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仙芳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内窥镜检查治疗中心,江苏睢宁 221200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效果的影响。 方法 整群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胃肠道息肉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术中护理为主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进食时间更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情绪显著改善,生命体征波动较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胃肠道息肉患者而言,在采取内窥镜下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专业性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胃肠道息肉;内窥镜;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41-03
[作者简介] 戴仙芳(1964.1-),女,江苏睢宁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内窥镜下胃(或肠)息肉治疗。
在消化系统各类疾病中,胃肠道息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胃肠道内不同部位均有可能发生,可为单发或者多发,病灶部位不同、直径大小不等,小至数毫米,大至数厘米。胃肠道息肉尤其是结肠息肉若不及时治疗,则会不断进展,甚至可能引发癌变,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现阶段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新技术不断更新,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治疗也开始广泛应用内窥镜技术,其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同,从而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早期恢复。本文由此观察护理干预对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效果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胃肠道息肉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病例病情均与胃肠道息肉诊断标准[2]相符,并经由电子胃肠镜及病理学技术确诊。排除标准如下:血液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疾病;心肝肺等重要脏器疾患;精神以及免疫性疾病。按照RevMan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3.1±6.5)岁;6例为食管息肉,16例为胃息肉、11例为乙状结肠息肉、3例为横结肠息肉、升结肠回盲部息肉以及结肠多发息肉各1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2.5±6.4)岁;5例为食管息肉,17例为胃息肉、10例为乙状结肠息肉、4例为横结肠息肉、升结肠回盲部息肉以及结肠多发息肉各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内窥镜支持下摘除胃肠道息肉,均给予动态心电、血压及指脉氧监护,摘除方法为内镜下找到息肉,在息肉根部予以亚甲蓝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混合液注射,注射后见托起征阳性,进一步证实为息肉,直径小于0.5 cm用热活检钳夹除,直径大于0.5 cm用圈套凝切法,其中圈套器可选择球形、新月形或者六边形,将圈套器置于胃肠道腔内,通过内窥镜直视下操作,确保圈套器与息肉部位对准,然后将圈套器张开以套住息肉根部,收紧圈套器勒住息肉蒂部,将息肉与周围胃肠壁相互分离,此时开启高频发生器,调整电凝指数为30~40 W档,电切指数为40W档,脚踏电凝板,当息肉黏膜冒白烟或者呈灰白色即可停止电凝,然后启动电切,将息肉切下,残端气化发白无渗血说明息肉根部止血良好;对于粗蒂息肉可采取多次电凝电切处理;息肉体积较大且呈分叶状时则可采取分叶切除法[3]。
两组均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主要包括:①肠道清洁准备:术前指导患者保持流质饮食,并给予番泻叶茶饮;手术当日嘱患者不吃早餐,检查前给予恒康正清散或清洁灌肠,以有效清洁肠道,确保其处于正常生理状态[5]。②心理护理。将内窥镜治疗相关知识一一讲解给患者,告知采取内窥镜治疗的好处,并指导患者重视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并发症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争取患者积极配合。③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开展手术,同时还应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常规建立静脉通路并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给氧同时预备各类止血用物,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应严格遵医嘱操作。④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应禁食卧床休息6~12 h,息肉体积较大者禁食时间应延长为1~2 d;术后保持合理饮食并及时排便,以免便秘,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术中强化护理干预:在病人进入内镜室手术开始前,主动自我介绍,积极与病人交流,如询问病人平时身体状况,有无基础病,息肉查出的时间,部位等,将要进行治疗操作各个步骤、环节讲解给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手术依从性,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中配合手术医师依据息肉蒂直径大小以及粗细合理确定电凝电切指数,通常情况下电凝电切指数保持在30W-40W范围内,将内镜送抵息肉部位,然后取圈套器在内镜支持下置入息肉病灶部位。护理人员根据手术医师指令依次做伸出、回缩、张开以及收紧等操作。电切操作时尤其应注意收圈套器的相关技巧,对于较细的息肉蒂切忌过紧、过 猛收缩,避免未通电状态下造成机械切割引起损伤性出血,同时也不可收的过于松弛,而应逐步缓慢将息肉收紧,同时对息肉颜色进行观察,当其逐渐转为紫色则提示松紧度刚好合适[5]。对于较粗的息肉蒂,通电时首先应采取凝固电流,然后采取切割电流处理,而护理人员此时应将收拢力度逐步加大,确保息肉中央小动脉逐步处于凝固状态,以有效止血。在此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神态、面色以及呼吸等各项生命指征予以密切观察,尤其应注意进镜以及切除息肉时患者的反应情况,术后让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并注意腹痛、腹胀、呕血等刺激症状,若出现此类现象应禁食并进行静脉输液或保留灌肠。对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而言,应对应给予降压措施。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6~7]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征、焦虑情绪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临床指征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估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况;并发症类型包括术中呼吸停止、胃肠道穿孔、出血等。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SBP、DBP、HR以及SPO2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成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镜治疗成功率略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5),见表1。
2.2 两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SAS评分均值为(53.3±5.4)分,观察组围手术期SAS评分均值为(38.9±8.5)分,两组围手术期SAS评分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85,P<0.05)。
2.3 术前、术中两组SBP、DBP、HR以及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比
与手术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SBP、DBP、HR以及SPO2等指标波动较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SBP、DBP、HR以及SPO2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SBP、DBP、HR以及SPO2等指标较术前并无显著改变(P>0.05),但与对照组术中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呼吸停止、胃肠道穿孔、出血以及气体爆炸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22,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活习惯的变更,其饮食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民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消化系统各类疾病中,息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其以中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其有较大几率导致消化道出血,且在病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癌变[8],所以临床一经探查确诊为消化道息肉,则应及时采取切除治疗。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内窥镜技术处理胃肠道息肉,此类手术方法创伤较小,而且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研究[9]表明,对于胃肠道息肉患者,在内窥镜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与预后,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基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开展了术中强化护理干预,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开展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常规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的同时,高度重视术中配合与护理工作,在积极协助手术医师顺利完成手术的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给予相应的安慰与心理疏导,有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确保手术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进食时间更早,同时术中呼吸停止、胃肠道穿孔、出血以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术中严密配合、掌握内窥镜治疗息肉操作要点有利于减少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此外观察组术中SBP、DBP、HR以及SPO2等各项生命体征并无较大波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侯彩文[10]报道相符,表明术中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对于胃肠道息肉患者而言,临床在采取内窥镜下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专业性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因而应予以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护理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64-2265.
[2] 张燕.胃肠道息肉患者在内窥镜治疗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09-210.
[3] 杨恒.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
[4] 刘小平.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的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6):202-203.
[5] 严士玲.老年患者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3,34(1):176-177.
[6] 吴敬崇.胃肠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2,4(2):97-98.
[7] 李玉梅,张玉霞.内镜下胃肠道息肉电切术126例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114.
[8] 金艳,郑蕾.P-J综合征患者行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一例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8):44-45.
[9] 史少凤.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产毒株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48-49.
[10] 侯彩文.内镜下微波治疗胃肠道息肉术中配合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91.
(收稿日期: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