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的脑水肿临床研究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23次
  • 评分4
  • 22
  • 0

王喜春1 马 冲2 张健莉1 于 杰1

1.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2.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旨在为此类疾病患者的下一步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通过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1~3 h组(A组)、>3~6h组(B组)。头颅CT监测、随访脑水肿情况。记录溶栓前、术后1周及1年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指数。结果 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为100%,随访发现脑水肿局部有明显软化灶。两组患者脑水肿及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及其脑组织缺失发生率极高,脑水肿局部有明显软化灶,良好的脑内局部循环和全身状况是改善此类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脑梗死;动脉溶栓术;脑水肿;头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063-02

Clinical Studies of Cerebral Edema Recanalization After Thrombolysi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Xichun1 MA Chong2 ZHANG Jianli1 YU Jie1

1.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Neurology elderly,Hae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36 China;2. Nangang Branch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ardiology, Hae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3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thrombolytic recanalization clinical studies of cerebral edema, design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next clinical disease in these patients. Methods arterial thrombolysis recanalization by 40 patient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1 ~ 3h group (A),> 3 ~ 6h group (group B). Cranial CT monitoring, follow-up of brain edema. Recorded before thrombolysis, after 1 week and 1 year NIHSS score, MRS score and BI index. Results arterial thrombolysis recanalization rate was 97.5% of cerebral edema, cerebral edema partial follow-up found a significant malacia.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cerebral edema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The arterial thrombolysis recanalization of cerebral edema and high incidence of brain tissue loss, good local circulation in the brain and body condition is such an important factor in improving brain edema.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Arterial thrombolysis; Brain edema; Head;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作者简介]王喜春(1981-),男,吉林德惠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诊疗工作。

超早期血管再通是对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中较多关注静脉、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和出血转化及这两种血管转归对脑组织缺失造成的影响[1]。AIS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发生基本无法避免,因此加大对其正确认知及干预,对于临床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2]。该研究选择2014年4—8月通过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40例,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旨在为此类疾病患者的下一步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通过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3.8±1.8)岁。发病<6h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者符合溶栓标准,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脉溶栓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溶栓后7d及1年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指数。将患者分为两组:1~3h组(A组,19例)、>3~6h组(B组,20例),小于1 h患者1例。随访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发病1年后头颅CT。该试验患者仅包括前循环血管闭塞因素所引起。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溶栓治疗措施 筛选符合该研究患者后,实施动脉溶栓治疗。先采用主动脉弓上造影,然后将椎动脉管放在血管侧颈内动脉开口位置,及时经颈内动脉推注2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反复实施闭塞侧血管造影。如果已经再通立刻停止手术,如果没有再通,将微导管置于闭塞侧血管近端进行溶栓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量<50 mg。

1.2.2 术后处理方法 静脉滴注维生素C和依达拉奉,房颤者实施抗凝治疗。通过患者临床情况及时实施相关二级预防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后1周、1个月及1年头颅CT结果。术后1周~1年,NIHSS降低>4分则视为有效,0~1分视为痊愈;术后1年,MRS为0~1分或者BI大于95分视为临床情况良好。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c2检验。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和脑水肿发生情况分析研究

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为100%,随访发现脑水肿局部有明显软化灶。溶栓后及时造影,所有患者责任血管均再通。检查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供血支配区脑水肿。不同时期动脉溶栓血管再通表现有所差异。发病小于1h患者无显著脑水肿。而A组、B组均发生显著脑水肿,其发生率为100%。

2.2 随访情况分析研究

随访全部患者,采用头颅XT观察脑水肿,并计算NIHSS、mRS、BI评分。1例发病小于1 h行溶栓血管再通者未发现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观察A组、B组两组溶栓后1周、1年NIHSS评分、MRS以及BI评分,发现两组临床结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MRS(0~1分),A组11例(57.89%),B组12例(60.0%);BI评分(>95),A组11例(57.89%),B组10例(50.0%),两组MRS以及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组织缺血缺氧能够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凋亡以及增生等多种继发反应。临床中一般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以及间质性脑水肿三种[3]。该研究发现发病小于1h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1周后未发现明显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基本治愈。A组、B组血管再通患者,早期均发现明显脑水肿,虽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但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水肿及软化灶较为明显。因动脉急性闭塞,有效灌注量迅速降低,从而造成急性细胞毒性水肿。AIS形成半小时后,可发现细胞毒性脑水肿引起的影像学表现[4]。有关研究资料发现[5],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水肿程度和可逆性与缺血时间呈现正相关。但是该研究发现,A组、B组再通后水肿和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发病时间在1~6h范围内,血管再通时脑缺损程度与时间并非呈现正相关,这可能与脑内侧枝循环开放的程度影响了脑水肿的产生和预后[6]。另外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脑功能,这与再灌注后引起的白细胞积聚等因素有重要关系[7]。因此脑水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术前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两种因素引起[8]。

该研究中患者无明显高颅压症状。可采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脑保护剂等药物。全身状况对于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不建议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它可能会造成全身性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恢复。注意患者饮食以及临床生命体征,积极影响的预防治疗措施,有助于促进脑水肿的消失。该研究发现,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为100%,随访发现脑水肿局部有明显软化灶。两组患者脑水肿及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及其脑组织缺失发生率极高,良好的脑内局部循环和全身状况是改善此类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庞洪波,韦涛,陈宗胜,等.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31-32.

[2]Killer M,Ladurner G,Kunz AB,et al.Current endovascul ar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and future aspects[J].Drung Discov Today,2010,15:640-647.

[3]尹海燕,王苇,李澄,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现状,影像学评价与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34(1):55-60.

[4]石国霰.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2,33(4):471-472.

[5]马海,陈康宁,任亚静,等.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1):2188-2190.

[6]孙威,丁则昱,张静波,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多模式CT指导下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4):260-266.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2):863-869.

[8]马海,任亚静,张锡铎,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的脑水肿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8):3360-3362.

(收稿日期: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