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急诊脑出血患者240例临床分析

字号:    

  • 投稿蓝精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405次
  • 评分4
  • 43
  • 0

武 英1张雪梅2韩丽丽1

1.日照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患者脑出血量的不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如果患者脑出血量小,则采用内科控制,如果患者脑出血量大,则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急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内科治疗患者中,由于控制病情的效果不理想,转外科手术治疗;而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病情得以缓解。由于脑出血量大,6例患者错过最佳时机,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根据脑出血患者病情的不同,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17-02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却大幅上升。在高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的致死率已上升到70%,比例相当高[1]。因此,高度重视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提高脑出血急诊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从实际情况看,高血压脑出血抢救效果,整体不容乐观[2]。该研究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探讨急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0例,男性156例,女性84例,患者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3.4±3.5)岁。所有患者中,84例收缩压<180 mmHg患者,108例患者收缩压在180~195 mmHg,>195 mmHg的48例。而舒张压<105 mmHg患者82例,>105 mmHg158例。脑出血部位,174例为内囊基底、22例丘脑、6例额叶、8例脑干、26例颞顶和4例小脑。240例患者全是突发性脑出血,CT 检查(型号为东芝/toshiba/TOSCANER)与MRI 检查(型号为MAGNETOM Sonata)结果显示,无脑血管炎、脑动脉瘤和凝血功能差等导致的出血,且患者均有的呕吐、大汗和呼吸微弱等临床症状。根据格拉斯昏迷指标评分,78例<5 分,144例评分6~8 分,18例>9分。

1.2方法

1.2.1内科治疗治疗前,检查患者呼吸道口鼻分泌物,确认呼吸道畅通。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与症状,予以125 mL20%甘露醇(国药准字H20053865)甘露醇,3次/d,用于清除氧自由基。同时,密切观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指标,如有异常,则及时调节,并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量抗生素。其次,在治疗时,为降低患者血压,可采用甘露醇脱水,用于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05 mmHg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而不能使用降压药物;对于收缩压>195 mmHg、舒张压>120 mmHg的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温和降压药物和利尿剂;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使用硝普钠治疗。第三,降压标准:降压时,如患者无高血压,则应确保患者舒张压<100 mmHg、收缩压<180 mmHg;如患者有高血压,则其舒张压<100 mmHg、收缩压<180 mmHg。

1.2.2手术治疗240例脑出血患者中,经CT检查,确认68例出血量>60 mL,行穿刺血肿抽吸术,通过引流来消除血肿。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指标,发现指标异常,则及时报告医师处理。该研究中,术后,8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抽血为新鲜血液,转外科手术治疗。

1.3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2结果

2.1240例患者治疗情况

该组240例患者中有172例为内科治疗,出血量为(40.5±3.9)mL,132例见囊内出血,其余40例为囊外出血;有68例为手术治疗,出血量为(72.4±9.8)mL,47例见囊内出血,其余21例为囊外出血两种治疗后的囊内出血情况与囊外出血情况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χ2=1.495,P=0.221),见表1。

2.2治疗效果

该研究中的240例患者,采用内科治疗的172例患者中,8例发生神经症状加重状况,CT检查结果显示,脑部血肿加大,治疗的效果较差。临床医师分析后,决定对该8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8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恢复状况良好。164例患者进行血压控制,3~9 d内,出血得以有效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中,死亡6例,其它患者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恢复良好。

3讨论

当前,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加剧,脑出血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由于该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严重后果,当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如下。①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在脑出血患者急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是指救护车进入医院之前,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的抢救治疗,同时也是脑出血患者急诊的第一个环节[3],院前急救应重视时间,在第一时间抢救中,对于患者的病情,医护人员应进行全方位的、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按照急诊的要求、控制要点提升患者急诊的有效率。对于院前急救来说,急救处理、安全转运和中途监护等为关键环节,在改善患者病情、抢救患者生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②入院抢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入院抢救是否有效更为关键。入院抢救的第一步,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血压的控制,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颅内压降低到正常水平[5]。其中,在内科抢救时,应尽可不使用降压药物,使用药物降压,患者可能出现脑缺血、休克等临床不良症状[6]。在常用的降压控制中,甘露醇、利尿剂和脱水剂等可有效改善颅内压控制水平,从而使得高血压脑出血的指标得到改善,作为降压特效药,在控制患者血压上,具有良好的疗效[7]。脱水剂、甘露醇和利尿剂等,对脑出血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小,对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指标改善、患者病情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手术抢救时,医护人员需要首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病情,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出血量。出血量>60 ml,则必须及时手术,通过引流、抽吸等,消除血肿,控制脑部出血。患者死亡,颅内出血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该研究中的有关因素妥善处理过程中。术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脑出血的相关指标,如果出血控制效果不明显,则转为开颅血肿清除术,采取一切抢救措施,提高脑出血患者抢救治疗的有效性[8]。

该研究中纳入的240例患者在急诊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对症处理,从而切实改善了患者治疗效果。该组240例患者中有172例为内科治疗,出血量为(40.5±3.9)mL,132例见囊内出血,其余40例为囊外出血;有68例为手术治疗,出血量为(72.4±9.8)mL,47例见囊内出血,其余21例为囊外出血,且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束后,62例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但是 6 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有报道称,对72例患者行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等系列治疗后,52例(72.2%)康复出院,15例(20.8%)好转,其余5例(7.0%)转为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与该研究结果中71.6%(172/240)经内科治疗后康复的研究成果趋于一致,故而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中应积极采取内科治疗,必要时可给予其手术治疗[9]。经分析,该调查中死亡患者致死的原因为:就诊时间较晚、脑部出血量大,因此血肿控制难度大,抢救无效死亡,和手术治疗与抢救操作并无关系。因此,避免患者死亡,应尽量提早就诊时间,控制脑部出血量。在临床上,则避免手术失误,防止由于手术操作失误造成患者死亡[10]。

综上所述,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应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原则,全面控制其血压,急诊患者应及时降低颅内压,确保其呼吸畅通,并参照其实际情况选取内科或手术治疗,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存活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丽冰.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麻醉的探讨[J].北方药学,2013,8(12):113-115.

[2]冯海峰.312 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4(2):115-116.

[3]鲁巧梅,刘镇宇,柴博兰.152 例脑出血急诊死亡病例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3(1):151-152.

[4]李昕慧,张垚.自发性脑出血复发的主要原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30):96.

[5]郭海强.复发性脑出血临床研究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3,9(25):256-257.

[6]赵惠鹏.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86-87.

[7]周良学,游潮,罗林丽,等.超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17):385-388.

[8]张琳,董亚茹,杨震.急性多灶性脑出血 52 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00-1501.

[9]Anderson cs ,Huang Y,wang JG,etal.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aemorrhage trial :arandom-ised pilot frial[J].Lancet Neurol ,2012,7(9) :398-399.

[10]S P Shih,S V Kantsevoy,A N Kalloo,et al.Hybrid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a bridge between laparoscopic and translumenal surgery[J].Surg Endosc,2013,21(8):450-451.

(收稿日期:2014-08-18)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