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勇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常熟 215500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通过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前来该院治疗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172例患者病历进行分析和回顾,将两组按照住院先后进行分组,分别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93例,对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如胸腔引流,而对治疗组则采用单操作口的胸腔镜手术,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统计数据对患者住院时间、气胸复发率、疼痛程度以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安全、便捷、简单、高效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临床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83-02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大多数患者发病机制为患者肺部疾病继发性病变,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少量气胸可以不予理睬自行吸收或采取针刺气胸部减轻气胸症状,而对于多量气胸患者,以往多以手术治疗,而近些年由国外引进腹腔镜技术,可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胸腔镜手术为胸外科主要器械之一,通过电视辅助开拓术者视野方便观察患者病灶,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不同,传统的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同时手术切口较大,而胸腔镜手术则解决了这些问题,这需要术者有娴熟的技术,应经过严格的器械培训和考核,同时可以正确的处理术中突发的紧急情况,流畅的使用胸腔镜。该研究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间前来该院治疗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172例的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前来该院治疗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172例的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发现,治疗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16~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8,患有原发性气胸患者有64例,继发性气胸患者有15例;而对照组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18~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9岁,患有原发性气胸患有74例,继发性气胸患者有19例。相比于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发现,无论是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常规检查,如生化、心电、放射线等检查,确诊患者患病因素及位置,同时排除患者患有凝血障碍、肝肾脏器衰竭以及心脏先天性疾病,避免患者在未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下进行治疗导致身体其他脏器衰竭和受损。术前6 h嘱患者禁食水,防止患者在全麻手术下导致胃部剩余食物反流导致窒息。同时告知患者将自己身上的金属饰品摘除,如固体眼镜、假牙、项链及手链等,以免由于负极板回路导致电击误伤。首先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方便术中输液及紧急情况静脉给药。术中辅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手术麻醉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方式,同时给予患者心电、血压、血氧等监测。
对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如当患者积气量达到30%时,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并且行胸腔穿刺引流;当患者积气量在30%以上时,应立即给予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若患者在不同时期采取上述方法缓解症状仍无疗效,应对患者转行手术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而治疗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自患者腋中线至腋后线第6或7肋间开1~2的切口,放入胸腔镜进行探查,首先对患者的胸腔粘连程度进行探查,最终做决定患者自身情况适用于腹腔镜手术还是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如患者胸腔粘连情况较轻者则可以采用胸腔镜手术,对患者采取胸腺第4肋间进行第二切口,同时注意患者出血情况,及时用电刀止血。若患者胸腔粘连程度较重,则在患者腋中线至腋前线进行3~5 cm切口,首先对粘连不为进行松解,为防止患者粘连情况较重导致剥离出血,应结合电刀带电凝止血并且电切分离组织,增加手术的安全系数和简便性,同时进行负压吸引,及时排除体内淤积的残留血液,同时应观察患者引流液体量及引流液性状,若引流量增多则提示患者引流部位有出血和化脓的可能,若引流液体性状为脓性或粘稠样,则提示患者引流管误差其他脏器,若患者无引流液体,则应注意引流管可能有打折的可能,同时若患者变换体位或站立,应将引流袋放在伤口最低处。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疼痛程度,根据气胸痛疼评价表;②术后总引流量;③住院时间;④住院费用;⑤出院后的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相比于两组患者的数据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为(4.9±1.6),引流量为(226±50.5)mL,住院时间为(7.5±1.3)d,住院费用为28 000院,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为(7.8±1.7),引流量为(523±98.5)mL,,住院时间为(9.7±2.4)d,相比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
相比于两组患者的数据发现治疗组患者胸腔感染者有1例,占该组总数的1.26%,气胸复发者有2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53%,二次手术患者0例,而对照组胸腔感染者有8例,占该组
总人数的8.6%,气胸复发率者有34例,占该组总人数的36.55%,二次手术者有9例,占该组总人数的9.67%,相比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指人体肺部疾病史肺部组织与其脏器曾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气肿泡破裂,导致腹部及支气管内流通空气泄露,流入胸腔,该病据调查显示无季节性多发,但是多见于男性患有,自发性气胸属于胸外科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大多数自发性气胸多由于肺部疾病继发引起,初期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类似感冒疾病,不易被发现,只有到中期胸部隆起剧痛才会引起患者自身注意,大多数气胸量少的患者无需进行特殊处理,经消炎、抗病毒治疗患者可逐渐吸收,一般在2~3周内可习性吸收。而对于气胸量较多或造成粘连患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对于以往的大切口手术治疗不仅伤口较大导致术后美观较差,影响患者今后生活的美感,同时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较大,由于患者开胸后内部脏器完全与外界空气接触或是术后护理不及时,导致伤口感染几率高,同时以往大切口手术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会造成大出血的现象,会加重患者切口的感染和腹腔内部感染,而且以往大切口手术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延迟患者本身身体机能恢复时间。相比于两组数据治疗组疼痛程度(4.9±1.6)明显优于对照组(7.8±1.7),而引流量为(226±50.5)mL,住院时间为(7.5±1.3)d,住院费用为28 000院,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为(7.8±1.7),引流量为(523±98.5)mL,住院时间为(9.7±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两组患者的数据发现治疗组患者胸腔感染者有1例,占该组总数的1.26%,气胸复发者有2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53%,二次手术患者0例,而对照组胸腔感染者有8例,占该组总人数的8.6%,气胸复发率者有34例,占本组总人数的36.55%,二次手术者有9例,占该组总人数的9.67%,相比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引进而来,不仅给手术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可以使术者通过大屏幕清楚的观看患者的病灶,以往教学仅是教师口头传授,通过胸腔镜可以讲主要症状定格下来,方便与以后的教学和症状对比,同时也减轻了以往手术治疗大切口的手术后的疼痛,而且加快了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但是手术耗材较贵导致手术费用升高和需要术者使用器材娴熟,以免在使用过程中给患者造成误伤。相比张同沁的数据统计发现经腹腔镜手术发现的确安全可靠简单等优点,但是需要术者有娴熟的操作。综上所述,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病症可以有效的解决患者的疼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对比与以往的传统治疗和手术治疗有安全、简单、快捷等多处有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辉,郑翔,闻作川,等.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性气胸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14,36(13):1985-1986.
[2] 周成.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9):265-266.
[3] 陈立军,陈艰,刘志芳,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3):66-67,69.
[4] 陈焕文,杜铭,吴庆琛,等.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15):2047-2048.
[5] 张同钦.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0(10):1476-1478.
[6] 车建波.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3(19):78-79.
[7] 吴正国,蔡庆勇.胸腔镜手术与剖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比较的系统评价[J].现代临床医学,2014(1):22-25.
[8] 田燕,王宇飞,张磊,等.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269-270,273.
[9] 张宏都,冯双成,于鹏飞,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2):95-96.
[10] 丁旭,张海平,邓彦超,等.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2-365.
[11] 张亮,孙虎,孙清超,等.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分析[J].新疆医学,2011(5):1-4.
(收稿日期:201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