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萍 魏亚芬 秦悦洋
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一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开始低强度TCD监测并且持续2 h,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溶栓前、后24 h TIBI分级变化,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者为15例(50%),部分再通为12例(40%),对照组完全再通者为9例(30%),部分再通为9例(30%),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组间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辅助尿激酶溶栓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尿激酶;溶栓;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164-03
脑梗死严重地威胁着人体的健康,主要体现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且病死率高。急性期溶栓是处于发病6 h以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灌注进行恢复。选择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明显改善。但是,当病情处于早期阶段,其再通率较低,还容易出现出血性并发症.部分研究探索超声辅助溶栓技术。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其具有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又可以快速检测颅内病变动脉的狭窄、闭塞或再通,有望成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辅助溶栓疗法.该研究旨在探讨TCD能否增加尿激酶溶栓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分析选择该院神经内一科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入选标准如下: (1)所有患者的病情都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头颅CT没有显示出责任病灶;(3)病程界定在6 h内;(4)瘫痪肢体肌力三级以下;(5)没有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6)没有出现溶栓治疗的禁忌症;(7)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8)没有房颤征兆;(9)患者或家属在溶栓治疗知情书上已经签字。排除标准: (1)脑缺血(TIA)单次发作,或者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较为轻微者; (2)病史和体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符合; (3)经过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然超过180 /110 mm Hg; (4)经过CT检查,发现有出血、脑水肿、肿瘤、动静脉畸形以及占位效应等现象;(5)患者在14 d内有做过大手术,或者出现创伤的患者,7 d内有接受过动脉穿刺,出现过有活动性内出血病症等; (6)正在应用抗凝剂,或者卒中前48 h曾经使用过肝素治疗; (7)病史有出血素质、血液疾病、凝血障碍,或者使用抗凝药物史,其中血浆凝血酶时间(PT)超过15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APTT)超过40 s、血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超过1.4,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尿激酶对照组及TCD辅助溶栓组.TCD辅助溶栓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别为(60.2±8.3)岁和(59.8±9.2)岁,男性分别为20例(66.7%)和21例(70.0%),发病开始至溶栓时间分别为(3.5±1.2)和(3.6±1.4) h,余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两两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院患者急查头CT/MRI、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离子,按上述标准除外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倾向等溶栓禁忌.具体治疗方法:(1)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TCD辅助溶栓组:除上述方法静点尿激酶外,同时予超声辅助溶栓,超声型号所选择的是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具体监测方法和部位:检测所采用的是经颅多普勒超声头架固定2 MHz超声监护探头,将超声发射功率预定在0.25 W/cm2,取样容积界定在不10~15 mm,检测持续2 h。接受监测的部位通常是设在发现有残余血流信号的位置,这里已经接近无信号区域;如果没有信号,就意味着监测已经接近正常的动脉区;如果颈内动脉(ICA)呈现出闭塞状态,而MCA近端没有闭塞,监测部位则处于MCA主干的远端;如果TIBI正常血流信号,而临床考虑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腔隙性梗死,要对MCA主干的中段进行检测;如果临床疑为小的皮质卒中,要对MCA主干的远端进行监测。溶栓后两组患者常规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脑保护治疗相同。TCD参照Demchuk等提出了脑血流评分(TIBI)血流分级[1],对于所探测到的血流信号分为6个等级,如下:0级:没有血流信号;1级:有微小的血流信号出现;2级:有圆钝的血流信号出现; 3级:有衰减血流的信号出现;4级:有狭窄的血流信号出现;5级:有正常的血流信号出现.TIBI 0级和1级是完全闭塞的;TIBI 2级和3级是部分闭塞,或者经过溶栓时候,部分再通;TIBI 4级和5级是没有闭塞,或者完全再通。TCD辅助溶栓组与对照组在溶栓前和溶栓后的24 h要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两次血流检测.对照组患者仅仅佩带超声头架即可,但要求每次检查时间限制在3 min以内。此外,溶栓前以及溶栓后的2 h、24 h、90 d进行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30 d以及90 d时,进行随访,并行Barthel指数评分。溶栓前和溶栓后的24 h,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管TIBI分级比较。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中,各有1例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但无因超声治疗而发生皮肤灼伤等严重的并发症。
2.1 溶栓前、后24 h TIBI分级变化
TCD辅助溶栓组完全再通15例(50%),部分再通12例(40%),对照组完全再通9例(30%),部分再通9例(30%),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2.2 溶栓前及溶栓后的2 h、24 h、90 d
NIHSS评分比较见表3。溶栓后2 h、24 h、90 d TCD辅助溶栓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溶栓后30、90 d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溶栓后30 d、90 d TCD辅助溶栓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静脉溶栓被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已经成为了常用手段。但由于再通率低,且出血并发症的因素影响,仍然使一半以上的患者恢复效果不够理想。2001年,Alexandrov[2]发现,早期溶栓治疗结合超声监护治疗,血管再通率会有所提高,超声能够使rt-PA的治疗作用有所加强,同时,还具有促进卒中后功能恢复的趋势。研究[3]表明,用rt-PA溶栓的时候,在体外经皮可以同时给予超声照射,频率界定在20-120 kHz,疗效效果明显增强,这就说明体外低频超声具有加速纤溶酶纤溶凝血块的作用。有关超声波直接溶栓作用原理为:声空化效应、微蒸汽效应、微粒子流效应和热效应等等。因rt-PA价格昂贵,我国较为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TCD是否对于尿激酶溶栓具有辅助作用,有关研究尚少见报告.该研究显示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完全再通率(90%)较对照组血管完全再通率(60%)提高,血管未再通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超声辅助溶栓可以提高溶栓成功率,与以往关于超声辅助溶栓可提高rt-PA溶栓成功率结果一致[2]。
脑梗死后,动脉再通的速度与早期症状的改善以及长期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4-5]。脑梗死的急性期促使闭塞的动脉再通后,促进了缺血半暗带恢复,使得神经功能得以改善。TCD对血管再通过程可以进行监测,将血管再通的时间确定下来.静脉注射rt-PA 后,大血管近端闭塞的平均再通率介于25%~30%之间[6],该研究显示,尿激酶溶栓血管可以实现30%的完全再通率,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与尿激酶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TCD辅助溶栓组患者溶栓后的2 h、24 h、90 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溶栓后,Barthel指数要比对照组高一些,这就说明,采用TCD辅助溶栓组患者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其临床预后的良好效果与超声促进血管早期再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安全性是临床使用超声溶栓治疗的时候所需要关注的问题.经过动物实验显示,其可以达到1.6 W/cm2的轻度,1 MHz连续波超声可以增加白细胞与内皮黏附,对炎症反应具有暂时增强的作用。但是,但不会因此而造成内皮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治疗性连续波超声的非热能作用会通过膜破坏而引起细胞内钙升高,细胞内毒性因此而激活。绝对温度上升会导致超声热量的毒性提升,那么,就不能将治疗性超声波直接作用于外露的脑组织,而使用移动法较为安全.该研究亦显示两组患者出血比例无差异,且无因超声治疗而发生皮肤灼伤等严重的并发症,进一步验证了超声溶栓的安全性。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超声波剂量是0.75~1.25 W/cm2,频率是是800 kHz。目前,有研究采用TCD+rtPA+微泡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完全再通率有所增加[7-9]。
该研究可以初步证明,TCD对增强尿激酶溶栓具有促进作用。TCD辅助溶栓药物溶栓治疗脑梗死作为神经科的研究热点,评价尚待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Demchuk AM, Burgin WS, Christou I, et al. 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 (TIBI) transcranialDoppler flow grades predict clinical severity, early recover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J]. Stroke, 2001, 32(1): 89-93.
[2] Alexandrov AV, Demchuk AM, Felberg RA, et al. High rate of complete recanalization and dramatic clinical recovery during tPA infusion when continuously monitored with 2-MHz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J]. Stroke, 2000, 31(3): 610-614.
[3] Holland CK, Vaidya SS, Datta S, et al. Ultrasound-enhance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sis in an in vitro porcine clot model[J]. Thromb Res, 2007,121(5):663-673.
[4] 郑宇,赵新春,崔建忠.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的评估[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5):193-195.
[5] Thomassen L, Andreassen UW, Naess H, 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linical find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J]. Eur J Neurol, 2005,12(6):462-465.
[6] Lee KY,Han SW, Kim SH,et al. Early recanalization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s assessed by pro- and post-thrombolytic angiograph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Stroke,2007,38(1):192-193
[7] MolinaCA, BarretoAD, TsivgoulisG,et al.Transcranial ultrasoundin clinical sonothrombolysis(TUCSON) trial[J].Ann Neurol2009, 66(1): 28-38.
[8] Ribo M,Molina CA,Alvarez B,etal. Intra-arterialadministration of microbubbles and continuous 2-MHz ultrasound insonation to enhanc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J]. J Neuroimaging, 2010,20(3): 224-227.
[9] Mei J, Cheng Y.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in the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induced by focused ultrasound[J].Chin J Interv Imaging and Ther, 2008,5(6):476-479.
(收稿日期: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