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765次
  • 评分4
  • 27
  • 0

李 胜 夏建平 陈丽娜 崔明月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 目的 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眼科2012年12月—2014年7月期间共计10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平均年龄(54.1±13.9)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最佳矫正视力0.01~0.5,平均(0.05±0.26)。其中高血压43例,糖尿病3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30例。在研究对象中,将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总治疗次数大于1次的患者记为多次治疗组,平均年龄(58.8±6.9)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总治疗次数为1次的患者记为单次治疗组,平均年龄(55.6±7.5)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结果 该研究发现单次治疗组与多次治疗组的病程以及有效率分别为[(2.5±1.2)个月、95%]、[(4.8±2.4)个月、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认为多次使用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容易造成损伤黄斑区的锥体细胞和上皮细胞,形成瘢痕,造成治疗疗效下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75-0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底血管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网膜血液瘀滞、出血和水肿。按解剖部位的不同分为中央静脉及分支阻塞[1]。病因复杂,与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血黏度增高等都联系密切,外伤、避孕药或疲劳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诱因[2]。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部分视野缺损,但部分视力仍有保留,而且静脉阻塞患者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更加加重眼部静脉阻塞[3]。黄斑水肿是造成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造成蛋白、脂、纤维蛋白沉积在中心区,引起视网膜板层裂孔,晚期形成囊样瘢痕,导致视力不可逆损害[4]。因此,为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7月共计10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眼科2012年12月—2014年7月期间共计10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平均年龄(54.1±13.9)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最佳矫正视力0.01~0.5,平均(0.05±0.26)。其中高血压43例,糖尿病3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30例。在研究对象中,将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总治疗次数大于1次的患者记为多次治疗组,平均年龄(58.8±6.9)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总治疗次数为1次的患者记为单次治疗组,平均年龄(55.6±7.5)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保密知情书,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 入选标准

①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眼底血管造影有黄斑水肿;②视网膜静脉阻塞及黄斑水肿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关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及黄斑水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③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护理人员,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1.3 排除指标

①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②入院后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 研究方法

调查所有研究对象①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孕龄、婚育史、月经史等。②现病史、既往史、遗传史、家族史等。治疗前充分散大瞳孔,表面麻醉,采用氩离子眼科治疗仪,通过三面镜,距黄斑中心凹0.5 mm外行3 排环形光凝,功率 100~200 mW,视网膜光凝强度I级,有较大范围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有新生血管者,加全视网膜光凝,防止玻璃体出血。病变小者1次进行象限性光凝,病变广者分次手术,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再作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定期复查,复查有渗漏者,再行格栅样激光治疗。黄斑渗漏消失或渗漏缩小为治疗有效。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结束时,比较多次治疗组与单次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病程时间长短。

1.5 统计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多次治疗组与单次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病程时间长短 我们研究发现单次治疗组与多次治疗组的病程以及有效率分别为[(2.5±1.2)个月、95%]、[(4.8±2.4)个月、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构成视网膜静脉血管的中央静脉和分支静脉血栓形成后,可以造成血液回流受阻,视网膜、黄斑区水肿,对患者造成视力下降[6]。当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血流减少后,造成视网膜缺血缺氧加重,进一步影响视力。研究指出该病是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抗凝、稀释血液或手术来减少血栓的形成,恢复血液灌流。但以上手段对已存在黄斑水肿无治疗作用。

我们研究发现单次治疗组与多次治疗组的病程以及有效率分别为[(2.5±1.2)个月、95%]、[(4.8±2.4)个月、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我们认为单次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多次治疗组,研究[7]表明激光光凝单次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疗效,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8-9]:①破坏光感受器,使流入到视网膜外层的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而增加视网膜内层的血液供应,减少血管渗漏;②光凝治疗所产生的瘢痕可以使缩短视网与脉络膜之间的距离,将脉络膜附近的血管逐步向视网膜供血,增加氧供,改善代谢,使组织间隙的水肿液回流入血;③使黄斑区血管选择性的产生狭窄,降低静脉静水压,减轻毛细血管间压力;④使色素上皮损伤,促进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视网膜屏障修复,使得液体流向脉络膜,减轻黄斑水肿;⑤封闭扩张的毛细血管,在黄斑区形成物理屏障,防止其它血管渗漏进入。而多次使用[10]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容易造成损伤黄斑区的锥体细胞和上皮细胞,形成瘢痕,造成治疗疗效下降。

有学者[11]对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光凝,发现中心凹厚度变薄与视力提高相关,与该次研究一致。说明视力改善情况与静脉阻塞范围有关。阻塞范围大,病程长,视力提高不明显。该研究发现治疗1次组较治疗>1次词组的病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认为静脉阻塞范围大,病程长,黄斑器质性改变程度越严重,越容易造成黄斑区静脉回流,出现水肿。但是视力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治疗前视力,是否缺血等。还有研究[12-13]指出治疗前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者,经过治疗,视力提高的程度也有限。此外黄斑区如果有含铁血红素沉着,损伤黄斑区的锥体细胞和上皮细胞,一旦形成瘢痕,视力不可恢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Hayreh SS, Klgman MR, Beri M,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ischemic from non- ischemic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during the early acute phase[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12,228(3):201-217.

[2] 张惠蓉,夏英杰.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预后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2,38(2):98-102.

[3] 张惠蓉,王欣,鹿新荣,等.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相干光断层扫描和视力预后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13,41(10):910-916.

[4] 廖华萍,王玲.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5(3):537-542.

[5] 惠延年,王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类法[J].国际眼科杂志,2013,4(1):56-59.

[6] 董凌燕,王玲,张士胜,等.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J].眼科研究,2011,19(6):550-552.

[7] 孙昕,朱彩红,王玲,等.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的激光治疗[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13,19(6):513-514.

[8] Ohashi H, Oh H, Nishiwaki H, et al. Delayed absorption of macular edema accompanying 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grid las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J].Ophthalmology,2014,111(11):2050-2056.

[9] Janssen MC, den Heijer M, CruysbergJR, et 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 form of venous thrombosis or a complica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meta-analysisofthrombophilicfactors[J].ThrombHaemost,2015,93(6):1021-1026.

[10] Weizer JS, Fekrat S. Intravitreal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J].Ophthalmic Surg Lasers Imaging,2013,34(4):350-352.

[11] Weizer JS, Stinnett SS, Fekrat S. Radial optic neurotomy as treatment for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J].AmJ Ophthalmol,2014,136(5):814-819.

[12] Mason J 3rd, Feist R, White M Jr, et al. Sheathotomy to decompress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 matched control study[J].Ophthalmology,2014,111(3):540-545.

[13] The central vein occlusion study group M report. Evaluation of grid pattern photocoagulation for macular edema in central vein occlusion[J].Ophthalmology,2012,102(10):1425-1433.

(收稿日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