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刘晶,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美术教师,邮编:100037。
美术差异教学,即在班级化的美术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智力、兴趣、学习风格,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为不同的学生主动设计并组织灵活的、弹性的、差异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尊重、欣赏、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差异,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美术教学的前提,是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差异和真正需要,首先需要进行差异测查。根据对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差异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主要在知识基础、智力、兴趣和学习风格方面存在着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做了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可采用多种测查方法收集相关信息,依据分析结果实施相应的微观差异教学策略。
所谓微观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做出的系统谋划及采取的具体措施。笔者针对美术教学中学生差异的表现,概括总结出知识基础、智力、兴趣、学习风格这四种因素是导致学生产生美术差异的主要原因。从笔者设计的关于美术实施差异教学现状的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以及对教师的访谈来看,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多集中在学生已有的准备水平差异、学生的兴趣偏好差异和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上。卡罗尔·安·汤姆林森( CarolAnn Tomlinson)认为,“如果学生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和理解力(准备水平)相当,或者学习任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兴趣),以及如果学习任务能鼓励学生以偏好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进行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的准备水平、兴趣、学习风格是产生差异并影响学生进行有效美术学习的主要原因(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和智力可以归结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笔者认为,美术差异教学的微观教学策略应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整个实施过程,并且要体现出教学与学生的准备水平、兴趣、学习风格的匹配程度。美术差异教学,正是应该通过最大程度地将教学与学生的准备水平、兴趣、学习风格相匹配,来保障大多数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实现以美术差异教学促进不同学生自主、持续、全面发展的目标。
为此,笔者就如何实施美术差异教学,即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围绕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兴趣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等展开教学策略研究,并提出以下三种微观差异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生准备水平差异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在本文中,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具体是指每个学生带入课堂的已有的美术知识基础和审美能力的差异。美术知识基础包括美术知识和技能,美术审美能力重点是指美术视知觉能力、美术想象能力、美术形象记忆能力、美术情感反应能力、美术创造能力等。这些知识和能力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产生个体差异并影响个体发展。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平衡器”,并调节其“按钮”的位置,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要,直到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基于学生准备水平差异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准备水平的前测结果,设置挑战性的教学目标供学生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统一的集体教学和同质分组、异质合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层递式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学生间有效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分层作业的成果展示和分层动态评价,让学生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感。
(一)制定“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在行为之前能够对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测,而这种预测,也就是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正是在预期目标的指引与鼓励下,人的行为才有了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在行动中洋溢着追逐目标的渴望与激情。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测。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具有预斯性、生成性、整体性和可测查性。
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得知当下的美术教学目标常常是根据学生平均水平制定的,这样,虽然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但也会导致一部分美术潜能突出的学生得不到发展,而一些美术学困生又会倍感吃力。久而久之,这两种学生都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因此,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应该体现差异陛,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要求。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正是考虑到了以上问题。他提出了不同水平的思维,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笔者认为,利用这6种不同水平的思维,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同时,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认知结构不断改造扩展的过程。而认知结构的改造与扩展必须通过学生与外部情境产生交互作用,发生思维活动。“挑战性”目标的实质在于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通过思维活动促进外部知识与内部认知结构产生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此外,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发展目标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每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一样,因此,“挑战性”的目标必然是照顾差异的,并且只有在对每名学生的学习都构成挑战时才会有意义。
笔者认为,在美术差异教学中,“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的差异,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置供学生选择的不同层次的目标,提供多种水平的挑战,从而促进学生超越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引导学生以较高水平的思维进行美术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性学习目标。
以布鲁姆目标分析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同时,按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笔者将基于学生准备水平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每个维度的目标设计成梯度式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水平。
知识与技能维度包括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迁移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性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做到初步领会和掌握;提高性目标,是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与技能拓展运用;发展性目标,是在实现了前两个目标之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过程与方法维度包括结构化目标、半开放式目标和开放式目标。结构化目标,是指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常态按部就班地接受美术知识,教师以统一教学的形式使其了解和掌握美术学习的—般方法和步骤。半开放式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美术学习的方法,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独特性。开放式目标,是指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美术准备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参与探究,总结出各种学习美术的方法和步骤,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包括单一发展目标、多项发展目标和全面发展目标。单一发展目标,是指学生能够获得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多项发展目标,是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认定的九种能力,通过参与美术的学习可以唤起和发展其中的多项能力使之多元化发展。全面发展目标,是指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主体性参与美术活动,建立美术与其他领域的密切联系,并使之得到全方位发展。
根据以上具有一定梯度性的目标设置,不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统一实现,又能给美术基础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创造一个扩展和延伸知识的空间,营造以超越自我为目标的学习氛围。
(二)提供不同水平的学习资源,设置层递式的教学任务
由于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体验不同,本年级的课本和资料就不可能总是适合所有人。而在实际美术差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不同水平的学习资源,增进学习内容与学生准备水平的匹配程度。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三:1.教师可以收集多个版本的美术教材、杂志、报刊等有关书面、图片资料;2.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资源库;3.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自主开发相匹配的美术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此外,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析学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水平的美术学习资源应围绕基础到迁移、直观到抽象、简单到复杂、优势潜能到潜在潜能中的任意一方面展开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准备水平的需要。
(三)同质分组、异质合作的交替运用
在进行统一集体授课的同时,还应注重多种教学组织综合运用。在小组学习中,有的是将水平接近的学生编为一组,进行分层学习;而有的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编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笔者认为,上述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应该联合交替使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1.隐形动态分层
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美术差异教学的实施中可采取隐形分层的策略。教师根据前测对学生的准备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层次水平不公开,也不会以此给学生排队。由于学生处在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并且学生的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因此,要动态、发展地看待学生的水平差异,灵活地进行匹配,这就是动态分层。在美术活动中,如果学生取得了进步,就应允许他们从一个小组转到另一个小组,以便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
2.异质合作
采用异质合作学习形式是基于学生准备水平的最佳教学策略之一。异质合作学习,就是将不同准备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尽量做到优势互补,力求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两种学习方式的交替运用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交替运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合作,防止出现单纯同质分组所带来的标签效应,或单纯异质合作学习对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缺乏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让在美术上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同质分组,这样会使学生找到共同语言,可以合作完成高水平的任务,彼此找到自我价值。但是,如果只让美术特长生充当异质小组的“小老师”的话,就违背了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公平对待。由此,在美术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测查学生的准备水平后,恰当地采用同质分层和异质合作交替运用的小组合作形式,交替使用,以发挥其最大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标签效应,使所有学生均能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梯度分层作业
作业是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反馈渠道。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以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为基础,将美术作业分成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内容是巩固课内所学基本美术知识;提高性作业侧重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美术素养的提高;发展性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知识技能和开发想象力,能够培养他们开创性思维的学习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美术作业,美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作业选择结果之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幽的辅导。对已达目标的学生,要向他们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目标;对未达目标的学生,要通过个别辅导、异质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达成。总之,在美术作业方面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完成的过程中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分层动态评价
在梯度分层作业的情况下,评价也要根据学生准备水平,采取与其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目标、内容、作业相适应的评价策略。分层动态评价便是一种可行的评价形式。它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能有效地扬长补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学习上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全体学生都递进一层的教学效果。分层动态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可分为横向、纵向两个评价维度,即横向因层评价;纵向针对个人动态发展进行评价,并且二者结合运用,相辅相成。
1.因层评价
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实现评价的个性化,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术差异教学中可实施因层评价,即在对各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如对“希望之星”类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发现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逐步走向成功,这是基础层次的评价;对“精雕细琢”类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发现其问题,指出其不足,鼓励其再接再厉,这是复杂层次的评价;对“精益求精”类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这是统整层次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表扬、获奖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与总目标的差距,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2.个人动态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比较能够反应素质教育评价要求的教学评价策略,同样也反映了美术差异教学的评价准则。在评价中,我们不能只顾及学生间横向的差异评价,还要关注学生个人纵向的动态发展评价。每个学生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教师要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始、过程和结束阶段悉心观察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的发展变化,及时给予适合其层次的发展性评价,以满足其学习和身心发展需求。 除了上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基于准备水平差异的美术教学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司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美术学习档案可以包括材料准备、设计草图、美术作业、学习心得、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优势潜能和潜在潜能等,既有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也有利于将评价与美术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以求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基于学生兴趣差异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了解学生现有的兴趣,发现学生潜在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是美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兴趣既有共性,也有差别。其差别主要表现在:兴趣的指向不同,有的对绘画技法感兴趣,有的对设计制作感兴趣;兴趣广度不一样,有的兴趣广,有的兴趣窄;兴趣稳定性不一致,有的持久,有的蜻蜒点水;兴趣效能不一样,如同样是喜欢书法,有的学生能下功夫练习,有的则只是看看字帖而已。此外,还有兴趣关注点的不同,有的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有的则对活动可能带来的结果感兴趣。虽然具有以上种种差异性,但兴趣可以推进个体的发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美术差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而现在的问题不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要清楚学生的个人兴趣是什么、应设计怎样的美术教学才能迎合学生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考虑根据兴趣的差异性来安排美术教学。
(一)拼图式教学法
所谓拼图法,就是将零散的方块根据图形的需要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图画。拼图式美术教学法是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子任务,然后再重新分成若干个新的小组继续交流,在课堂活动中互教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拼图式美术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拼图式美术教学法,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引入到当前的美术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来选择相关的知识点作为继续研究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兴趣小组,扩展,加深对美术内容的了解。
(二)依据学生的偏好进行成果展示
美术教师在作业的安排上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作业和作业的表达形式,这是美术差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观的重要体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一课为例,统一的要求是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四种情感。在表现哀的情感时,学生的表达无论是在形象的写实或者抽象方面,还是在颜色运用、造型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有的是具象人物写生,有的是抽象含蓄的几何形,有的以色块表现为主,有的以线条表现为主,也有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图2是用一个个以蓝色为基本色而在明度和纯度方面有变化的小方格组成;图3是规则和不规则的几何形体组合在—起,通过眼睛的视觉重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船上弹着悲伤的乐曲;图4是用具象的人清楚直白地展现悲伤的情感。学生们有的擅长用水彩笔,有的擅长用彩铅或者蜡笔。总之,每个学生都各具特色,我们应挖掘他们的兴趣偏好,创设自由空间,使之体验美术学习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差异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改进教学的手段,应该追求集合效益,这种集合效益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基于学生兴趣差异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学习任务和成果表达方式,在向老师和同学展示时会倍感自信,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对自己的作业成果展开介绍,这种自我反思的表现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改善自我,超越自我。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走出自我空间,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开阔视野,在横向关注中拓展自己的兴趣偏好,进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当然,传统的教师评价也很重要,因为美术的表现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评价中应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角度出发,实施个性化评价。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专业的艺术审美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把握基于学生兴趣差异的作业成果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用几何形创作,虽然画面缺少曲线,不够活泼,但具有整齐美和力度美;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不善于绘画,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面对这些情况,美术教师就不能仅以绘画水平这一标准加以评价,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其他优势潜能进行综合评价,这才不违背差异教学的评价观。虽然对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差异评价比较有难度,但是从对美术实施差异教学的现状调查来看,学生对这种评价的期望值很高,教师应看到学生的评价需求,应努力开拓和发展美术个性化评价。
三、基于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特性基础上受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包括对学习内容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学习偏爱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的分类繁多,笔者本着适于在课堂中实行的原则,从众多的学习风格类型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探讨针对这些学习风格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人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性,因此,学习风格的类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生理层面的学习风格
按学生学习美术时对感觉通道的偏爱,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
心理层面的学习风格
按学生在对美术信息进行加工、对问题做出回应时是追求速度还是追求准确度的倾向,可分为沉思型、冲动型。
社会性层面的学习风格
按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社会倾向性,将学习风格分为:独立型、结伴型。
(一)针对生理层面学习风格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1.生理层面学习风格特征分析
①视觉型
视觉型学生的典型特征是,喜欢通过接受视觉刺激来学习,对看到的东西能留下深刻印象,想象力丰富,善于觉察细节,并且能够很好地再现。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视觉型学生喜欢通过图片、影视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获得信息。图片类学习材料能呈现全部信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速度和节奏去感知各个部分。此外,视觉型学生倾向于通过观察别人的演示来学习。
②听觉型
听觉型学生的典型特征是,偏爱接受声音信息的刺激,对声音的反应敏感,喜欢通过听教师讲授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并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讲故事类、美术鉴赏和艺术史讲授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喜欢相互交流,喜欢倾听式学习。
③动觉型
动觉型学生的典型特征是,爱好活动类、动手类的美术内容,喜欢不时地勾勾画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设置直接参与的机会,且伴随着一定肢体的运动。
2.针对生理层面学习风格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①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匹配不同的感知通道
为了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接受美术信息的需要,教师要准备多种类型的美术学习资源,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供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本身就具有视觉特点、技能特点和自由表现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是美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倡导的。因此,美术学习活动相比其他学科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和乐趣。比如,为视觉型学生提供大量视觉图像以形成对其视觉感官的刺激,教师可以尽量给予演示,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为了满足听觉型学生的需要,可以在美术活动中适当穿插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多以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与其交流互动,从而通过语言建构知识框架,以便于这部分学生形成倾听式学习;对待动觉型的学生,可提供大量运用肢体语言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通过角色表演、制作、实物触摸等活动形式,让他们真正在美术学习中“动”起来,体味不一样的美术情趣。
②灵活变换教学活动调动不同学生的注意力
美术课堂是多变的,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美术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以便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时就能有更多的选择,并在恰当的时机变换应用。例如,当教师发现动觉型学生不好好学习时,可以及时改变方法,开展一些能调动肢体语言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如画速写让学生摆动作当模特,在黑板上画画、做游戏等,以满足他们“动”的愿望。当发现听觉型学生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迷时,教师可以及时地提问或者组织一次小讨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差异化个别辅导
差异化个别辅导,是美术教师对不同风格的学生最有效的辅导行为,针对性较强。具体来说,在解决学生遇到的美术操作性问题时,对于视觉型学生,由于他们喜欢通过观察来学习,教师可以为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对于听觉型学生,教师可展开师生问答,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就能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对于动觉型学生,教9币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先不进行辅导,让他们自己摸索,当遇到问题时再及时提供帮助。
(二)针对心理层面学习风格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1.心理层面学习风格特征分析
①沉思型
沉思型学生的特点是,反应慢,但准确性好。他们更加注重作答的质量,而不是追求作答的速度。沉思型学生常常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出—个最佳方案。因而,只要他们做出反应,往往是正确的。他们乐意在合作的气氛中学习,竞争或限制他们思考的时间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而且,沉思型学生能较好地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忍受延迟性满足,比冲动型学生更能抗拒诱惑。
②冲动型
冲动型学生反应快,但准确性差。他们倾向于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作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2.针对心理层面学习风格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①提供弹性的学习任务
由于冲动型学生与沉思型学生在处理任务的速度上体现出差异,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量。尤其是对沉思型学生,要注意不给他们太多的学习任务;而对速度快的冲动型学生,则可以安排一些附加性的任务,防止他们无所事事。比如,《设计标志》一课,教师可以安排每人用三种字与图形的组合方式设计标志,这三种组合方式已经涵盖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只要完成此任务就能达到学习目标。由于冲动型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附加任务以满足他们的要求。附加任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选择一定的材料,将一种表现形式扩展为几种表现形式等,以激起冲动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②及时鼓励与延迟性鼓励
由于冲动型学生难以忍受延迟性鼓励,所以,每当他们取得一个小成就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一些小鼓励以保持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否则,学生会很陕失去学习动力。而沉思型学生与冲动型学生不同,虽然也需要鼓励,但他们更期望在自己的探究学习过程结束后得到鼓励。所以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不同的鼓励策略,以确保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
(三)针对社会性层面学习风格的美术差异教学策略
1.社会性层面学习风格特征分析
①独立型
独立型学生喜欢单独学习,自学能力强,对教师、其他同学的依赖性较小。
②结伴型
结伴型学生与独立型学生恰恰相反,他们喜欢与他人—起学习,在集体的环境中相互激励、相互督促,增进学习效率,导致“社会促进作用”中的“结伴效应”。结伴型学生—般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善于与他人交流,集思广益,互通有无,以求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针对社会性层面学习风格的差异教学策略
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针对独立型和结伴型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教学流程如图5所示)
在美术差异教学实施的初始阶段,不妨考虑以上笔者研究分析的基于学生的准备水平、兴趣、学习风格的角度来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进行差异化处理。从局部着手的工作方式不但可使美术教师成功处理难度较小的任务,而且还有助于评估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当然,综合运用上述差异表现从而做出适当的决策也可以监控差异课堂,实施差异教学。但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美术差异教学是一种思考教与学的方式,因其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并满足班级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推动美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实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