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香
郑州市中牟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河南中牟 451450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效果比较探讨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辅助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开展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辅助完成相关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受孕状况,并给予分析与总结。结果 观察组病例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治疗后12个月的受孕率为61.22%,治疗后18个月的受孕率为83.67%,随访期总受孕率为83.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辅助下输卵管通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管腔通畅程度,增加受孕几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输卵管插管通液;不孕不育;宫腔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05-02
[作者简介] 朱福香(1965-),女,郑州A市中牟县刘集镇,大专,妇产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病的防治、不孕不育、避孕、节育。
当前我国社会与家庭对女性生育问题关注程度一直较高,不孕不育主要是指正常夫妻生活状态下2年以上均未成功受孕。由于国民饮食结构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女性不孕不育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也愈发显著,对女性群体的身心健康均起到了严重的影响[1]。临床研究表示在所有不孕不育症患者中输卵管梗阻约占据总数的30%以上[2],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输卵管不畅而影响受孕。而输卵管插管通液是该疾病患者的常见治疗方式,但传统手术方式无法保证良好的治愈效果,经治疗后还经常出现病情反复等不良事件。宫腔镜下开展该手术治疗不但能够明显缓解梗阻表现,也具有良好的预后判断作用。伴随临床医学的逐渐完善,宫腔镜技术在妇科中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本研究针对部分病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指导性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98例不孕不育病例均为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经临床相关检查后明确存在输卵管堵塞、梗阻等相关表现。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本组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病例年龄22~38岁,平均(32.8±5.4)岁,不孕时间1~7年,平均(2.9±1.4)年,原发性不孕23例,继发性不孕26例;观察组病例年龄21~39岁,平均(33.0±4.9)岁,不孕时间1~6年,平均(2.8±1.5)年,原发性不孕24例,继发性不孕25例。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患排卵情况正常;②病患的机体性激素分泌无异常表现;③配偶无生育障碍因素;④无手术禁忌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其他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②患者配偶自身存在生殖健康问题,对受孕存在一定影响;③合并精神异常,无法保证基础的治疗依从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输卵管通液治疗方式,对照组仅开展常规手术内容,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设备,在其辅助下完成相关治疗措施,具体治疗步骤如下。
本组患者体位均选择膀胱截石位,行局部麻醉。术前开展全面的生殖系统检查措施,了解患者的子宫体积与位置等相关情况,便于术前简单评估。放置窥阴器然后应用抓钳固定子宫颈,缓慢置入扩张器将其宫颈逐步扩张。成功扩张宫颈后缓慢插入宫腔镜,首先应用生理盐水充盈宫腔,然后探查病患宫腔内的具体情况,包括宫腔体积、形态以及病变状况等内容。充分了解病患实际状况后在宫腔镜的辅助下轻柔插入硅胶管至输卵管,推注50~80 mL美蓝液,注入过程中保证适合的压力与速率,完全推注后回抽液体。推注与回抽时需格外注意避免发生液体污染降低手术术野。如病患存在双侧梗阻表现,需要在另一侧输卵管再行治疗操作。针对治疗后无完全改善患者可增加推注压力与次数,反复应用液体推注措施来保证输卵管内无阻力。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①治疗后针对所有病例开展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采用电话邀约与回院复查等方式,了解病患受孕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评估两组病例的实际受孕率,并完成统计学处理分析。②临床疗效判定则依据治疗过程中病患的实际表现来综合分析,液体推注时完全无阻力且未溢出者为治愈;液体推注时存在中轻度阻力且溢出量较少者为有效;液体推注时存在严重阻力且溢出量较多者为无效[3]。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统一应用SPSS 19.0软件,其中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组间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与73.4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例的受孕状况比较
观察组病例治疗后12个月的受孕率为61.22%,治疗后18个月的受孕率为83.67%,随访期总受孕率为83.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不孕不育症一直是妇科中面临的常见疾病[4],由于当前女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该疾病的发生几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任晓贞[5]的研究中表示35%左右不孕表现病患均由于输卵管梗阻而引发,该种病变状况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梗阻情况主要为感染所继发,由于近端管腔的内径较小,在长期的大量分泌物以及脱落黏膜等影响下输卵管管腔逐渐发生粘连、阻塞等情况。形成管腔梗阻后会直接阻碍精子运行途径,使得卵子无法与其结合,最终引发管腔内梗阻导致不孕不育。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是治疗该类型不孕患者的常用方法,但以往文献均有报道其治疗后无法获得完全满意的预后效果,并且即便通过相应治疗后病患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几率,对受孕情况的改善程度较差。严家虹[6]的研究中也支出传统通液术治疗并无法直接判断管腔内的通畅性,进而也影响到预后判断效果。
宫腔镜技术是临床医学日趋进步的产物,通过该器械良好的保证了微创效果[7],也充分实现了宫颈内病变的精准探查,不但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也为相关手术提供了微创技术,在准确表现病灶的前提下减少病患术中损伤,降低其他器官损伤程度。在宫腔镜的辅助下开展输卵管插管通液手术可充分为临床医师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明确表现子宫颈与输卵管的实际状况、梗阻程度以及病变范围,进而保证医师能够更为清晰的了解病患实际状况,为后期实施奠定安全基础。同时,采用该技术开展手术治疗时也可避免传统手术的局限与弊端,针对轻中度梗阻表现患者也具备良好的实施效果,疏通梗阻部位,促进粘连分离,避免了术后疾病复发等不良事件[8]。
本次研究针对98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不育患者均采用了插管通液治疗措施,其中49例病患将宫腔镜技术增加至手术治疗中。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病例的输卵管堵塞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5例病患获得治愈效果,20例病患治疗有效,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1.84%,而对照组病例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3.47%,两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证实通过宫腔镜辅助开展插管通液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输卵管官腔的通畅程度,保证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患者输卵管梗阻的良好改善也有效促进了术后受孕情况。研究通过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成功受孕30例,受孕率达到61.22%,而治疗后18个月成功受孕41例,受孕率达到83.67%,随访期总受孕率为83.67%。而对照组中治疗后12个月仅受孕14例,受孕率为28.57%,治疗后18个月仅受孕29例,受孕率为59.18%,总受孕率为59.18%,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其受孕率比较结果也充分证实宫腔镜辅助下开展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能够保证梗阻症状缓解,进而良好保证正常受孕,改善不孕不育情况。同时,本次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还进一步确定采用宫腔镜可对病患的生殖系统进行合理评估,治疗后能够及时反馈治疗效果,也为治疗预后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建议,与常规治疗方式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不育是临床常见的不孕疾病类型,针对此类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辅助下输卵管通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管腔通畅程度,增加受孕几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遇红.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61-62.
[2]阿瓦古丽·吐合提.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5):72-75.
[3]韩玉斌,陈露诗,张四友.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输卵管性不孕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0(5):485-487.
[4]赖雪娜,甘彩玲,黄玲玲.宫腔镜插管通液术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42.
[5]任晓贞.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女性不孕不育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4(2):104-105.
[6]严家虹.整复性宫腔镜手术在不孕不育症治疗中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3):65-66.
[7]姜鸿.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不育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4):46-47.
[8]韩玉斌,李光仪.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4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510-512.
(收稿日期:201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