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48例颈部血管彩超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 投稿花生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82次
  • 评分4
  • 56
  • 0

宋彦萱

鞍山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鞍山 114001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于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48例,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分析颈动脉彩超图像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不稳定型斑块是诱发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均与该病密切相关。结论 早期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对脑卒中患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检查,并及时予以有效干预措施,能够预防发生进展性卒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进展性卒中;诊断;病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75-02

进展性卒中(SIP)主要是指在卒中发病1周之内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然呈现进行性加重的一类卒中。SIP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早期超声检测并分析其病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是取得治疗成功并且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1]。为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于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该研究探讨了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颈动脉彩超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可能病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5~78岁,平均为(63.5±8.9)岁。患者均在发病1周径MRI或者CT检查确诊病变部位位于前循环的供血区域内,均在入院后1周内经SSS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进行动态评分,结果显示在1周内患者的病情呈现进展性加重,且SSS评分降低了≥2分,均确诊为进展性卒中。合并症:36例(80.0%)合并高血压,其中有10例在入院前后存在明显的血压波动,且收缩压在40~70mmHg范围内波动,发生卒中进展;22例(45.8%)合并糖尿病,其中有20例在入院后经随血糖检查显示血糖水平在12mmol/L以上,再次检查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以上;28例(58.3%)具有颈内动脉TIA病史。

1.2方法

患者均以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5500型彩色超声机进行检查,探头的频率为11MHz。在检查前,患者均常规取平卧位,略微抬起下颌,并保持头部偏向待检查的对侧,以充分暴露待检颈部,将探头置于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或者前缘,并于颈总动脉的分叉前方约1cm处进行检查,循着颈动脉的走向从上而下进行连续纵横切面检查,注意保持血流与声束之间的夹角<60°,并逐次从前方、后方及侧面3个方位检查双侧颈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动脉分叉(CB)和颈外动脉(ECA),并测定血管内-中膜的厚度(IMT),并观察是否有斑块存在,如有应观察其回声特征。

1.3超声判断标准及斑块回声分型

以IMT值<1.0mm表示颈动脉超声呈阴性;以IMT值≥1.0mm表示颈动脉超声为阳性。IMT在1.0~1.2mm之间表示内-中膜增厚,而IMT≥1.3mm表示形成斑块,对于同一动脉段存在多个斑块者,应进行斑块分型。回声斑块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纤维型斑块:即斑块呈高回声,但未见声影;或者表现为强回声并且伴有声影的硬斑块,均为稳定型斑块;②脂质斑块:即斑块的回声不超过正常部位所具有的内膜回声,斑块为不稳定型斑块;③复合斑块:斑块回声不均匀,且存在2种或以上不同的回声,属于溃疡型斑块,均为不稳定型斑块。

2结果

2.1颈动脉狭窄程度

该组48例患者中,10例(20.8%)为轻度颈动脉狭窄,即动脉缩小50%以下;22例(45.8%)为中度狭窄,即狭窄度为50%~70%;16例(33.3%)为重度狭窄,即狭窄度在70%以上。

2.2斑块超声病理分型及斑块大小

该组48例患者中,24例(50.0%)为脂质斑块,斑块体积平均为(47.75±30.6)mm;19例(39.6%)为溃疡型斑块,斑块的体积平均为(34.4±18.4)mm;5例(10.4%)为混合型斑块,斑块体积为(43.05±23.8)mm。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且不稳定型斑块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均是发生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及管壁,可有效筛查高危人群,并可判断患者的颅内缺血程度及机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3]。颈部彩超能够检查和评价颈动脉、斑块成分、IMT、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斑块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等。其中,IMT能够准确地反应出动脉内膜以及中膜细胞的情况;斑块表现形态以及斑块内部成分等均是临床超声检查评价斑块性质的重要指标,血流动力学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等均为颅内供血情况判断提供了有效信息[4]。

该组中4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均具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其中有79.2%(38/48)的患者为中重度动脉狭窄,认为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狭窄极易引起前循环SIP。关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斑块较大,引起管腔狭窄,从而导致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导致血栓形成并快速发展成为管腔消失或者低灌注,进而导致脑缺血区域范围增大[5]。此外,有89.6%(43/48)的患者具有溃疡型或者脂质型颈动脉斑块,认为不稳定型斑块也极易引发SIP。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不稳定型斑块极易脱落,从而引发动脉血栓,进而形成栓塞,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本组有28例(58.3%)患者具有颈内动脉TIA病史,因此,早期实施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并诊断患者的血管病变,并及时实施干预性治疗,有效改善临床预后,并降低或者避免发生卒中,有效降低致残率以及致死率[6]。有10例(20.8%)患者血压波动明显,这将导致患者的狭窄动脉血流灌注压显著降低,从而增大梗死病灶面积。故血压下降也与SIP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有22例(45.8%)患者合并糖尿病,而高血糖可导致体内葡萄糖发生无氧酵解,导致乳酸的生成量增加,引起缺血性半暗带区域内的细胞毒性水肿加重,从而导致卒中进展。因此,对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调节其血糖水平。

综上,颈部血管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并判断动脉狭窄程度,由于早期预防和控制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唐奇.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3-14.

[2]唐春雷.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对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中旬刊):4-5.

[3]张清兰.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766-767.

[4]曹欣,宋志彬,焦琳娜.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0):1499-1500.

[5]赵丽,孙玉山.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2-943.

[6]黄秀菊,阿斯亚·阿吉.前循环与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22):3418-3419.

[7]王文忠,陈奕菲,高立强,等.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2,7(3):248-249.

(收稿日期: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