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上的临床应用分析

  • 投稿礼部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79次
  • 评分4
  • 33
  • 0

刘建飞1 左艳丽2

1.武汉大学医学部心内科,湖北武汉 430072;2.襄阳市中心医院北区心内科,湖北襄阳 441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以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病人治疗后疗效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病人在进行治疗后,无论治愈数据(82.00%)、好转数据(14.00%)皆明显高于观察组病人,无效数据(4.00%)明显低于观察组病人(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和单纯的西药治疗法相比较,在疗效上更为显著,既能起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还使临床症状明显的缓解,改善心电图,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和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心血管神经症;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192-02

[作者简介] 刘建飞(1980-),女,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

心血管神经症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它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两个方面,20~50岁之间是心血管神经症的发病高峰期,女性发病率比男性要高,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患有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病情容易反反复复,大部分患者的预后都较为良好,但是病情一旦加重,且时间过长,明显影响其生活和工作。一般在临床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镇静剂、植物神经调节剂等药物治疗此病,但从远期来看,疗效并不明显。为探讨在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在23~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23±8.94)岁,病程为10d~15年,平均(1.87±0.86)年,其中男27例,女23例;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在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1±7.55)岁,病程为30d~16年,平均为(2.05±1.19)年,其中男38例,女12例。两组患者都符合西医和中医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了心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损伤以及重要脏器重疾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法,每天口服谷维素片3次,每次1~3片,外加口服黛力新2次/d,早晨及中午各一片,7d为一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适当增加或者减轻药量。

②实验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以服用自制的镇静安神汤,药方为酸枣仁30g、三七15g、旱莲草15g、远志30g、丹参30g、龙眼肉20g、女贞子15g、牡蛎50g、麦冬20g、龙骨50g、珍珠母30g、灯芯草5g、竹叶5g,患者每天要口服镇静安神汤2次(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3个月为一疗程)[2]。

1.3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无效:症状与体征未有改变;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正常或仍有期前收缩或ST-T段非特异性改变;痊愈:症状消失,心率心电图表现正常。

1.4统计方法

两组之间采用χ2检验,并在软件SPSS17.0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病人治疗后疗效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病人在进行治疗后,无论治愈数据、好转数据皆明显高于观察组病人,无效数据明显低于观察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神经症又称为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等,心血管神经症都是病人主观感觉,症状一般比较多,但是客观的证据缺乏,如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多汗、手足发冷、双手震颤、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等[3]。心血管神经症的发病原因在目前还未有明确的说明,但据推断,与神经类型、环境因素、性格、遗传等方面还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一般是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主要症状,尤其是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例如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时,由于患者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其心率速度明显加快;有时可伴有高动力循环的表现,如循环时间缩短、左心室射血速度增快、动脉搏动增强等;也可出现对疼痛刺激和运动、心理学测试的异常反应[4]。因对心脏病认识的缺乏,部分患者对疑似症状或已患有的疾病产生过度忧虑而诱发该症。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失眠多梦、烦躁易怒,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

该文通过对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患者(P<0.05),比之相关文献刘学义[5]报道的有效率95.00%要稍高,比陈大钊[2]报道的有效率96.67%要稍低,但相差都不明显,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是显著的。既能起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还使临床症状明显的缓解,改善心电图。特别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化学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来说,中药的作用更为全面化,尤其对心血管疾病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等方面,因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药物的多组分性,更能从几方面同时发挥作用[6]。心血管神经症在中医学上并没有名字,从临床症状来看,当属“胸痹、心悸、郁证、怔忡”等中医范畴。一般情况下,发作都在患者情绪波动大、受惊或者久病过后,其病情的严重性与过度劳累以及情绪的改变息息相关。中医学认为,心血管神经症的发生原因是由“七情”过度所伤,即喜、怒、悲、忧、思、惊、恐,从而导致人体气机不畅、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致使发病[7]。中医辩证里为虚、实两类,初期多为实,讲究舒肝理气;久病多为虚,讲究补气养血。在理气药方面,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如久病致阴血暗耗,那香燥之品自当慎用,而其性和平的香橼、佛手等药,因理气而不伤阴,故而无论新恙久病,均可选用[8]。根据杨积武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心血管神经症主要的致病因素为七情,即病位在心,并且与肝胆有密切的关系,气机不畅和脏腑虚损为基本的病机[9]。经过调查发现,患有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神经类型一般为抑郁、忧愁以及焦虑型。当工作紧张、生活压力较大或者精神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等影响,没有及时的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就可能会导致其发病。

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一般都伴有神经性失调和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而安神汤的配方当中含有丹参和三七等,对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都有很好的疗效。汤中引入三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稳定神经血细胞的能力;引入丹参是利用其抗脂质过氧化和消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引入这些药物都可以有效的减少血细胞所受到的刺激,达到抑制茶酚胺分泌的作用,有效的防止血管神经症的发作[10]。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来看,加入安神汤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虽然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出现了心跳过缓和胸闷等症状,但是继续用药后,这些不良症状也逐渐消散,没有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治疗效果。由于心血管神经症的症状比较多,并且多变容易复发,因此,在有明显的疗效后应该让患者继续维持2~3个月的治疗,再逐渐停药。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积极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心理负担,并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可以适量的在闲暇之余进行一些旅游、文娱和体育活动,方便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和单纯的西药治疗法相比较,在疗效上更为显著,既能起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还使临床症状明显的缓解,改善心电图,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SousanS,MuhammadRS.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HappinessandDimensionsofPsychosis,NeurosisandPersonalityExtraversion[J].Procedia-SocialandBahavioralSciences,2013(84):1143-1148.

[2]陈大钦.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急性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9):399.

[3]庞慧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2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7):890-891.

[4]张祥,罗萌.38例心血管神经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9):16-17.

[5]刘学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306-307.

[6]汤建武.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136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7):1524,1549.

[7]苏卫.心血管神经症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4):31-32.

[8]刘彦伟.杨积武教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9]王淑艳,王林.心血管神经症的药物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6):76-77.

[10]王淑艳,王林,刘海波.心血管神经症的现代治疗[J].医学综述,2008(18):2830-2831.

(收稿日期:20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