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 投稿雨人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30次
  • 评分4
  • 43
  • 0

赵黎东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总结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据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该院2010年5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随机抽取的同时期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的对照组(54例)进行分析,清晨时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取患者的肘静脉血,分析患者的抗体指标、生化指标、肝穿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结果。使用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进行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LP、GCT、TBIL、ALT、AST等生化指标。 结果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并且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黄疸以及肝脾肿大等症状。3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中,AIH的诊断准确率最低,为11.76%,PBC最高,为33.33%。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尤其自身临床特点,诊断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临床特点与抗体检测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确诊率。而在治疗方面,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有着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生化指标;黄疸;炎症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b)-0074-02

[作者简介] 赵黎东(1968-),女,重庆江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指的是肝胆系统所发生的系统炎症性疾病,主要由自身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介导[1],PSC(primary sclerosing eholangitis,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B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AIH(autoimmune hepatiti,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都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2]。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脏功能异常或者是脏病受到理性损害,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发现与肝脏组织相关的自身循环抗体存在[3]。该病的临床治疗有着较大难度,并且患者最终很容易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威胁生命安全。老年患者由于体质特殊,因此临床治疗更加困难,并且相关的报道也较少。该研究主要以该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随机抽取的同时期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分析,旨在探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以该院所收治的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进行分析,其中AIH患者符合美国病学会(AASLD)于2002年所制定的诊断指南[4],PBC患者符合AASLD所制定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标准,PSC符合Mayer诊断标准[5],自愿加入该次研究。另外。纳入研究的患者已经排除了精神病史、存在沟通障碍、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有出血性倾向、酒精性肝病以及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38例,年龄在6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7±5.3)岁。7例为PSC患者,17例为AIH,30例为PBC。另从该时期内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中随机抽取54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31例,年龄在64~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3.5)岁。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并在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首先进行抗凝处理,之后使用离心机予以分离,置于-20 ℃温度下保存以供检测。血液中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以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等指标使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检测过程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严格执行。另外,在B超引导下穿刺患者的肝组织,使用10%的中性甲醛对组织样本进行固定,之后予以常规石蜡包埋以及染色,并交由病理室进行统一检测。随访4个月时间,分析患者的抗体指标、生化指标、肝穿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结果。

1.2.2 治疗方法 研究的观察组使用化浊解毒中药进行治疗,由该院统一煎制每剂的分量为300 mL,于早晚分成两次服用。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30 mg/d,之后将剂量逐渐减少,并稳定在10 mg/d。另外服用熊去氧胆酸(优思佛),单次用量为10 mg/(kg·d),2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观测患者的ALP(碱性磷酸酶)、GCT(β-谷氨酰转肽酶)、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

1.4 统计方法

整理并汇总所得研究数据后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不同临床症状所占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并且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黄疸以及肝脾肿大等症状,见表1。

3.2 诊断结果

3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中,PSC的诊断准确率为28.57%(2/7),AIH的诊断准确率为11.76%(2/17),PBC的诊断准确率为33.33%(10/30)。AIH的诊断准确率最低,PBC最高。

3.3 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患者治疗前的ALP、GCT、TBIL、ALT以及AST等生活指标均偏高,经过相应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下降明显,与健康人群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接近,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炎症反应参与的一种慢性肝胆系统疾病,PSC、AIH以及PBC等不同类型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以该研究为例,PSC的发病率最低,PBC的发病率最高。

PSC主要以肝内外发生阻塞、进行性炎症以及纤维化作为主要特征[6],AIH的特点包括出现波动性高球蛋白血症、黄疸以及循环中存在自身抗体等,PBC与其它两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相比,发病年龄层更小,并且患者的小叶间胆管会因此出现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随肉芽中心破坏[7],进而导致胆管的进行性消失。之后随着胆汁的进一步淤积,患者肝脏会逐渐发生肝硬化以及纤维化等,最终引发肝衰竭。在不少报道中,以上3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8],并且由于临床特征不够典型,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以往有研究认为,可将ERC作为诊断PSC的金标准,原因在于其可以更好显示患者大胆管的病变情况,进而判断患者肝外胆道的梗阻程度。但也有临床研究显示,该种有创检查方法引发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在10%左右,因此大部分专家主张采用MRC进行诊断,但确诊率却因此受到影响,相关研究调查中MRC的确诊率在58%左右。该研究中,3种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确诊率都不高,其中PSC为28.57%,AIH为11.76%,PBC为33.33%,均未达到50%,与相关研究的结论相符,因此掌握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也是该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另外,该研究中,PSC、AIH以及PBC这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女性发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出现乏力、尿色加深、黄疸、食欲不振、腹胀以及肝脾肿大等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AIH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黄疸,原因可能在于AIH患者发生的是肝实质病变[9],因此胆管会出现异常,发生黄疸的几率也因此明显高于另外两种自身免疫性肝病。而PSC以及PBC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则是乏力,其余尿色加深、食欲不振以及腹胀等的发生率也都比较高,提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情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较大影响,因此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会偏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在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面,临床还没有比较统一的方法。有相关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对于PBC以及AIH的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炎症活动度大幅下降,肝细胞功能恢复较快[10]。而熊去氧胆酸的亲水性非常好,将其应用与PSC以及PBC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加患者胆汁酸的排泄情况,症状改善幅度明显。有文献认为,熊去氧胆酸在症状较轻患者中的应用可让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幅度超过50%。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有较大幅度该杀,接近健康人群的生化指标值,提示以上治疗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肝脏的受损与病变情况。但需要考虑的是老年患者对激素治疗可能出现副作用的耐受情况,因此对于重症患者需要慎用。

综上所述,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尤其自身临床特点,诊断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临床特点与抗体检测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确诊率。而在治疗方面,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有着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钱金花.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 :128-129.

[2] 刘儒曦,杨娉婷.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肝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12) :77-78.

[3] 傅斌生,张彤,李华,等.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病[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6) :185-186.

[4] 郑盛,杨晋辉,尤丽英,等.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 :39-40.

[5] 王倩怡,贾继东.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1,24(5):257-260.

[6] 梁珍珍,曾维群.23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6) :66-67.

[7] 尤红,孙亚朦,贾继东.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 :102-103.

[8] 郭建华,谷鸿彦.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 :211-212.

[9] 林菊生,余金玲.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5) :55-56.

[10] 胡春蓉,钟雪.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49,51.

(收稿日期:201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