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19次
  • 评分4
  • 46
  • 0

王旭

鞍山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鞍山 114001

[摘要] 目的 研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科室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213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213株,其中来自痰液155株占72.7%;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占41.5%。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80%),其它药物耐药率大都在50%~70%,且大部分标本都存在多重耐药的现象。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播散流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鲍氏不动杆菌;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14-02

[作者简介] 王旭(1977-),男,汉族,辽宁鞍山,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微生物。

鲍氏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分布范围广泛且具有很强的耐药性。随着近年来各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免疫抑制剂、各种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呈逐年上升趋势,致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非常困难[1]。针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监测,掌握其临床感染分布特点,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为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播散流行及指导临床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213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213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分别采自患者的呼吸道、各种引流液、静脉导管头及切口分泌物等。

1.2 菌株分离培养和鉴定

将标本接种在血琼脂平板和伊红美兰平板上,在35~37°C有氧条件下培养24 h,菌株的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进行,分离出的菌株配制菌悬液,选好鉴定卡,编上卡号,充液接种于鉴定卡内,接上充填装置,把充填装置放入VITEK-32细菌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鉴定。

1.3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将菌液稀释成0.5麦氏单位,然后用无菌拭子均匀涂在MH平板上,等待5~10 min,贴上药敏纸片,在37°C恒温箱内培养24 h后,量出抑菌环直径,记录结果。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0年标准[3]判定药敏结果:耐药、中介、敏感。质控菌株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4 统计分析

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本分布及构成比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分离培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总计213株,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155株(72.7%),其次为咽拭子28株(13.3%)、导管16株(7.5%)、分泌物9株(4.2%)、其它标本5株(2.3%),见表1。

2.2 临床科室分布及构成比

213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89株(41.5%),其次为呼吸内科54株(25.3%)、其他内科39株(18.3%)、外科16株(7.5%)、骨科8株(3.7%)、妇科5株(2.3%)、其它科室2株(1.4%),见表2。

2.3 耐药率

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有较好的药敏活性,耐药率最低为12.7% ,其次为亚胺培南18.4%;对头孢替坦和氨曲南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96.2% 和95.3% ,见表3。

3 讨论

鲍氏不动杆菌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条件致病菌。该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菌血症、泌尿系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4]。引起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外伤、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严重基础疾病,另外随住院患者年龄的升高和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机会随之增加[5]。

本研究结果显示,痰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占72.7%,患者长期卧床呼吸不通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造成黏膜损伤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所造成。鲍氏不动杆菌在ICU检出率最高!占41.5%。据研究报道导致ICU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因素为:ICU患者多为老年或外伤患者,且大部分患者病情严重且免疫功能低,患者在检查、救治的过程中,接受侵入性操作如各种插管、大量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机的长期使用等,这些因素均可使ICU患者更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6]。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多样,其耐药性还存在地域性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甚至同一医院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培养所得的213株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为87.3%, 其次为亚胺培南为81.1%。其余药物如β-内酰胺类(>90%)、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60%。研究发现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产OXA-32群碳青霉烯和ADC型AmpC酶相关,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产16SrRNA甲基化酶的存在使其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7],拓扑异构酶gyrA、parC基因突变致使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8]。此外,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性也强于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使得临床治疗其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更加困难。因此,可供选择的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感染的抗菌药物比较有限,临床医生应严格参照患者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为了预防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医护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危重患者的观察和监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 同时需要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掌握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季旭清,张能华,彭草云.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795-48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27-831.

[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CLSI,2010: M100-S19.

[4]聂大平,马荣,刘永娥,等.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剂实验室初步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5):344-347.

[5]朱颖.老年住院患者908例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34-1935.

[6]姜兰斌,杨波,张巍. ICU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的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289-4295.

[7]孙春荣.医院呼吸科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563-1564.

[8]高志玲,王静,李洋,等.2009—2011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80-2781.

(收稿日期: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