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凌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外科,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 目的 探究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状况。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合并乳头内陷)和对照组(无合并乳头内陷),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手术资料,比较术后复发病例分布差异。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36例患者被治愈,有7例(16.28%)患者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治愈41例,仅有2例(4.65%)复发,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结论 准确的临床诊断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和乳头内陷矫正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026-02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是由乳头内陷并诱发乳腺组织及乳腺管病变引发的一种炎性反应,该种病变会严重破坏乳房组织,及时的临床诊治可以避免并发症、窦道发作及乳房变形[1-2]。该研究选择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了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诊治资料,所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6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为女性,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并乳头内陷)和对照组(无合并乳头内陷),实验组患者的婚姻、生育情况:未婚(8例)、已婚未育(7例)、已婚已育(28例),对照组未婚(9例)、已婚未育(8例)、已婚已育(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年龄、病程、平均病程见表1和表2,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比较(P﹥0.05)。
1.2 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法和心理治疗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病例发病情况,探究术后复发是否与乳头内陷有关。
1.2.1 手术治疗方法 ⑴单纯肿块患者:接受肿块扩大切除术+内陷乳头的矫正术,其中有 7例患者拒绝行内陷乳头的矫正术; ⑵瘘管合并肿块患者接受瘘管、乳腺区段的切除术+内陷乳头的矫正术;⑶肿块伴红肿患者,在接受抗炎治疗后,施行肿块切除+内陷乳头的矫正术。
1.2.2 心理治疗 该研究患者均为女性,所患疾病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对全体患者施行了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搜集患者的性格、学历背景、家庭背景等特点,通过交谈了解其对治疗方式和疾病的认识情况,鼓励他们提出心理的质疑,耐心讲解病情、治疗优势、预计的临床效果及答疑,大小患者家属及其本人的顾虑,消除自卑、怀疑、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疾病及临床治疗,以轻松、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治疗成功[3]。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
临床诊断结果显示,1例患者为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双侧乳腺炎性肿块,5例患者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性肿块,37例患者单侧乳头内陷合并同一侧乳腺炎性肿块;乳头内陷程度:31例完全性乳头内陷,12 例偏向性的乳头内陷,其中仅有10例患者接受过脓肿切开引流;临床症状表现:可以触及肿块,肿块位于乳晕外周和乳晕组织,其中8例瘘管合并肿块,28例单纯肿块,7例肿块伴红肿。具体结果见表3。
2.2 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
手术后实验组36例患者被治愈,有7例(16.28%)患者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治愈41例,仅有2例(4.65%)复发,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4。
2.3 分析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检验结果显示,所选43例患者均接受了病理检查,其中14例为慢性化脓性炎症,29例为中浆细胞性乳腺炎。
3 讨论
3.1 鉴别诊断
该类患者虽然较年轻,但是其乳腺肿块边界欠清、质地较硬、活动欠佳,多数肿块位于乳晕区常粘连皮肤,易被误诊成乳腺癌;实验组28例单纯肿块患者中,6例患者于术前被考虑为乳腺癌,手术过程中通过快速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率15.2%),而对照组的误诊率仅为9.4%,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这与宋垚垚等人的研究相一致[5]。依据乳腺癌和本病的同步特点,应该从肿块的病程、部位并结合乳腺彩超及乳腺钼靶摄片检查给予综合鉴别诊断;乳腺癌肿块多无触痛、界限不清、多位于外上象限,晚期常粘连胸壁,腋下转移的淋巴结固定、融合成块、质地硬,经钼靶检查结果显示肿块高密度肿块阴影、无包膜、边界不清、肿块后方的回声明显衰减,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明病灶中阻力指数>7、血流丰富。但是,当前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病理诊断;手术前可以采用真空辅助针芯活检或针芯活检,术中也能使用快速病理检查,禁止不进行病理检查而直接按照乳腺癌诊断并进行乳癌根治术[4-5]。形成乳腺瘘管者,因瘘管容易反复发作不人容易愈合,且瘘管内较多的坏死肉芽组织,病理检查镜下面可以看见组织细胞、单核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形成一些泡沫细胞,也可由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细胞形成结核样肉芽肿,容易被误诊成乳房结核,但是乳房结核属于继发性的,伴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部位远离大导管及乳晕,抗酸染色结果呈阳性,该病不具有干酪样坏死,可以区别于结核[6-7]。
3.2 分析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手术后的复发情况可能与乳头内陷有关,同时,相比于非乳头内陷患者合并乳头内陷患者手术后更容易复发,所以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有效疗法,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复发率,这与林艺淇等人[8]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吴妍妍等人的研究表明,手术过程中对乳头畸形进行修复意义重大,特别是合并有乳管篓的患者,也是手术治疗必不可少的部分,该研究据此对瘘管合并肿块患者进行了瘘管、乳腺区段的切除术+内陷乳头的矫正术。
3.3 致病原因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⑴乳头长期内陷会直接影响乳管开口的畅通性,导致乳管处于被动扩张状态;⑵原发性乳头内陷患者的乳头长期内陷,无形中增加了清洗的难度,乳头分泌物及皮肤脱落细胞长期积蓄在乳头内,容易形成培养基性的环境,不仅会阻塞乳管,还会使大量的刺激磷脂和皮屑存在于乳管内部;⑶乳管长期不通畅,会引发细菌感染,同时出现化脓性炎症病变;⑷大量分泌物长期积聚在乳腺导管内,会强烈刺激乳腺导管,使得导管壁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浸润,导管一旦扩张到某一程度,就会使得导管发生破裂,间质被刺激磷脂和上皮碎屑充斥,继而引发炎症反应以形成肉芽肿,乳腺组织受到病变累及之后,会逐渐形成乳腺肿块。因此,原发性乳头内陷诱发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几率非常高,应联合进行乳头内陷矫正[8]。
3.4 手术治疗
该研究对所选患者进行确诊后,进行了积极的手术治疗,并准确把握治疗治疗的时机及手术方式。如果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应尽快的施行抗感染治疗,等到炎症成功消退后进行手术治疗;形成脓肿的患者应及早接受切开引流治疗,等到炎症消退后进行二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应该尽量将病灶组织彻底切除,并清除乳晕下方大乳管内病灶,并进行乳头外翻整形,避免病情反复。手术切除范围通常包括肿块周围0.5~1 cm范围内的正常腺体组织及肿块,并一起切除病变乳管;形成瘘管的患者应切除病变乳管、乳头后方全部输乳管及整个腺叶;手术中可以在瘘管内直接注入亚甲蓝进行染色,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经经瘘口插圆头的探针将其注入,以明确瘘管的范围及走向进行彻底、准确切除;手术后实验组36例患者被治愈,有7例(16.28%)患者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治愈41例,仅有2例(4.65%)复发,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后的复发与患者乳头内陷有关,图式,合并乳头内陷者更容易发生手术后复发,因此,手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向患者家属及其本人讲解手术的优势及方式,让患者了解拒绝接受乳头内陷矫正手术可以引发的后果,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珊珊.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28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9(7):107-108.
[2] 肖蔷,张超杰.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3(3):8-13.
[3] 王琼. 3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 6(4):55-56.
[4] 夏亚茹,陈红风,叶媚娜,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5):17-24.
[5] 宋垚垚,梁向党,韩晓琳. 浆细胞性乳腺炎25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5):3923-3924.
[6] 付修林. 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体会[J]. 现代养生,2014(2):112.
[7] 吴妍妍. 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9):122-123.
[8] 林艺淇. 乳头矫正器对纠正围生期妇女乳头凹陷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4(18):83-84.
(收稿日期: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