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英
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二次断脐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脐部平均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情况、脐炎发生率)和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3.43±1.15)d明显短于对照组(6.04±1.34)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脐部平均愈合时间(6.34±1.06)d明显短于对照组(9.65±1.76)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脐部出血情况出现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新生儿脐炎,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脐部护理;新生儿脐炎;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38-03
[作者简介] 林美英(1967.2-),女,福建莆田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
新生儿脐炎是围产儿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脐部炎性症状,是由于出生后脐带处理不当或脐部在医院内受到感染所致[1]。其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的脐部进入身体。新生儿脐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脐部出现带有臭味的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常伴随着脐窝周围皮肤红肿,症状较轻的新生儿并不会影响到食欲和体温,而严重者则会有发热症状,食欲低下,吃奶少[2]。新生儿脐炎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研究不同的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该院给予8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及二次断脐护理,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新生儿均无宫内感染。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经剖宫产分娩29例,顺产11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经剖宫产分娩30例,顺产10例;足月儿29例,早产儿11例。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步骤如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脐带和脐部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5%的聚维酮碘,在脐带根部处使用脐圈进行结扎,并于结扎部位距离约1.0 cm处剪断脐带,将残留的血液挤干净,再于新生儿的脐带断面处利用5%的碘伏进行严格消毒,擦拭脐带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和脐带残端,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 h之后方可撤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断脐方法同对照组,在新生儿沐浴之后用75%乙醇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24 h之后暴露脐部皮肤,48 h之后观察新生儿脐带的干燥程度,再进行二次断脐。注意脐带根部受压部位应该远离气门芯,在操作过程中,将牵引线向上提拉,当其与腹壁大约呈30°角时,沿着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用无菌剪刀剪断。然后消毒新生儿的脐部皮肤,并贴上脐贴,24 h之后完全暴露脐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在新生儿每日沐浴之后观察新生儿的脐部情况,若愈脐带外或袋芯部位有尿湿或者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愈脐带。在新生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嘱咐家属每隔2 d更换一次愈脐带,直到脐部干燥脱落。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脐带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重要性,嘱咐家属加强家庭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包括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情况、脐炎发生率,对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作出回访调查。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3]。
2 结果
2.1 脐带平均脱落、脐部平均愈合时间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脐部出血、脐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脐部出血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该次研究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发现,采取二次断脐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在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上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短;观察组的脐部出血率为10.00%,脐炎发生率为2.50%,而对照组的脐部出血率为27.50%,脐炎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脐炎效果良好,能够加快新生儿脐带完全脱落,促进脐部创口的愈合,减少出血。另外,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足以说明二次断脐护理措施比常规的护理方式更具有优越性。
新生儿脐炎在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在脐带脱落后,脐部伤口会延迟不愈,并且潮湿有分泌液流出;之后便会出现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脓肿、恶臭,常使得皮下组织受到波及。随着炎症加剧,脐部残端流脓、腹壁出现水肿现象并且发亮,导致蜂窝组织炎形成和引起皮下坏疽,严重影响脐部创口的愈合[4-5]。通常新生儿在断脐之后,血液供应随之中断,经过一段时间,脐带会缺水干枯,最终硬化自然脱落。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可在一周之内完全脱落,而脐部创口愈合则需要更长时间,一般在两周之内。据临床观察,新生儿脐带在脱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分泌少量的胶质分泌物,而这少量的分泌物极其容易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尤其以厌氧菌为主,从而引起脐部炎症的发生。大量医学实践表明,新生儿断脐之后24 h再进行二次断脐护理,可减少脐带脱落的时间,对于新生儿脐炎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
在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中,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和清洁是关键,因此对于新生儿脐部的分泌物,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地清除干净,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从而降低脐炎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剪除新生儿的脐带之前,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脐带干枯情况,通常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48 h之内剪除脐带,而对于一些没有达到剪除标准的新生儿,为避免局部出血情况的发生,则可两天后再行剪除[6-7]。在剪除脐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修剪技术,以免在修剪中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影响脐部创口的愈合。在断脐之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脐部皮肤,对于出现肿胀或者出血情况则应及时予以处理,避免脐部受到感染。另外,新生儿在出院后,一般脐带并未完全脱落,因此护理人员要嘱咐新生儿家属做好家庭的护理工作,指导家属每日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尿布要及时更换;在新生儿沐浴时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流脓、出血等,若出现不良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感染等严重的不良后果发生[8]。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新生儿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避免感染,大大减少了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宋红辉.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70.
[2] 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3] 郭淑慧.对比分析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99.
[4] 王璐.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4,27(30):106-107.
[5] 周树勤,徐小英.观察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06-108.
[6] 李小花,朱亚萍,朱为.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62-63.
[7] 喻丹,粟红梅.早期家庭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24,135.
[8] 周琦瑛,夏奕,张红梅.不同方式处理脐带夹对脐部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7):663-665.
(收稿日期: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