例,3例行肠部分切除术,4例行肠扭转复位术;粪石病患2例,1例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例行肠切开术;嵌顿疝病患3例,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复位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肿瘤性肠梗阻病患20例,4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小肠造口术,1例行单纯造口术,5例行肿瘤切除与造口术,6例行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
1.3预后评估
本次研究将预后分为四个等级[3-4]。治愈:病患恶心呕吐、陈发性腹痛、腹胀及排气排便障碍等临床症状均已消失,消化功能恢复,经腹部透视,肠梗阻消失;有效:病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消化功能基本恢复,经腹部透视,肠梗阻情况缓解;无效:病患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呈加重,消化功能无好转趋势,经腹部透视,肠梗阻情况未呈现任何好转;死亡。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5]。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不同预后与就诊时间的关系,36 h内就诊组总有效率94.11%,36 h~7 d就诊组总有效率90.32%,7 d后就诊组总有效率20.00%。详情见表1。
在所有治愈例数中,36 h内就诊组比例最高,达到64.70%,其次是36 h~7 d内就诊组,比例为64.51%,与36 h就诊组无明显差异,7 d后就诊组无治愈例数,预后显著低于前两组(P<0.05)。在所有有效例数中,比例最高为36 h就诊组,占比例29.42%,其次为36 h~7 d内就诊组,比例为25.80%,7 d后就诊组比例20.00%,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所有无效例数中,7 d后就诊组最高,比例达到20.00%,明显高于36 h~7 d内就诊组的6.45%,以及36小时就诊组的5.88%。所有死亡数例数中,36小时就诊组无1例死亡例数,36 h~7 d内就诊组比例为3.24%,而7 d后就诊组死亡例数显著高于前两组,比例达到60.00%。
经对比不同预后与就诊时间的数据,证实就诊时间离发病时间越近者预后越好,反之则较差甚至死亡。
3讨论
肠梗阻病患作为目前威胁高龄人群的主要病症之一,根据病因可分为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及血运性肠梗阻等三种类型[6]。其中,血运性肠梗阻是因肠系膜血管内出现血栓阻塞肠管,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肠内容物无法运行所致;动力性肠梗阻则主要是由于肠壁肌肉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疾病,其又可分为痉挛动力性肠梗阻与麻痹动力性肠梗阻,前者通常是由副交感神经高度亢奋致肠壁肌肉收缩过度而导致,后者则是由于受毒素影响或是交感神经反射性亢奋过度而导致肠管丧失蠕动功能所致[7-8],本次研究中,21例肠梗阻病患均为麻痹性;机械性肠梗阻是因肠壁、肠内外等多种不同机械性原因而阻碍肠内容无法通过,为临床上最常见病因;当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而伴随着医疗技术科技的发展,肠道肿瘤发生率与发现率均呈上升趋势,使得肠道肿瘤成为引起高龄病患发生肠梗阻的主要因素,逐渐改变原本的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谱。
保守治疗常见手段有营养支持、抗生素使用、胃肠降压、禁食、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及解痉剂、镇静剂等的适量使用;为保证预后,治疗过程中必须掌握好病患手术指征与治疗时间,同时还需密切监测病患身体状况与各项体征的变化,以对病情转归有充分了解。手术治疗依据病患梗阻性质与病发因素,尽可能准确评估病患生命体征,而后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决定手术时间与外科手段,并做好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与抗休克等术前准备。此外,由于高龄病患器官功能基本退化,因而往往存在多种并存疾病,而最大程度减少并存疾病带来的风险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为此,在实施手术前应尽量保证在短时间内认识病患所有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并对其中存在风险的器官作出及早处理,以确保病患身体状态达到手术的实施标准。
本次研究中,手术治疗44例,治愈2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6.36%,保守治疗40例,治愈25,有效10例,总有效率87.50%;36 h内就诊组总有效率94.11%,36 h~7 d就诊组总有效率90.32%,7 d后就诊组总有效率20.00%;可见,对于老年肠梗阻病患而言,除治疗手段外,及早的就诊时间才是促进疗效的关键,同时考虑到高龄病患身体特征,在条件允许下,应将保守治疗作为治疗首选。不过,保守治疗虽为高龄肠梗阻病患的首选,但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优先考虑实行手术治疗:①老龄性肠套叠;②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3 d后病情仍无改善或加重者;③因嵌顿疝而导致的肠梗阻;④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⑤腹痛进展为持续性腹痛并呈现腹膜刺激征,同时出现病情加重,心率加快、发热、低血压等症状时,必须及早实行手术查明原因。
总而言之,高龄肠梗阻无论实行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均应根据病患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由于预后可随就诊时间延长而受不良影响,故为保证预后效果,应重视治疗时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冒昀罡.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J].吉林医学,2013,34(29):6118-6119.
[2]曲义坤,杨婷,徐剑.老年人肠梗阻病因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104-105.
[3]鱼军,赵军杰,李建英. 老年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41例诊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710-711.
[4]谭积荣.老年肠梗阻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15.
[5]林仁芳,柯鹏翔.58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疗效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6-57.
[6]汤明宇.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86-187.
[7]许雪飞,丁丹.临床术中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多重要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0):6254-6255.
[8]周克聚,刘静,范锡伟.278例肠梗阻手术病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3(8):71-72.
(收稿日期: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