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凯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当前,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因为美术专职教师人数少,难以组织起持续、长效的教研活动,美术教研边缘化、随意性强,常处于缺失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美术教师成长慢、农村美术教师成长更慢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推动我市美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整体提升,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内需,促进教学质量有效发展与持续进步,自2012年以来,市教研室借助“真州春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这个平台,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学科区域联动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每位参与教师都能根据各自特长、学校特色、地域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在联动教研的起始阶段,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国美术教育》推出的“—题多解”栏目。从每则课例的教学过程,到学科专家的分析解读,来感受同课异构形“异”神“同”、“异”曲“同”工的精彩;再组织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针对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切磋教学技艺,感悟同课异构“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的渐进性思辨历程。
在2014年第三届“真州春耘”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我们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的《多变的色彩》一课作为共同教学内容,有8位青年教师从各教研片同课异构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他们从研究出发,“点”“面”结合,对本课进行了多元解读,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变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向观课者展现了我市区域联动教研的成果。笔者就以本次竞赛中有代表性的4位青年教师的“异构”历程为例,简要介绍我市同课异构式联动教研的经验与做法。
一、个人思辨:有效“异构”的前提
同课异构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执教者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立的、独到的、多元的理解,并能结合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的处理。这需要教师不为教材、教参所拘囿,跳脱出来,不拘一格,努力展示自己对课程、教材、教学的个性化的、深入的理解。真正做到以上要求,则需要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就能经常开展课例式同课异构的思考与实践。围绕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通过不断尝试寻找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最有效的解决路径,从而培养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教研的水平和能力。
参赛教师在比赛前十日就拿到统一指定的课题,并进入独立备课状态。他们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揣摩编者的意图,选择教学模块,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有的以当地特产雨花石做文章,有的与学校特色项目“灯笼”牵手……都紧紧围绕课题进行操作和目标定位。陶德静老师将它放在“通过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上;杨瀚源老师的定位是“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色彩进行绘画,了解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尝试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是魏伟老师的定位;徐婷婷老师则定位在“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上。有了目标定位,就确保了异构的课堂不会迷失方向,保证了这几节课形“异”而神“同”。
二、组内辩课:有效“异构”的保障
实践出真知。教师个人思辨的优劣,需要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和论证,以期逐步趋向完善和合理。参赛教师独立备课以后,在学校进行了—轮又—轮的说课、上课和评课。有的请同教研片优秀的美术老师参与辩课、评课,有的请教研员参与指导,有的用录播教室记录自己试教的过程,进行反思和研读,有的为了适应决赛借班上课的赛制,还到其他学校试教。他们不断品味、反思过程,在评课、辩课中接纳别人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甚至重构,循环往复、连环递进,使教学设计日臻完善。参与辩课的教师在执教老师个人思辨的基础上,就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当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帮助执教者深化对教学的理解,真正促进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其实质是教师主动或“被动”地实施递进式同课异构的过程。“磨课”培养了教师上“精品课”的意识。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反思的品质不断提升,各自的教学风格也更加突出。
三、区域考辨:有效“异构”的推手
经过思辨和辩课两个“异构”环节,决赛时所有选手就要“晒—晒”成果了。这时,赛场就是同课异构展示的现场,它让不同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等一一呈现,让各执教者及观课者亲身感受“异构”的魅力。
1.教学理念之“异”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观课者最能清晰地感受执教老师教学理念的异同,感受不同教学理念带来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陶德静老师的课堂体现的是预设之美,在精确的预设中帮助学生逐步生成新知,对色彩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深入;徐婷婷老师的教学更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关注学生快乐学习的感受,看似随意的课堂,伴随着教学的推进,资源性生成和知识性生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杨瀚源老师的课堂对人文的关注较多,一诗一画皆有色,一笔一触均出彩,课堂小高潮一波接一波。
2.教材处理之“异”
本课呈现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一课时如伺选择合适的知识点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呈现教学容量的多少,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智慧。魏伟老师围绕色彩的冷暖调性开展教学活动,陆续渗透其他的知识点;陶德静老师选取色相、明度、纯度渐变这一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杨瀚源老师以基本色彩知识的回顾与拓展进入新课,层层推进,重点关注色彩调和的微妙变化及运用;而徐婷婷老师则更加关注对美术作品中色彩的品读,以及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他们异曲同工,都在激发学生的色彩设计意识,在培养学生会用色、用好色的能力上下足了功夫。
3.教学情境之“异”
余文森教授指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这几位执教者也特别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魏伟老师创设了—个“色彩大本营”的教学情境,设置了游历暖色俱乐部一中性色俱乐部—冷色俱乐部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不同民族风情的游历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色彩的不同属性及对应的心理感受。陶德静老师则营造了—个海洋世界的情境,学生动手绘制各式渐变的海底生物、景物用于装饰教师设置的作业展示板,最后呈现出—个瑰丽多彩的海底世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4.学习活动之“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堂资源,向学生提供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在异构活动中,这几位执教者都关注了如何教以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徐婷婷是曾参加过省级比赛并获奖的青年老师,教学思路活、教学理念新,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感受作品中有代表性的色彩、色调以及对表现作品内容的作用,进而通过拼摆、比较、堆塑,感受色彩的微妙变化。杨瀚源老师则关注学生的动手调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色彩的调配中,通过色彩分割练习,直接感受色彩的细微变化,进而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受色彩美。陶德静老师则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适当结合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渐变美、构成美。
5.教学风格之“异”
教学风格与教师的性格、知识结构、语言习惯等紧密联系,不同的教师,课堂教学风格迥异。徐婷婷老师性格活泼,善于与人沟通,虽然是借班上课,但能很快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机勃勃;而陶德静老师思维缜密,语言的逻辑性较强,她利用教学过程设计的层次性,带领学生感受色彩的美,以及色彩渐变的美;魏伟老师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师生共同玩、做、思,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6.教学效果之“异”
同课异构中的“同”,不仅是指教学内容的“同”,也包括教学效果的“同”。不管采用何种教学角度与方法,教学的有效、高效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4节课都能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浓郁,都是合格的研究课。然而,教学永远是有遗憾的,本次教学比赛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魏伟老师组织的教学内容拓展量偏大,在1个课时内组织教学稍显紧张;杨瀚源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在色彩分割练习之前的铺垫不足;陶德静老师教学内容的选择略为琐碎,时间分配把握不足,等等。也正是因为有缺憾,才会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助于他们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真正体验到教研的快乐。
四、集体后辩:有效“异构”的基石
竞赛结束以后,各奖项的评比也尘埃落定,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研活动还在继续,我们的联动教研还在推向深入。一等奖的课有它的长处,二等奖的课也不乏亮点,所有执教者都能感受到他人构思的巧妙以及自己存在的不足,但由于能力的差异,每个人认识的深度是不均等的。所以,课一结束,教研员牵头组织参与活动的所有教师立刻开展了“后辩”活动,执教教师谈得失,听课教师谈感想,对课堂上的焦点问题,如“小学已学的色彩知识,在中学过多纠缠是否必要?”“教师舍弃调色而利用综合材料的尝试是否合适?”等进行辩论。后辩,让每—位教师再次成为研训的主人。基于教师元认知、基于教师间的合作、基于实践价值取向,教师成了研训收获的自我检验者。后辩会结束以后,各执教老师对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过程、本课教学的得失及研训收获形成教学反思,并择机再次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检验自己的反思成果,与会教师则形成观课感悟。这样以现场教学实验的形式进行检验和创生,切实关注参训教师的成长需要,激发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贴近教学一线的动态教研,成了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当然,我们的区域联动教研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青年教师也还在不断成长,教研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都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方向。这里呈现的4则教学方案和而不同,各显其美,虽不算完美,部分言辞也可能有失偏颇,但这饱含着我们对“同课异构”教研形式的满腔热情和不懈追求。
《多变的色彩》教学方案一
执教:徐婷婷
仪征市胥浦中学
教材分析
《多变的色彩》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初中阶段的“设计·应用”与小学相比,教学目标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去掉了“简单”二字,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形成设计意识。从牛顿揭开光色之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本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也不系统,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完成从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客观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了解色彩所蕴含的情感要素。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加强创新意识,提升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感悟及其情感体验。
难点:多角度地运用色彩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和表达。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课前按八人—组围坐,分五组;
教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碎纸,胶水,iPad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图画本、固体胶等。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课前放松,学生欣赏由莫文蔚主演的以“寻找色彩”为主题的佳能相机广告的视频。
2.欣赏路虎越野汽车广告的视频,感受自由世界的广阔与生活的多彩。
【设计意图】学生提前来到美术教室,在正式上课之前播放高品质视频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自发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一、感知色彩,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每个人都想去旅行,看最美的风景。你想去哪儿?
课件出示文字:大自然图片的色彩给你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色彩源于自然,学生对身边的风景大都习以为常,广告中的奇境和色彩,自然引出本课课题。此外,美术课作为人文课程,需要有格调和内涵的素材来支撑和展现。
教师出示课题:多变的色彩(iPad多媒体展示)
【活动一】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彩色纸条粘贴在图画本上(要求粘贴在画纸的中央),说一说: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教师总结:颜色也各有各的性格。例如:红色表示热情……
欣赏名画中的色彩,感受色彩的情感
课件出示《红黄蓝的构成》《日出印象》《向日葵》《秋千》《幸福的魂灵》等名作,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及其在表达情感时所发挥的作用。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对色彩已有初步的了解与感知,此处舍弃让学生使用画笔调水粉色的常规做法,是出于高效课堂轻松教学的要求。色彩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采用名画讲解色彩的情感,是以高起点来组织教学,拉近了名作与学生的距离,也为学生接下来表现色彩的内容做铺垫。
二、观察比较,导思导学
1.揭示光色之谜,认识“牛顿色环”
出示教具“牛顿色环”。(找出三原色)
【活动二】寻找色彩游戏。让学生在红色水中逐步加入适量的蓝色水,分别呈现出蓝紫色、紫色和红紫色等。
2.寻找同类色、类似色和对比色
【活动三】找找你喜欢的颜色纸条的同类色、类似色和对比色,并贴在作业本上,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结合色环总结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相关知识点,并结合课件,示范用不同的色彩粘贴对应色块。
学生继续在自己作业本上完成练习。
教师巡视,及时展示较好或有些问题的作业,并进行点评与小结。
3.色彩三要素
A.教师提问:什么是色相?
【活动四】运用桌上彩色纸条做色相的渐变排列,例如,从红色渐变至黄色。
B.观察刚才的作业,说一说:什么是纯度?什么是明度?
课件出示四张纯度和明度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给人带来的感受。(生:纯度与明度的变化能给人带来色彩软硬度不同的感觉,例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等等。)
教师总结:有轻重和柔软感、节奏感、韵律感、空间感等。
C.说一说,可以怎样改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生:加入黑色、白色、灰色或其他颜色。)
【设计意图】本着“落实基础,突出美术特征”的思想,组织学生完成对色彩要素的质感认识,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真正理解,充分了解。通过色环、课件图片对比演示和学生动手实践,三管齐下,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的色彩属性,使用粘贴的方式简化调色步骤,突出学生的认知思维表现。
三、深度扩展,创意构成
在教室里创造最美的风景,完成足不出户的心灵旅行。
内容:集体协作,每小组发一幅4开纸大小的世界著名景观的线描稿。
要求:结合色彩明度纯度变化,运用同类色、类似色或对比色大小宽度不等的纸条粘贴完成色彩构成。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突出“旅行”的设计主题。引导全员参加,协作完成,享受使用新知识进行创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通过自然、清晰、简洁的学习过程,布置创意练习,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潮。
四、教学评价,品悟色彩
1.展示学生作品
2.每组学生代表自评,其他小组说说感受,教师从色彩倾向、色调、色彩知识的运用等方面补充点评。
【设计意图】评价这个环节,本着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原则,注重多元化评价,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欣赏”和“说”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寻找色彩
这是一次新鲜而多彩的旅行,希望同学们用眼睛去看色彩,用心去体会色彩,下节课我们会继续研究色彩,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并运用到生活中,让色彩为我们服务,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为后面更进一步学习色彩理论和熟练使用色彩打下基础。
《多变的色彩》教学方案二
执教:陶德静
仪征市第三中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同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色彩渐变方法,提高色彩运用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运用明度或色相渐变进行色彩创意设计。
难点:掌握色彩三要素的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分组:课前分小组围坐,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相关事宜。
教师准备:色彩渐变范画,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白色纸片、水粉颜料、笔、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课题
送花导人,展示图片:无色花一单色花一彩色花。(多变的色彩)一枝小小的花,颜色就有如此多的变化,大干世界更是丰富多彩。(引入课题:多变的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色彩对比,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色彩,从而认识到世界是充满色彩的。通过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顺利引入课题。
二、观察思考,探究学习
1.色光之谜——牛顿带领我们走进色彩世界
(1)让学生再次观察彩色花,研究其颜色的特点,为它起个靓丽的名字(如:彩虹玫瑰),从而过渡到彩虹的奥秘,引出知识点_一“牛顿色相环”。
图片演示著名的“牛顿色相环”。
教师:这些美妙的色彩来自于哪里呢?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这些美丽的颜色呢?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体会,再想象一下,此时是漆黑的夜晚,我们正坐在拉上窗帘的教室里
教师小结:是光的特性,色彩源于光,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帮助学生感受无光的世界。
(2)三棱镜动画演示“光的色散”。
教师小结:宇宙万物的色彩都来源于光。
2.在生活中寻找色彩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自然界中有什么现象印证了三棱镜折射的光谱现象?
生:彩虹、水面的油污、泡泡、太阳下的水雾喷泉
师:牛顿通过对光色的研究发现,在色光中存在着三原色(红、绿、蓝)和三间色。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色彩都是由它们组成的。
课件出示校园美景与去色图片,让学生感知对比。
师:如果没有色彩,我们的生活会多么单调啊!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我们作品中的色彩又是由哪些组成的呢?
(由色光三原色过渡到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3.在观察与尝试中了解色彩
(1)三原色、三间色
Flash动画演示三原色、三间色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回顾已有色彩认知。
色彩实验:学生代表尝试调色练习。
(2)色彩的特性(三要素)
根据色水混合实验,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其间的异同,找出规律,探讨色彩的特性即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并结合课本,了解相关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色水混合实验,自主探究色彩的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4.在合作中感知色彩
结合色彩三要素,师生合作,学生感受色相渐变、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
三、掌握技能,协作体验—一“我是小马良”色彩渐变练习
1.教师示范色相渐变
教师任选两色示范色彩渐变,边示范边讲解细节。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的画笔和水粉颜料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2.色彩渐变作品欣赏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针对性地欣赏渐变作品,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开拓思路,激发兴趣,为接下来的创作表现做铺垫。
3.色彩渐变创意设计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只色彩渐变的小海马,可是,它很孤独,因为它的朋友都失去了色彩。现在,请我们的小马良们除起手中的神奇画笔,为它们穿上美丽的外衣吧!
全班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主题进行创意体验。(为了增强趣味性,可以将小组分别命名为:海滩队,海草队、珊瑚队、海马队、章鱼队、七彩小鱼队。)
教师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培养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分组协作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的能力。作业的设置,让全班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作中来,共同体味成功的喜悦。
四、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1.作品共同展示
教师课前准备了以大海为背景的画布,作为全班学生作品展示的舞台;并将这幅大的作品命名为《美丽的海洋世界》。
2.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设计意图】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展示全班学生的色彩创意作品,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与同学分享。教师在点评时,注重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其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
(2)教师用色彩的理论评价分析作品,借助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搭配的理论知识(补色、对比色、类似色、同类色等)。
【设计意图】单独讲述色彩搭配的知识,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结合学生的作品,将其置于大的展示舞台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迅速了解色彩搭配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保持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五、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教师: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里,生活中的色彩有温度、有味道、有重量、有情感。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体验生活中的色彩,相信你们会发现更多的色彩奥秘。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色彩,让我们不断用色彩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自然因色彩而美丽,世界因你们更精彩!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多变的色彩》教学方案三
执教:杨瀚源
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同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主动使用色彩进行绘画,了解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了解不同主题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情感目标:理解色彩对绘画中不同情趣表达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
难点: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色彩的调和及搭配的技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纸,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水粉工具材料,双面胶、固体胶、铅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片欣赏:诗人的色彩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做—个游戏。这里有几幅图片,大家能不能为它们配上合适的古诗?(幻灯片放映图片,并配乐)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诗人用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身边五彩斑澜的美景的喜爱。大自然是迷人的,如画的风景是醉人的,我们被—个多彩的世界包围着,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今天我们—起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感受这些“多变的色彩”。(引出课题《多变的色彩》,同时播放音乐、幻灯片:自然风景、动物植物、生活中的色彩等图片)
【设计意图】学科是相通的,让学生从诗句中去寻找色彩,让他们感觉色彩的无处不在。图片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温故知新,了解色彩
1.回忆交流小学阶段所学色彩知识,让学生回忆旧知、联结新知。
(1)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教师将红、黄、蓝色块直线排列在黑板上)
(2)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教师将橙、绿、紫色块直线排列在黑板上)
(3)你们知道这三间色是怎么来的吗?
2.探究合作,了解色相。
小组内学生任选两种原色,自己调—个间色。(1)全部是橙色的同学将所涂色块比比、看看,—样吗?为什么会不—样?(2)这些颜色看上去各不—样,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第—个要素:色相。我们只要往一种颜色里加入另一种颜色,就改变了这个颜色的色相。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来变个小魔术。(教师将前面黑板中排列的色块直线排转换成圆圈,引出“牛顿色相环”)(3)这样排有趣吧?这可不是老师的创造,它可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发明的。(介绍“牛顿色相环”)
3.交流、欣赏,感受色彩的明度渐变。
教师: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色块比一比,每个颜色的明度—样吗?那么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明度?(2)怎样改变—个颜色的明度?
小结:颜色浅则明度高,颜色暗则明度低,通常用加白或加黑来改变色彩的明度。
4.自主探究,了解色彩的纯度。
(1)什么叫纯度?原色和间色都是纯度最高的颜色。
(2)如何改变—个颜色的纯度?加黑色、灰色和它的对比色。(结合色环介绍对比色的知识)
教师小结:这些颜色真调皮,还真是多变呀!的确,画家们正是因为掌握了色彩多变的特性,才能够画出这么美丽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提问交流以及调色游戏,提取已有色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素。本环节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实践得出对色彩的认识,硬塞的知识学生永远接受不了,而换一种方式,学生能轻松接受新知。
三、感受色彩,欣赏作品
感受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感受同—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情况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色调。
教师(课件出示各个不同时间段的教堂图片):大家熟悉的西方画家很多,莫奈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他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他的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画家通过仔细地观察,敏锐地捕捉到阳光在不同时刻投射到教堂粗砺的壁面上所产生的光色效果,从而写生完成的。画家用不同色调表现了清晨、正午和黄昏时刻的卢昂大教堂,将转瞬即逝的色彩变化凝固在画面上。
【设计意图】结合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感知和掌握色彩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莫奈这个系列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找到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四、合作体验,感知色彩
1.教师出示一张画,分别出示原作和该画的色彩分割效果,然后提问:我们能不能也像这样,用色块来表现—幅画呢?(幻灯片放映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演示,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运用色彩,理解绘画与设计中色彩关系的基础知识,了解为了表达不同的主题,作品所采用的色彩表观技巧。
2.学生创作
教师:请同学们每小组任选幻灯片中的一张图片,用色彩分割的方式表现图片内容。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1)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图片认真思考,小组内仔细分工,要求色块数量不得少于16块;(2)完成色块后,将色块根据图片有序地贴在铅画纸上。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色彩知识,培养色彩运用能力;通过分组协作练习,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分工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教师点评时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色彩感受及对色彩运用能力的评价。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每天都在感受色彩的变化。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以点带面,使学生真正体会色彩的无穷魅力:色彩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色彩丰富而美妙。
《多变的色彩》教学方案四
执教:魏伟
仪征市马集中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同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探究色彩冷暖、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等基础知识;感受色彩运用的奥秘,并尝试用色彩表达情绪。
难点:理解色彩变化的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示范用水粉工具,背包形纸片;
学生准备:水粉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教师:想旅行吗?想和什么样性格的人—起去?请学生在课件展示的各种颜色背包中,选择—个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根据学生所选背包的颜色,猜测他们的性格特点。想—想,刚才老师是通过什么来猜测性格的?——颜色。不同性格的人往往对颜色有许多特定的喜好,这是因为色彩能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联想。今天,我们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跟着老师—起游走在多彩的世界里,去探寻色彩的奥秘。(板书:多变的色彩)
【设计意图】从热播的《花儿与少年》的旅行类节目获得感触,以组团去旅行为切入点,游戏激发学生探索色彩知识的兴趣。这样的导入方式有情境、有游戏、有互动,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本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板块学习,感悟色彩
教师:首先,来到“色彩大本营”(起点),了解一下这次旅行的行程安排;然后,再以“暖色俱乐部”“中性色俱乐部”“冷色俱乐部”的顺序,依次游览参观不同的景点。
【设计意图】给出本课的基本规划,让学生沿着教学设计的目标去深入,同时提供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这样的设计让课堂更开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色彩大本营”——认识色相环的构成
教师:“色彩大本营”是个成员众多的欢乐大家庭,但里面有3位元老级色彩被人们称为“三原色”,它们是红色、黄色和蓝色。“三原色”中,每两种颜色相互混合,就产生了间色(分别是橙色、绿色和紫色),以及由此产生的6组复色(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一绿、黄—绿等颜色)。这些颜色共同构成12色色相环。
教师:“色相”即色彩的不同相貌,它是色彩的特征。
【设计意图】这段内容设置的目标是回顾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三原色及12色色相环的构成。以课件展示的方式做介绍,也可以做成教具,逐一演示粘贴展示。这些内容学生已有一定了解,通过直观简洁的介绍以突出知识点即可。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青、蓝)和中性色调(紫、绿、黑、灰、白)。课件展示色环中色彩冷暖的划分。
(1)暖色俱乐部
A.音乐联想:一段音乐见面礼《喜洋洋》,邀你走进暖色世界,你能联想到什么颜色?(红)
B.暖色大联想:红色奔放的斗牛舞,黄色热情的桑巴舞……
教师适当总结学生的联想,归纳具象和抽象的色彩表现语言,用PPT展示。
C.任务考察:用色环中的色彩为旅途中的家布置一个热情而温暖的房间。(小动画填色游戏)
小结:可以改变卧室的灯光、被套、窗帘、墙壁等大面积色彩,用明亮的黄色、充满活力的橙色、富有激情的红色等较有活力的颜色。但色彩过于鲜艳刺激不舒服。思考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展开对色彩的具象和抽象的联想;再通过填色游戏,将色彩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设计乐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入中性色的知识。
(2)中性色俱乐部
A.介绍中性色(无彩色系):黑、白、灰。中性色和其他颜色混合,可以改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B.尝试加入中性色解决房间配色问题。(课件展示色环明度渐变表)
以布置房间为例,说说可以选用哪些色彩搭配。(明度变高,色彩朦胧淡雅;明度变低,深沉稳重,充满层次感)
揭示明度概念:色彩的明暗(深浅度)。
颜色有了深浅变化,色彩也不像原色那么鲜艳了,色彩的纯度也发生了变化。
揭示纯度概念:即色彩的饱和程度。原色最纯,间色次之,复色不纯。(课件展示色彩纯度渐变表)
C.中性色风景欣赏。
课件出示一组草原风景:(1)清晨——明亮的色彩;(2)中午——鲜艳的色彩;(3)夜晚——灰暗的色彩。
教师小结:不同纯度的色彩组合,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时间感。
【设计意图】以解决前一环节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添加黑、白、灰,了解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这是这节课的重点,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体验。将知识融于生活实践,很自然地归纳知识点,避免了生硬的平铺直叙。展示一组风景图片,加深对色彩纯度的感受,也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
(3)冷色俱乐部
A.小组讨论联想:冷色包括哪些?冷色旅行地点有哪些?(亚马逊、从林、澳大利亚蓝色海岸线……)
B.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利用冷色的实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色彩运用,将知识联系生活,渗透色彩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三、色彩创意,表达情感
教师:色彩旅行中,颜色带给我们许多联想,结合你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旅行中的心得体会,运用色块和简单的图形完成—幅具有个性和情感的色彩作品。
(教师给小组发放色彩情绪参考资料,给每个学生一张背包形纸片)
作业要求:(1)运用色彩知识,变化色彩的明度或纯度;(2)作品的笔触要有大小、长短、疏密等节奏变化;(3)用时10分钟;(4)表现结束后,把你的情绪用一两个词归纳,写入作品中,与作品融为—体。
【设计意图】用背包形作业纸,将有情绪的色彩表现在上面,形成丰富的旅行感受。这既是课堂色彩知识的练习,也是有趣的作品设计。
四、赏析作品,课堂评价
1.小组互评: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欣赏,并通过颜色联想旅行者的心情。
2.自评:每组选—位代表进行作品介绍自评。教师提示关键词,请画者本人用较专业的色彩术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3.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互相学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联想、感受与鉴赏能力。请学生用美术语言进行评价,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归纳和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今天的色彩之旅到这就要告—段落了。在各个旅行地,我们不仅享受了美景、学习了色彩的知识、了解了色彩的心理学,还懂得了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尝试着从心理学、美学等方面,多角度地关注色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我们能在美妙的色彩中享受每一天。
作业展示:将心情背包贴在教室里进行装饰展示。
【设计意图】作品展示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作品的尊重。由于时间的关系,将这一环节放在课后完成,既是对课堂总结的补充,又是知识的延伸,还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