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236次
  • 评分4
  • 20
  • 0

魏 爽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吉林桦甸 1324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全部符合标准的心肌梗死患者151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尿激酶,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0.5、1 h以及2 h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分别33.5%、66%和88.5%,全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K以及(CK-MB峰值的时间为(13.58±2.49)、(11.27±2.4)h,较对照组的酶峰值显著提前,但是其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静脉溶栓以后4周内死亡率分别为4%和7.89%,该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c2=0.267,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药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其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高,酶峰值显著提前,而且安全可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尿激酶;瑞替普酶; 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b)-0078-02

[作者简介]魏爽(1968.3-),女,吉林桦甸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循环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突然出现完全的闭塞,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或者坏死等病理的急性改变,以剧烈的胸部疼痛、心电图与心肌酶的动态演变作为临床主要特征,是一种急性的缺血性心脏病[1],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病症,该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来说,应及时开通出现梗死的相关冠状动脉,重建心脏血运,以达到挽救濒死的心肌,并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防止心肌梗死的延展,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率为目的[2]。自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院采用药物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全部符合标准的心肌梗死患者15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4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在3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1±2.16)岁,从发病至溶栓进行治疗的时间为0.5至6?h,平均时间为(3.41±0.59) h。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1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年龄在4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1.53)岁,从发病至溶栓进行治疗的时间为0.5~6h,平均时间为(3. 28±0.69) h。两组全部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全部患者在静脉溶栓以前,均急查血常规和凝血、心肌酶谱以及肝肾的功能等,常规性记录18导联心电图,并且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0.3 g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将尿激酶300万U溶于浓度为5%葡萄糖100 mL中,半小时内结束静脉滴注。对于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 采用静脉推注18MU瑞替普酶,时间为3~5 min;半小时以后再滴注一次。两组患者在溶栓以后,均给予相同的处理,如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毗格雷片口服,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1.3 观察指标

认真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开始以后0.5、1h以及2 h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酸激(CK)峰值的时间,并计算和对比两组治疗4周内的死亡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t检验),其计数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0.5、1h以及2h 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分别33.5%、66%和88.5%,全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CK以及CK-MB峰值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K以及(CK-MB峰值的时间为(13.58±2.49)、(11.27±2.4)h,较对照组的时间有所前移,但是其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4周的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以后4周内死亡3例死亡率4%,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7.89%,该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c2=0.267,P>0. 05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需要争分夺秒,在早期,充分地、持续地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非常关键,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心室出现重构,改善患者的近远期及预后[3-4]。目前,在国际上公认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在发病以后6h内,并且出现梗死相关动脉血管的再通率,同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药物瑞替普酶主要是通过赖氨酸的结合部位和纤维蛋白特异性的结合,在局部激活纤溶酶原,并且将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迅速分解成为可溶性产物[6]。由于药物瑞替普酶和血栓的结合相对松散,可以明显提高对于血凝块的穿透能力,从而增强了药物溶栓的能力。Fox KA等研究[7]报道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 h内,如果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其临床效果与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

该项研究,对于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采用药物瑞替普酶,而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尿激酶,,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33.5%、66%和88.5%,全部高于对照组,表明药物瑞替普酶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效果要优于药物尿激酶。同时,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0.5 h 和1 h 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分别同对照组静脉溶栓1 h 和2 h, 的再通率相似,这和孙喜平、白福新等研究结果[8-9]基本相符,另外也表明应用药物瑞替普酶在静脉溶栓冠脉的再通,与应用药物尿激酶患者对比,最少提前0.5h。廖驰等研究[10]认为,瑞替普酶可以使患者血清CK以及CK-MB峰值的时间提前,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静脉溶栓以后4周的死亡率全部优于对照组,但是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综上所述,药物瑞替普酶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症中,给药方便快捷,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的率低,属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高效且安全的药物,唯一的缺点就是药品价格相对较高,一般患者常常难以接受,所以,在使用时应当与患者或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以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贺雅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32例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8(5):190.

[2] 陈辉,左鹰,张丽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23(5):312.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 4) : 675-687.

[4] 赵广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疗效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 17(2):3081-3083.

[5] Kunichika.Effects of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ion on microvascular flow after coronary reperfusion. A quantitative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study[J]. J Am Coil Cardial,2014, 25(9):241-242.

[6] 李彬.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3例[J].当代医学,2013,16(38):43-44.

[7] Fox KA,Goodm an SG,Anderson FA Jr,et al.From guidelines to clinicalpractice the impact of hospit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emporal tren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J].EurHeart J,2013, 24(8): 1414-1424.

[8] 孙喜平.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 ,19( 8) :48-49.

[9] 白福新.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 ,14( 18) :43.

[10] 廖驰, 林梁东, 潘国州, 等.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7(30):135-136.

(收稿日期: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