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关于构建“有温度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投稿带月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92次
  • 评分4
  • 32
  • 0

胡映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三小学

赵琴琴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教育研究室

作者简介:胡映春,女,小学高级教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三小学,邮编:830000;

赵琴琴,女,中学一级教师,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教育研究室,美术教研员,邮编:830000。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用温暖孕育智慧,用温暖点燃情感,用温暖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度,这就是教育的追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美术课程的性质中新增了一条“美术课程强调预约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愉悦”是让我们美术课堂“升温”的导火线,那么,一节令学生愉悦的美术课—定是有温度的。以鲜活的生命为载体,以有温度的人文关怀为支撑,成就有温度的生命课堂。笔者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中,知识经过教师隋感和心灵世界的加温,尊重学生的生命自然成长规律,给生命以温度,让师生彼此的心灵都能在课堂上体会到对方的温暖,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存在感,这应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现将笔者关于“有温度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成果与同仁们分享。

“有温度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部曲九步走”。(图1)第—部:有温度的教学情境设置(“预温”一“升温”一“保温”三步走);第二部:有温度的文本创作素材运用(“育温”一“积温”一“聚温”三步走);第三部:有温度的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温”一“调温”一“恒温”三步走)。

一、有温度的教学情境设置

有温度的教学情境设置,对于教师来说是—个理性的过程,通常采取的是教学情境“三步走”形式,即:预温在课前—升温在课中—保温在课后。

人民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过:运用丰富的手段创设生动而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儿童依靠直觉而逐渐获得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这一学习过程的思维活动,包括记忆、联想和想象,都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成为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学习经验。因此,利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感知、体验和创造生动的视觉形象提供了温度适宜的土壤。

一节课的导入环节是“预温”的最佳时期,做得好便能将温度传递到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课例均选自该套教材)第4册第8课《出壳了》一课,此课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破壳而出的小动物,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课的导入引人人胜:一上课,教师抓住时机,快速板画大小不一的卵,有土坡、有杂草……并告诉学生一个个小生命即将“孵化”出来。在学生充满期待时,教师—边在蛋壳上画上裂纹,—边说:“听,这个蛋壳里有声音了。”于是教师和学生—起睁大眼睛、静静聆听“蛋壳裂开的声音”。可是,教室里并没有声音,所以教师用手去重重地敲黑板上的蛋壳。学生见状,立刻阻止说:“老师,轻点,别弄疼了小动物。”教师用手去拽小动物的腿,另—个学生说:“别动,要让它自己出来,否则它活不下来。”学生和教师都屏住呼吸去等待—个生命的诞生……在接下来的教学情境的“升温”环节里,在教师板画一只老鼠偷蛋时,学生们的表情非常愤怒;而当一条蛇爬到树上去吃刚出壳的小鸟时,学生们又紧张起来,并积极想办法化解危机。有了这样的积极情感参与,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在情境中被激发出来了。(图2至图4为《出壳了》一课的部分板画)

从心理学角度上分析,人只对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自己曾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东西怀有喜爱之情。那么,要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就要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而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他们对课堂的喜欢程度就越深。因此,根据学情巧妙设计有温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才能使他们对课堂的主人翁意识更强,对课堂的热爱程度更深。

又如,在七年级《漫画》一课的“保温”环节,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唐朝有—位大诗人,他白天去游山玩水,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夜晚回来后,还要洗全家人的衣服。衣眼那叫—个多啊!在月光下,他整整洗了—夜……这位诗人叫什么名字呢?”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运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快速画出一位穿着古装的诗人洗衣服的情景。学生立即猜出了“李白洗—夜”同“立白洗衣液”的谐音。诙谐、幽默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对漫画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用漫画表达故事情节更是体现了教师美术专业基本功。此环节的设置,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方法引导,也能让学生在课后保持对漫画创造的持久兴趣。

教学情境设置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行为,往往随机生成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与课题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并进行有效链接,让学生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对知识的好奇心不断增强,逐步演化为对知识探究的热情,以此保持学生内心隋感的温度。润物无声的“预温”,自然而然的“升温”,持续探究的“保温”,滋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对情感的投入。“预温”一“升温”一“保温”环环相扣,节节升温,让课堂充满热情,确切的说是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这样的“三步走”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加明显,能力的培养更加有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美术是情感的艺术,美术教育是诉诸于情感的教育,美术教学过程更是隋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因此,情感要素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仅“比知识技能更重要”,而且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因此,笔者在处理教学内容时,紧紧把握情感这条主线来创设情境,使师生与教学融为一体,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营造“温度适宜”的教学氛围和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有温度的文本创作素材运用

文本需要借助阅读来完成知识与情感的传递,并在传递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画面感、节奏感……这—切的形成都有助于美术创作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吴作人、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等艺术家,他们对写作也非常擅长,曾出过诗集、画论等;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阅读经历绝不比—般人少。在日本,小学阶段要求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能力。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也已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为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他们从知情统一、教材情感因素的挖掘、情感功能的发挥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至于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停留在“借助别人的改变,来改变自己”,而应勇于主动出击,从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文本的设置,提升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拓展学生艺术创作素材,点燃他们的艺术思维之光。

要做好文本设置,需要同样做好育温、积温、聚温三方面的工作。育温,也就是文本的自读和精讲,培育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走入文本,通过文本积累知识,感受文字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积温,就是通过阅读的日积月累,不断积蓄美术创作素材,激活美术创作的动机;聚温,就是将积蓄的文本素材,进行选择性地整理、归类和甄选,为完成后期的美术创作奠定内容和题材基础。其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语文阅读与美术体验的链接:(文本)自读—精讲+(美术)感悟—实践。

例如,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语文和美术老师共同选择以“爱”为主题,以绘本故事《长大做个好爷爷》为辅助读物,在“育温”环节中,语文老师和学生们采用先自读再到精讲的教学模式,学生认真体会熊爷爷说的那句话:“生命就像—件珍贵的礼物,千万不要浪费哟!”此时此刻,学生和小小熊一样深深沉浸在对爷爷的思念当中,学生受文本中故事情节的影响,情感逐渐升温。

“积温”环节中,美术老师所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文本传递的情感来点燃学生用画笔创作的激情。美术老师接着语文老师的话边讲边画:“小小熊一定会听爷爷的话,它来到和爷爷一起呆过的树屋上思念着爷爷。”快速画出树屋的造型和小小熊的样子后,老师说:“你还记得哪些小小熊和爷爷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吗?请到黑板上来画出来。”当孩子们争相走到黑板前板画时,有一个平时不爱带工具、不太爱发言的男生突然举手说:“老师,我爷爷在的时候也是和小小熊家人一样经常围在—起聚餐,现在再也不可能了。”说完,他的眼睛红红的。这个男生的情绪让所有在场师生心里都为之感动,老师的眼泪也情不自禁涌出眼眶,他对这个男生说:“孩子,我和你一样,我再也吃不到我妈妈做的饭菜了。”随后,他在黑板上画了一颗心,心里住着一个妈妈,用绘画表达心中对母亲的思念。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进入“聚温”环节时,教室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再一次地感悟到“生命就像一件珍贵的礼物,千万不要浪费啊”。“爱与感恩”从没有像这一刻那样强烈而又深刻地刻印到学生心中,没有口号,有的只是学生点线面化成的饱含深情的画面。(图5至图7)所有孩子都明白了,“—个心中有爱的孩子长大了能做—个好爷爷”。

有温度的文本创作素材设置,让学生内心情感荡漾,思维被激活,设计的画面内容丰富,有自己的亲人、有好朋友、有可爱的小动物、有老师。有—个学生画的是地震时老师为学生撑起生命空间……这种借助阅读用美术形式来表达的课堂教学模式,点燃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发现、去感受,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创作。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中得以真正实现。美术“综合·探索”领域与其他学科的连接也在这里架起了桥梁。

三、有温度的师生互动

“温度”能带来创新的力量,但还需要借助灵活有效的师生互动来实现。有温度的师生互动需要通过加温—调温—叵温这“三步走”来实现。

加温——当学生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的时候,必须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调温——当孩子的兴趣不在关注点的时候,当孩子盲目自信、艺术创作时眼高手低时,需要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恒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保持恒久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学习难点并帮助他们突破。孩子持之以恒的创作热情,需要更多的文本阅读、人文素养、美术技能、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来支撑。

有这样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想:这次我_定能赢。于是,只见北风怒号,气温骤降,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以抵御北风的侵袭;北风越吹,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而南风则不同,它徐徐地吹,暖暖地吹,行人觉得温暖,于是解开衣扣,脱掉大衣来享受这和煦的春风。

南风与北风都想让行人脱掉大衣,采取的方法不同而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故事告诉我们—个深刻的道理:亲切的语言、耐心的态度、真诚的关怀远胜于责骂与惩罚。这就是“暖教育”的魅力。

五根手指有长短,同样,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那么出色。因此,做—个有温度的老师是多么受欢迎。四年级的—位男生长得像女孩一样,他的妈妈把他当女孩子养,于是爱哭成为他的“强项”,同学们都嘲笑他,他也很自卑。老师却发现他的—个优点:爱画画,尤其做刮蜡版画,点、线、面转换得非常好。于是,教师将他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这使他的自信心倍增,从此越画越好,每—件作品都追求精致,渐渐成为同班同学甚至是整个年级关注的对象。同学之间的关注让他对绘画充满激情,并在五年级时成为全年级第—个拥有自己画册的人。更令他激动的是,在2013年底人美版新疆地方教材编写过程中,他的作品被编入了教科书中。(图8至图11)

还有—个孩子也很特殊。他常常会在班上打人、撕他人的书、脱自己的衣服、光脚在教室乱跑……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这个孩子应该被送到特殊学校。在美术课堂上,当他折断正在画画同学的铅笔时,无奈的老师只好找出—块糖来,没想到吸引了他。老师见状,试着递给他一把转笔刀,说:“你把刚才折断的铅笔给他们削好,这块糖就是你的。”没想到他真的去做了。于是老师立刻把糖剥给他,同时递给他一张纸,说:“和同学们一起画画吧,画得好给你展览!”他听懂了,—块糖成为老师和他沟通的桥梁,他露出了微笑,因为美术老师没像别的老师那样对他皱眉头或者训斥他,甜甜的糖块成为他画画的动力,老师的耐心传递给他的是脉脉的温情。

师生互动中教师行为是主动的,特别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在讲课中常用的有:你说得真清楚……给你一个大拇指……再给你一个大拇指……你真棒……你们真聪明……你的手真巧……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发现真棒……谢谢你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越来越喜欢你了……等等。总之,根据不同个体,教师的评价语言绝对不能千人一面,而且还要有针对性、指导陛,让学生在激励性的评价中有所收获。

四、结语

教育是一门温暖的科学,温暖自己,温暖学生。它就像小火煨汤,精心熬制,慢慢炖煮……最后,那种特有的香气就会弥漫在你的生命周遭,贯穿你的生命全程。一名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有温度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爱心和温暖的情怀。做—个温暖心灵、点亮人生的教师,才是最幸福的。叶澜教授提倡“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儿童,需要用爱去关注他们,用心去激发思维的火花。教师要有激情,要有“爱满天下”的心,课堂才能精彩,人生也才能精彩;课堂上、生活中都要有这样的温度,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到幸福。

美术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打造有温度的高效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让教育在这里持续升温,从关注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变到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这—跨越一定离不开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在这样有温度的课堂中,既发展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又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变得更优秀,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胡映春,《出壳了》说课稿[J].中国美术教育,2013(1).

[4]杨四耕.教育是一门温暖的功课[J].今日教育,2013(1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