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临床医学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术式的对比分析

  • 投稿全球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74次
  • 评分4
  • 94
  • 0

杨海波

安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利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对比情况。方法 从2011年1月—2014年6月来该院进行腰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病例中随机选取62例,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将62例患者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患者采取单纯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共29例;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的是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做为对照组,共3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治疗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腰疼指数为(12.57±1.03)分,低于对照组(12.76±1.09)分,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略高于对照组90.91%。研究组中有1例(3.45%)出现复发的情况,对照组有2例(6.06%)。两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平均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运用单纯髓核摘除术和融合内固定术疗效较好,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复发率较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088-02

[作者简介] 杨海波(1979.6-),男,辽宁沈阳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骨关节病的诊治。

该研究主要是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过程中运用单纯髓核摘除术和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方式。患者的病例是从2011年1月—2014年6月选出的,共62例患者。分别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腰痛指数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病情复发率等进行分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过程中一般运用的均为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手术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纯切除和融合固定两大类型,其中融合固定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手术方法,其虽然操作较为复杂,并且手术时间较长,不过从长期疗效的角度出发,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出血量少、恢复快,在国外的应用比较广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分析的对象是从2011年1月—2014年6月随机选取该院治疗的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61±10.23)岁,平均病程为(1.73±0.03)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32±10.21)岁,平均病程为(1.62±0.01)年。经过对62例患者的临床检查可以看出,患者均有明显的下肢疼痛症状,出现单侧疼痛的患者有50例,出现双侧疼痛的患者有12例。经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突出节段位于的有33例,突出节段位于的有29例。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了90 d的保守治疗,62例患者均未见效,病情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手术方法 第一小组患者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方法,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麻醉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选择腰椎正后方切口入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方式,寻找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部位,将突出髓核进行完全摘除。如果有神经管狭窄扩大患者的神经根管通道,恢复神经根原有的通过空间,并对各神经根进行松解[2]。

1.2.2 对比组手术方法 第二小组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固定术。取俯卧位进行手术。取患者的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透视确定预手术腰椎间隙节段,经椎弓根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然后减压,切除手术节段部分或全部椎板,摘除突出髓核,并扩大神经根管,终板刮刀处理突出节段椎间隙,融合器适模植入选择合适高度融合器,将切除的椎板骨块修整后植入椎间融合器,将融合器植入手术节段椎间隙,透视位置准确后双侧连接棒横行连接杆及螺母锁紧固定[3]。

1.3 统计方法

该次分析中采用的是SPSS 17.0统计学处理软件,其中计量资料利用(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分别利用t值和χ2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腰疼指数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组腰疼指数在治疗后要高于对照组,但是在治疗60 d后则要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间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平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90.91%。而在后期的随访中,研究组中有1例出现复发的情况,对照组有2例。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8,P>0.05)。

3 讨论

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来讲,其实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一般来讲,该病程的病因大致包含基本病因及诱发病因两方面[4]。基本病因中,又大致包含以下5个方面内容: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由于椎间盘内含水量下降,容易造成椎间隙高度下降,椎节松动,从而诱发腰间盘突出。②损伤。患者长时间多次受到外界作用力而造成损伤,从而退变成腰间盘突出。③椎间盘自身因素。在成年后,人体椎间盘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如果突然受到外界作用,极容易发生损伤。④遗传。据相关研究显示,部分人椎间盘由于遗传作用,承受外界作用力的能力较差。⑤先天异常。半椎体畸形、腰椎骶化等先天因素都容易腰椎间盘突出。在诱发因素中,较为常见的大致包含妊娠、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受潮等[5]。

在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单纯髓核摘除术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该次分析的研究可以看出,利用两种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最后的腰痛指数为(12.57±1.03),而对照组为(12.76±1.09),两组之间差距较小。根据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分析上可以看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要高于对照组90.91%。其中单纯髓核摘除术的主要特点包括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等,但在术后容易出现长期的腰部和下肢酸痛,短期疗效较好,长期疗效较差。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则不同,其长期疗效和短期疗效基本相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痛,但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复杂,出血量较大,延长了手术时间,并且其复发及相邻节段退变的可能性大于单纯髓核摘除患者,同时由于其需要利用螺钉进行固定,容易引发周围骨质的病变,但只要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这些问题的发生率极低,此研究结果与靳安民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6-8]。

由于该研究所选择的样本数较小,研究数据偏差相对较大,因此对于单纯髓核摘除术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比较上客观性较差,要缩小研究误差需增大研究对象的样本量,仍需临床大量观察与研究才能客观评价两种术式的优缺点,这也为我们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凤松.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

[2] 王春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术式的对比分析及选择[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1.

[3] 宋铁兵.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扳手法规范及力学量化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4] 李忠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人路的选择[D].北京:中国医科大学,2012.

[5] 陈磊.靳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6] 彭江涛.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术式治疗的比较探究[J].当代医学,2011(28):54-55.

[7] 刘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种术式的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4(5):335-336.

[8] 段戡.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27-29.

(收稿日期:201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