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超声医学作为影像专业的一大分支,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在辅助临床诊断方面越来越无可替代,相对于其他大型影像设备来说,高分辨率超声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操作便捷、诊断快速、实时动态显示各脏器真实结构状态,为临床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各医疗机构等级不同,接诊疾病难度差异,缺乏行业内部权威、统一、科学、系统的标准规范,或对标准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使得超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产生许多困惑,诊断水平也参差不齐。因 此,在不同医疗机构中,超声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区域间同质化要求和诊断结果互认,必将成为提高诊疗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超声专业管理角度分享总结医疗质量管控中的点滴经验,通过规范化管理,缩小同一医疗机构超声医生间的诊断差异,有效避免差错率,力求逐步实现临床可信赖,从而推动学科进步和行业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 :超声医学;基础质量管理;经验体会
搭建医疗质量体系建设框架
借着医改的东风,根据院董事会提出晋升三级专科医院的目标任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强化持续改进”的方针[1],各学科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版)》为纲,认真梳理了512 项核心内容,细分学科质控目标条款,其中涉及超声专业的共48条,通过逐条分解,对标找差距,建章立制。
首先成立了超声科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讨论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设定任务完成时限点,按月自查,职能科室次月抽查,根据自查整改和部门反馈建议进一步修订质量控制指标、制度、规范,直至适应科室实际运行并可操作可落实。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共77项。如:⑴针对超声诊断质量管理与提升方面的制度包括:《超声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报告审核报送流程》《报告质控考核及实施细则》《超声图像评价制度》《各系统图像评价标准》 《超声图像质控考核及实施细则》等。①超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是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要求超声医生对检查时的发现,以文字(图像)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报告中的描述来评价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度和诊断准确度。从报告编写、审 核、签章、阶段性检查、记录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力争错误报告不出科。具体落实以科室自查、职能部门抽查的形式实现,督导改进运行中存在问题。②图像质量把控也是超声专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行业协会各系统指南为依据,结合医院专科需求及本科室检查频度较高的系统、部位及项目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质控员全面负责培训、检查和实施。③对于危急重症病例、特殊少见病例、手术病例等的科内会诊、信息采集存档、进一步检查建议与追踪,组织讨论与反馈也基本形成一整套流程体系,让超声医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互通有无,实现业务能力持续提升。⑵寻求有效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工作:①月度环节质量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差异分析,设立1~2个关键问题进行跟踪检查,不断尝试新的措施方法,提升超声报告内涵质量,真正解决实际问题。②每季度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整改不力的关键问题则利用管理工具进行深入剖析(如:绘制鱼骨图对报告质量长时间不达标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使用柏拉图寻找质控中的关键点等),找到目标问题,归集可控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并进入下一轮 PDCA 质量管控循环。③年度总结则覆盖质控管理的方方面面,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效果评价。根据具体数据绘制趋势图,梳理年内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回答以下问题:使用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正向趋好?是否切实落实,是否真实有效和尝试新方法?必要性有哪些?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培训-检查督导-改进-修订标准-再培训-再实施-巩固并持续提高”的模式组织推进[2]。
充实质控管理内容,注重内涵建设
对超声图像的评价,首先设计各系统图像存储要求,从图像清晰度、标准性、图像留存数量、标准切面要求以及测量体标等几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①腹部超声检查需包括经腹主动脉肝左叶矢状切面、剑突下肝左叶横/斜切面、右肋缘下第一斜切面、右肋间系列斜切面、左肋间斜切面、经双侧腰部冠状切面等6~8个标准切面,以及异常所见的测量切面,总留图数量应>8幅为合格。②成人经胸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应包括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系列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五腔心、两腔心、三腔心系列冠切、必要时的剑下、胸骨上窝补充切面等必备图像,诊断依据应包括 M型各切面图像、心功能测量数据图像等标准测量图像,以及异常所见时的必要测量等。二维+彩色图像留存不少于12幅。科室首先针对检查量较多的部位进行规范,月度对照标准落实检查,对留图不规范情况进行纠正。管理体系逐步细化推进,实现不同医生不同工作习惯的同质化管理。
注重人员培训和业务学习:超声科人才队伍建设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4],为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三基”业务培训的落实。采取每周一题的形式,课后完善学习笔记,参与答卷考试。科室留存课件、照片、签到表、试卷、分数以及评价表等一整套培训资料。如:①查对制度中的实名制就医和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落实实名制就医;查对实际检查部位是否与申请范围一致;查对使用仪器设备是否与报告单显示信息一致等,通过自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反馈。②急诊检查与报告时限管理,制定并培训“急诊快、接诊快、诊断快”的服务时限标准,实现“0”等待服务目标。③培训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和各系统超声检查规范。明确内部标准,细化各系统超声操作指南,将书本知识提炼成为简便易行可落地的本土化文本,有针对性地解决超声医生在诊疗实践中常常拿不准的思想困惑。④结合实际工作,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建设。如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要点进行总结整理,形成培训课件,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和警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设立基础管理台账,实现质量管理全覆盖
基础管理台账涉及医疗、医保、设 备、院感、急救、安全、医德医风、宣 传、新技术新项目等共34项。实行分类档案管理,每项内容均涉及相关制度、检查记录、培训考核、总结分析等资料。由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和科室专干根据职责对接相应的职能部门,充实并完善以上文字资料。如:⑴超声设备在医院日常诊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多参数、多指标、实时、无创评价临床疾病的优点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代替的[5]。设备管理是做好超声质量控制的基础。科室具有完备的设备档案,并遵循院、科两级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设立格式统一的设备运行记录本,将设备分类,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被归入大型设备管理。值班人员负责每日填写开关机记录和日常运行情况;设备专干负责定期清洁除尘、日间故障登记和报修;职能管理部门下科室例行巡查登记、设备标识、报修记录等,帮助解决设备故障问题,并向供应商反馈。组织设备的使用培训以及年度计量校验工作。⑵床旁超声检查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超声危急值的重要来源之一。①急诊检查体现“急”和“快”,接呼叫电话后8~10 min到位,对危急重症中符合危急值项目和指标时,第一时间口头告知开单医生检查结果,以便临床快速处理。在规定时限内编写正式书面报告后,双方确认报告时间并记录。1周内随访临床处理结果并完善登记内容。②病房床旁发现危急值项目时,立即当面告知主管医生,第一时间返回科室转存图像并出具正式检查报告,将电脑自动生成报告审核时间作为危急值报告时间,致电病区护士,核准并登记。
超声危急值管理是超声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一环,是科室重点管理项目之一。年初核定危急值项目名称,组织培训。在实际管理运行当中,发现危急值项目及内容界定困难或给临床处理带来困扰时,则及时组织质控小组讨论并修订报告标准,确保可落实。如: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发现后界定是否急性血 栓?有无肺栓塞风险?复查仍然存在是否需要再次报危急值?以上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带来困惑,需要经过反复讨论,查阅文献指南,设定符合实际的标准和模式,从中及时总结明晰。
总之,随着超声诊断需求的不断增加,在超声科质量控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超声科室的服务质量,在超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需不断探索和学习,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实践中总结并发现问题,收 集、整理并尝试探索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使超声专业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游宇光,黄志平,廖萍,等.谈超声医学质量控制:赣州市超声质量控制模式有感[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45-347.
[2] 李闯,袁建军.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探讨[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36-338.
[3] 王志兰.浅谈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方法[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39-341.
[4] 姚延峰,刘学.超声医学科质量控制调查与对策[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8):238-240.
[5] 邓海洋.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