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由一次课堂“意外”引发的思考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15次
  • 评分4
  • 87
  • 0

王妍妍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小学

作者简介:王妍妍,女,小学二级教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小学,邮编:257000。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面对一些课堂突发状况,也许能比较自如地去处理,但到大型展示课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授课教师在上展示课时,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台下的评委和观摩教师身上,生怕自己的课堂不完美而影响他们对自己课堂的评价。由于授课教师在意的是怎么把这堂课呈现好,因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本身的关注,使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是为展示而展示,失去了教学本来的意义。笔者认为,无论展示课还是常态课,教师都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

2013年6月,笔者执教了教学生涯的第一堂市级小学美术展示课《花手帕》。第一次在台上,面对台下几百位老师做自己的课题展示,紧张的心情可想而知。虽然之前笔者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还是生怕出纰漏。可意外还是发生了:在导入环节刚结束,将要进入到认知环节播放视频时,电脑突然死机,视频无法播放,台下顿时唏嘘声_片,老师们纷纷议论着。当时笔者也顾不了那么多,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管怎样都要将课堂教学进行下去,完整地给孩子们上完这堂课,于是,笔者当机立断,对教学环节进行了适当调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带来的染纸花灯上,利用范作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想一想,这些有规律的图案是怎样制作的呢?”学生马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已经不再关注刚才的突发状况,等学生总结出制·作方法的时候,工作人员已将故障排除。“同学们,刚才你们总结出的就是染纸的基本方法,染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让我们—起了解一下。”就这样,把学生引入到观看视频环节,整个教学没有因课堂“意外”而受到任何影响。

之前,笔者一直认为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遇到意外情况,有可能会不知所措,可自己却能从容镇定地处理好这种突发状况,原因何在呢?这促使笔者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进行了一些思考。

思考一: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

要想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而不是单单对教材的熟悉。因为教材的确是教学内容,但并非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来设计的。

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美术课摆脱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能力;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有了这—理念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有了动力和方向。

其次,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脱离学情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既有知识与技能水平的精准分析,不仅能使教师“教”的过程得以升华,而且可以使学生“学”的过程更加完美。

再次,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并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如,笔者在《花手帕》的备课过程中,研究了课标、课本、教参、学生情况、课堂预设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相关知识进行了再学习。针对染缬工艺的产生与发展,从它的种类到它的制作工艺,从纸张的出现再到民间染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等等,在与之相关的工艺和历史知识方面,笔者做了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收集并有效组织这些教学素材,能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和创作中有效打开思维,引发情感共鸣,为其创作带来勃勃生机。正所谓“想给学生—杯水,那么,首先你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对相关知识有了丰富的储备,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同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思考二:了解学情预设问题

实践证明,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备课时,应当多为学生考虑,坚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和对问题的充分预设,有利于教师应变能力的提高。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方面要做全面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想动向。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可以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可以是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学生在自学、预习中遇到的典型而又普遍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通过跟学生对话而发现的新问题。

其次,预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学生完成任务主要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产生什么样的困惑和疑问?针对学情,教师要做出冲突预设:当自己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又该如何作答;若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又会怎样回答;若学生—时回答不上来,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预设的这些冲突,应当是教学过程确实可能出现的,而不是教师想当然的、对学生来说却是“高不可攀”的。归根结底,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认知水平、思维特征、兴趣爱好等的了解,是教师有效地“预设问题”的重要前提。

思考三:灵活解决课堂问题

1.多媒体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

记得在一次观摩省美术优质课比赛中,有一位教师由于精心准备的课件因某种原因无法正常使用而中断教学长达30分钟,直到工作人员修理完毕后才继续进行。而在这半个小时里,小学生们坚持了几分钟之后就坐不住了,有说话的,有玩橡皮的,更有在桌子下面偷偷打闹的,秩序几乎失控。等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教师重新开始上课时,学生已经不在学习状态了,因为他们的学习思路被打断了,学习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更不用谈教学效果了。

可能有人会说:要讲的东西都在课件里呢,课件不能播放,怎么讲呀?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本、教具、范作等资源,将它们结合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之中,进行有效利用,让它们服务于课堂,这样做—样可以达成教学目标;或是随机应变,适当地调整教学的环节。总之,切忌过分依赖某一个教学资源。巧用身边现有的教育资源,同样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灵活应对课堂生成的问题

在备课时,有些问题是教师无法预设的。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答非所问,很多教师的对策通常是转移话题或避而不谈。其实,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如果处理得当,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反而会使之变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笔者在网上曾看过这样—个案例。—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问:“请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些学生分别引用了鲁迅、李白等名家的诗词名言进行回答。接着,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教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他:“是谁说的?”他没答上来,其实是不好意思说是自己说的。同学中间有人发出了哄笑声,更令人遗憾的是,教师既没有鼓励他说出来,也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从而错失了—个引导的绝佳时机。教师往往把学生这种答非所问或是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表现,一概视为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在公开课的时候,往往置之不理;而在日常教学中,甚至会予以斥责。如果上面这个案例中的教师有一种把握教育时机的意识,那这堂课的效果就会增添不—样的色彩。比如,凤司同学们:“为什么笑呢?大家不认为他的回答很独特,很有勇气吗?或者,我们可以为他的勇气鼓掌。”这样既保护了这名学生的自信心不受打击,还能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知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的原因,就是怕答错了被同学取笑,而这位教师所遇到的,是多么难得的一次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勇气的教育机会啊!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把握好教育的时机。

课堂应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与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密切联系。但只要做到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孜孜以求,以及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就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从而建构生动、高效的美术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