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上肢科,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对其手术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参考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95%,参考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7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者病情采取合适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桡骨远端分析性骨折;外固定;克氏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06-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上肢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导致,主要表现为手腕肿胀疼痛,严重骨折移位、掌屈活动受限等,传统手术治疗固定稳定较差,极易导致桡骨远端短缩移位关节面不平整、功能障碍等后遗症[1],因此探讨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对其手术效果进行观察。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给予不同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5.62±4.5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43例,摔伤28例,高处坠落伤6例,机械伤3例;其中左侧38例,右侧4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AO原则对骨折进行分型:23-C2型为39例,23-C3型为4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骨折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仰卧位,C型臂X线机下进行手法整复,初步对桡骨尺偏角、掌倾角轴向长度进行复位,助手维持复位后位置,同时进行持续牵引。桡骨中远段桡背侧做2个切口,长度为0.5 cm,间隔为2~3 cm。将软组织分离后,在垂直骨面置入带芯套管,在同心扩孔(直径3.0 mm)钻下过桡骨最大径钻孔,分别将2枚螺纹(直径3 mm)半钉旋入,保证2枚固定针2均可通过钢针固定夹有效连接,螺钉间不会出现内应力干扰。第2掌骨2枚螺纹固定针及连接杆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安置。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固定满意后进行外固定。采用固定夹对掌骨及桡骨间进行连接,同时预紧固定。对于骨折关节面无法复位患者采用1枚克氏针由骨折线间插入之后行撬拨复位,并用克氏针(直径为1.5 mm)对关节面进行固定,针尾留于皮外。完成后采用C型臂X线对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进行再次检查,复位满意后,将预紧固定锁紧。参考组患者采用传统外固定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3~5 d均常规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对于出现明显肿胀患者给予药物消肿。术后引导患者进行手指功能训练,并定期经X线复查。术后14 d后将腕关节调整至功能位;术后3~4周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将外固定支架送开,使腕关节可主动和活动。常规情况下可在术后6~8周将外固定支架拆除,拔出克氏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腕关节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其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优: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畸形现象;握力正常,腕关节可自由活动,无肿痛;良:骨折完全愈合,未出现畸形现象;腕关节活动受到轻微限制,握力正常,可满足正常生活;中:骨折愈合,愈合无畸形,腕关节出现轻度关节肿痛,活动部分受限,日常生活受到较一定影响;差:骨折未愈合,愈合畸形,关节出现明显肿痛,患者活动明显受限,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95%,参考组患者康复优良为72.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16±0.28)个月,参考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4.65±0.73)个月,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期间出现1例腕管综合征、1例钉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参考组患者愈合期间出现4例腕管综合征、5例骨不连、3例钉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操作方便、自重较轻,力学性能可靠稳定,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可塑性较强,因此有助于患者骨愈合、骨痂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2],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在外固定治疗时,对于桡骨粉碎移位骨折严重患者,经一次性手法整复,关节面仍然难以达到平整患者,可在保持腕关节充分牵引下,逐步引导患者进行腕关节背伸屈曲活动,从而促进桡骨折远端关节面的康复,实现理想复位[2]。然而外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钉道骨折、钉道感染、骨折再移位等,因此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同时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进行功能训练,从而促进患者康复。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参考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外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确切,术后进行积极抗感染、康复训练等对于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伟.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53-254.
[2] 李建军,韩俊杰.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l 7例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9):1049-1050.
[3] 陈永平.手法整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吉林医学,2010,31(17):2637.
(收稿日期: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