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金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 同型半胱胺酸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疾病患者的治疗诊断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大量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同型半胱胺酸一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针对同型半胱氨酸的检验对于患者的疾病预测具有非常重大意义。该研究主要针对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研究文献资料综述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于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同型半胱胺酸;检测;应用;诊断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94-03
[作者简介] 郑秋金(1981.10-),女,福建莆田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生化检验。
上个世纪30年代,由Vincent Vigheaud从膀胱结石之中分离出同型半胱胺酸。随后便展开了同型半胱胺酸的研究,而且逐渐有人发现其可以引起患者全身粥样动脉硬化,并且很可能发展为血栓[1]。不断有通过临床案例总结,以及动物实验证明发现半胱氨酸尿的儿童常会死于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给予动物皮下注射同量的同型半胱氨酸之后,几周便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例如在患儿事物中加入胆固醇,病灶之中很快便出现脂肪小滴[2]。该实验主要针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意义进行探讨,对于具体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针对临床的应用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实现了对同型半胱氨酸从反应到应用的全方位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同型半胱氨酸与人体代谢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人体蛋氨酸代谢中间产物,其并无介入到蛋白质的合成,其代谢主要依靠了蛋氨基酸中的S甲基,S甲基可以借助三磷酸腺苷作用得到S腺苷蛋氨酸,而人体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甲基大部分都来自于S腺苷蛋氨酸,并且S腺苷蛋氨酸能够在借助甲基转移酶作用得到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此后进一步的脱去腺苷就会得到我们说的同型半胱氨酸。同样的,同型半胱氨酸也能够重新的生成蛋氨酸,其过程是:同型半胱氨酸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和辅酶维生素B12进行催化,并接受来自于N5甲基四氢叶酸的甲基则生成蛋氨酸,并且通过研究发现该反应是人体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反应,所以可以看出同型半胱氨酸和人体中的一碳单位代谢的关系及其密切[3]。
2 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
通过以往的研究经验来看[4-5],人体血浆中的同型半氨酸都大部分都是和人体中的白蛋白进行结合,剩余的小部分主要存在的形式是和二硫键与二硫同型半胱氨酸结合为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并且血浆中的还原型同型半氨酸含量较低。而影响同型半氨酸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人体的营养程度和遗传,其中的遗传因素是基因突变,如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突变,基因突变会直接导致酶活性下降,从而出现临床常见的高同型半氨酸血症,目前也有研究证明了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在叶酸较为缺乏的条件下同型半氨酸的浓度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也有研究表明了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一种名为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下降,直接导致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的浓度;其中的营养程度因素主要和饮食有极大的关系,有研究机构对大量的老人调查发现,人体血浆中的维生素B6、B12以及叶酸的含量越高,则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就越低,反之则高,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对人体的动脉组织造成的损害就越大,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主要因素外,性别、年龄、肾功能以及人员服用一些影响叶酸或者B族维生素的药物等同样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叶酸和B族维生素上述已提到,男性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浓度为8.5 μmol/L,女性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浓度为7.2 μmol/L,年龄越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肾功能损害会直接的影响含硫氨基酸的排出,而硫氨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有转化的作用,所以含硫氨基酸无法排出也会导致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过高[6]。
3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在临床上,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应用主要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的心血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和恶性肿瘤成为了影响我国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所以怎样降低心血管和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了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含量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险指标,其浓度和危险性成正比关系,所以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和脑血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能够为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积极的影响[7-8]。
4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
4.1 HPLC检测法
HPLC检测法所采用的技术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是多样化的,使得在标本的采集上和处理上都需要较高的要求,如对采集的抗凝血液需要及时的进行分离出血浆。在HPLC检测方法中,Pastore等人提出的衍生化方法较为简便,在处理上和操作上更加简便,采用Pastore等人提出的衍生化方法,整个过程都在高效液相自动加样器中进行。其步骤如下:先将含有氢氧化钠、硼氢化钠和二甲基亚砜的溶液,1-辛醇,盐酸溶液以及含EDTA与二巯基苏糖醇溶液一起加入到收集的标本当中,然后在室温下进行搅拌1 min,然后在混合液中再加入含有衍生化剂bromobimane缓冲液,再进行1 min的搅拌,然后进样。进样时的色谱柱选择150 mm×4.6 mm反相C18柱,在进样前先利用pH为3.6的甲酸铵和硝酸铵对缓冲液进行平衡,接着再利用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如果是半胱氨酸则保留时间为3.76 min,如果是同型半胱氨酸则保留4.14 min。采用该检测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灵敏度很高,其最低的检测限可以达到50 nmol/L,其线性范围相关系数也能够超过0.99,批间和批内不精密度分别可以达3.3%和4.9%(n=10),该方法还具有分离效果佳,能够分离出多种的含硫氨基酸,此外,该方法还能够检测尿液标本[9]。
4.2 荧光偏振免疫检测
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法即FPIA法,FPIA法是一种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理论上的检测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检测20个标本,但是其检测的成本较高,价格较贵,使得FPIA法在短时间内无法得以推广和普及。其主要的检测步骤如下:先利用二巯基苏糖醇将结合型同型半胱氨酸先还原,再利用一种特异的异性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合成酶将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催化,催化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将之和显示跟踪物荧光素标记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类似物共同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综合性的结合竞争,从而使跟踪物产生一定的偏光性改变,进而得到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10]。
4.3 酶转换免疫检测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胺酸,仪器选取贝克曼AU5821型号的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试剂盒和配套校准品宁波美康诊断公司生产。首先将同型半胱胺酸的标准也按照浓度进行梯度取样,浓度分别设定为:1.0、2.0、4.0、16.0、32.0、64.0 umol/L的稀释液,对这些浓度的同型半光氨酸进行测定取平均值。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主要是利用酶底物,并以此来放大靶物质,此种测定方法具有反应温和、特异性较好、无污染、灵敏度较高等优势。此法可以有效的提升荧光和发光分析的灵敏度,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5 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机理,其主要是在代谢过程中N-5、10-亚甲基四叶酸还原酶或者是胱硫醚-B-合成酶等可造成同型半胱胺酸增高。同型半胱胺酸在代谢的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6和B12,传统理论认为同型半胱胺酸浓度是维持B6和B12的重要指标[11]。人们在饮食过程中对于B6和B12摄入量不足则可能导致同型半胱胺酸增高,为了维持患者体内的维生素B6和B12的含量,就必须加强营养治疗,通过饮食方法降低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胺酸的含量,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性,同时还能够通过降低同型半胱胺酸的含量而减少死亡率。
经过相关的临床研究,血浆之中的同型半胱胺酸浓度下降程度,每下降3 umol/L就可使得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比例减少16%,脑卒中危险率降低24%,静脉血栓危险率降低25%。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统计得出,补充叶酸可能减少心血管死亡人数188 000人,脑卒中的死亡人数减少325 000人[12]。
因此同型半胱胺酸的检测可以为疾病的预防以及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尤其是在美国和英国将同型半胱胺酸逐渐应用到疾病控制的各个方面,但是我国目前的应用还很缺乏。主要同型半胱胺酸在检测过程中其技术较难,日常工作中更难以得到应用,例如同型半胱胺酸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高新技术装备,包含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设备,这些高新技术设备目前在我国很难得以普及,一般的临床实验室根本无法配备齐这套设备,所以导致在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是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出现的酶免疫测定法、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法等都逐渐的将原来的问题进行解救,使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这将为我国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普及有积极推动作用[13]。
6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应用的注意问题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对于心血管和脑血管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检测人群的选择,虽然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血管性疾病的高危险因素,但是作者认为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对所有的人员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作者建议可以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肾病、动脉栓塞、孕妇、抗叶酸治疗、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自身免疫病、肿瘤、同型半胱氨酸遗传、器官移植受者等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至于其他人群是否需要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再者是正常参考范围的确定,范围的确定对于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不同人群应该建立起适合的正常参考范围。
7 结语
近年来,随着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的危险性不断升高,造成了对于同型半胱胺酸的研究案例越来越多,虽然研究较多但是需要继续深入分析。例如,硬化性的血管疾病其危险因子很多,而在这些危险因子中是否存在着与同型半胱胺酸相关的因子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因此针对同型半胱胺酸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从而为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效率提供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曾正莲,欧阳蓉. 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0):1330-1331.
[2] 王华. 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3(16):81-82.
[3] 胡伟,石安慧,陈江,等.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5):2006-2007,2010.
[4] 白耀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探讨[J]. 中外医疗,2014(26):187-188.
[5] 沈雄文,孙国红,孙关忠,等. 血清(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J]. 浙江检验医学,2013(1):35-36.
[6] 伦妙容. 冠心病患者实施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处方药,2014(11):8-9.
[7] 贾瑛,穆红.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1):1023-1025.
[8] 张红雨.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及降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2.
[9] 张秀梅,李洪利,聂庆东,等. 血浆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检测条件下比较及稳定性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5):810-813.
[10] 陈朝霞,吴白平.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预防医学,2011(4):1240-1241.
[11] Ana Valente,Maria Rosário Bronze,Manuel Bicho,Rui Duarte,Helena Soares Costa. Valid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 U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total homocysteine and cysteine in human plasma[J]. J. Sep. Science,2012.
[12] P. T. Lee,D. Lowinsohn,R. G. Compton.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Homocysteine and Cysteine in the Presence of Ascorbic Acid and Glutathione Using a Nanocarbon Modified Electrode[J]. Electroanalysis,2014.
[13] Faltin, Bernd,Zengerle, Roland,von Stetten, Felix. Current Methods for Fluorescence-Based Universal Sequence-Dependent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 in Homogenous Assay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 Clinical Chemistry,2013.
(收稿日期:201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