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再思考——观《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所感

  • 投稿菩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09次
  • 评分4
  • 20
  • 0

钟维斌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丁琳 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

作者简介:钟维斌,男,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邮编:443000

丁琳,女,中学一级教师,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邮编:443000)。

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已不是一个什么新鲜话题,它是以学校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美术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为目的,重构美术国家课程的动态过程,是在课程标准既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环境提供的美术课程资源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美术发展需要的课程开发活动。全国各地的美术教师们都在智慧地实践着。三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优质课现场课展示就是很好的验证。“2014年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共38节优质课进行了现场展示与评比。让笔者感受最深的便是参赛教师们大胆地对美术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处理,展示了一节节富有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美术课。如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实验中学陈伟骏老师执教的《侗乡稻草龙》、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三中学贾玉婷老师执教的《新疆人物捏塑动画的摆拍》、广西南宁市云景路小学许庚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铜鼓》、上海宝山区泗东小学许佳君老师执教的《老厂房的新变化》、四川成都市金泉小学张勤老师执教的《汉画像砖的艺术魅力》,等等。这一现象促使着作为一线教学的我们思考着。

关于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的思考,笔者曾在2013年《中国美术教育》上撰文进行了简单论述与思考,下面再以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何欢老师执教的《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为例,谈谈关于这一问题的新思考。

案例描述

本课是自编课题,属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两个学习领域。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型、材质、装饰和色彩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价值。因此,本课以绵阳市安县龙隐镇为对象,通过欣赏和探究,让学生了解龙隐镇的建筑特点和人文风情,感受龙隐镇的文化底蕴,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龙隐镇的美。本课的教学始终围绕龙隐镇之美这一个点来进行设计,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一、观看电影《王保长》片段,欣赏龙隐镇风貌。揭示课题——《品味古镇·漫步龙隐》。

二、图片展示龙隐镇街道风貌,教师语言介绍,学生欣赏、初步感受龙隐镇的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龙隐镇有哪些功能的建筑。

三、出示龙隐镇建筑与现代城市建筑图片(图1),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建筑风格有何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重点欣赏龙隐镇建筑之美:1.造型美,2.材质美,3.装饰美,4.色彩美,5.线条美。(图2、图3)

四、引导学生欣赏龙隐镇的人文风情之美,使学生明白龙隐镇的魅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建筑之美,还体现在它的人文风情之美。

五、学生实践:根据主题内容和创作方式分工合作,创作实践。

六、作业展评:学生自评:观察各个小组的作品,选出最佳作品。小组互评: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评:获得票数最多的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七、拓展阶段(略)

思考一:树立课程意识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前提

课程意识,是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包括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学者肖川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也就是说,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地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等等。而这又要求教师应当首先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怎样的?教育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就远远不只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开设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等等。因为,教育不只是—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

何老师执教的《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就是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四册第13课《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为依据,结合绵阳本土美术资源进行拓展重构的课程内容。如果何老师没有课程意识,她就不可能从国标教材中的某一内容中创生出本课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发现身边的课程资源。

我们的教师在进行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提出自己的困惑:“我们身在城市,没有什么资源可利用”,“我们农村学校偏僻,没有什么资源可以挖掘”。笔者认为,资源无处不在,缺少的不是资源,而是教师自身是否有课程意识,是否有发现资源的眼光。因此,教师自身树立课程意识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前提。有了课程意识,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资源,—切都有可能成为课程教学的资源。

思考二:“框内做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原则

在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既实现了美术国家课程的目标,又充分体现了学校自身的特色,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仔细研读何老师《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何老师所设定的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十分吻合。浅略分析如表1。

“新课标”中的目标设定比较宽泛,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分解细化,使之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表1中教学目标的设定紧扣“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分目标,再到学段目标,再到结合校情、学情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将“新课标”这个国定标准比作一个“框”,那么,我们所进行的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就必须在此“框”内“做事”,必定要遵循本课程对国民培养目标的定位,而不能偏离“新课标”中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学段目标,更不能“另起炉灶”。一些教师将“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理解为校本课程,具体表现有:在目标拟定时完全脱离国家课程标准,随意降低或拔高目标要求,等等。这是由对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误解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国家课程的结构、课时、目标等各方面的落实,然后才能根据学校和地方的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灵活处理。这是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原则,违背此原则,我们的实践将会“南辕北辙”。

思考三:教材处理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策略

国标教材是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经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法定文本。但国标教材的编写专家们不可能考虑到各校实际情况,因此,自然要求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国标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这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策略。所谓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国标教材,对其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增减和加工,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其特点是,“以校为本,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老师为主力军,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载体”,也就是对国标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或“重新建构”。

所谓国标教材的“二度开发”,是指在不改动国标教材编写体系和体例、不改变国标教材的基本特点与风格的前提下,对其文字、图片等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加、删除,使之更加符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要。而国标教材的“重新建构”,则是指以国家课程标准的目标为编写准绳,遵循国标教材的编写体例,自主选择图片、文字内容,并对相关的图片与文字内容进行组织编排,使之在符合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的同时,适应教学需要。

国标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在具体呈现方式上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图文式,也可以是活页式。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其最终目的是方便教学,不能仅仅为了让教材的样子好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表面文童。

思考四:有效教学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最大目标

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本学科的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如果在教学实施中依然是老观念、旧套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即使有再好的校本化教材处理与呈现、再丰富的课程资源,采用再高明的教学手段,最后的教学依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在本课教学中,何老师用先进的课改理念驾驭全课教学,这一点值得赞赏学习。在开课时,她采用了视频欣赏、激趣入课。在课中,她选用了对比、讲授、分析、欣赏、引导探究、自主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龙隐镇建筑之美;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去了解龙隐镇建筑的人文风情之美;采用小组合作的创作方式,更加深刻地体验感受龙隐镇的美,使本课的教学十分有效。假想一下,如果该课教学老师采用的依然是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讲一节课的方式,学生一定是昏昏欲睡,再好的资源学生也会觉得味同嚼蜡。所以,在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统领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贯穿全程,只有这样,有效教学的目标才到达成。

结语

三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优质课现场评比如同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巴想碰撞的舞台。我们需要不断反思。以上的品课只是个人的思考,还需深入,更期待得到方家指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