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6-17
  • 阅读量44次
  • 评分0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联,然后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包括对比古今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阐释水墨内涵,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欣赏手工艺品形式,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形态;研究陶艺内涵,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手工艺品;


结合小学阶段的传统美术教学情况可以发现,教师通常是美术课堂的主导者,会在课堂上讲解美术的基本技巧及理论方法,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听从教师的安排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且此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自己的记忆能力。在此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显然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只是单调的理论知识记忆及重复的美术技法应用,这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无法获得显著提高。而在传统文化浸润教育理念的有效引导下,传统文化能够和美术课堂教学实现深度融合,有效地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亲自领悟传统文化的重要存在意义,深层次地感知传统文化浸润教育的内涵[1]。基于此,笔者拟通过说明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加以论述。


一、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一)小学美术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拥有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且此类文化急需传承和弘扬。然而现实情况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面临诸多困境,甚至已经有一些传统文化开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这对于瑰丽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来说负面影响巨大。最近几年,我国针对文化保护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然而却依旧没有从根源上改变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如果想要有效地改善此种现象,就要让人们从小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且逐步认识自身作为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责任。对此,教育作为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并形成基本概念认识的核心渠道,能够成为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且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传播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这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十分重要。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职业优势,承担传播文化的责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二)小学美术是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平台

小学美术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深入且具体的考量,并不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我国包含哪些传统文化,而是需要着眼于促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远认识,助力学生探索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同步发展。这样,在此种活动理念指导下的美术课堂必然会成为学生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相应传统文化的形式特征、时代背景、思想要素等,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2]。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内部的情感相当丰富,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大幅度地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进而有助于其真正意义地贯彻落实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


(三)传统文化是小学美术的催化剂

在任何学科的教育工作中都能够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投入力度与其学习兴趣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一定关系,即学生许多情况下的学习行为都是自身兴趣使然。换言之,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并不感兴趣,那么其学习就是负面和消极的,如若教师强迫学生进行学习,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严重影响学生对相应学科的喜欢和热爱,此种情况即便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依然较为普遍。而如果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那么美术教学内容就必须足够充实丰富,否则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势必会感觉枯燥乏味。在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重点考量如何使美术教学更加充实和丰富,这直接关系到美术教育是否能够顺利稳定地开展。而传统文化恰好能够充当美术教育的催化剂的角色,其多元化的表现形态、足够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引人注目的历史背景等都和学生的天性不谋而合,所以往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力美术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3]。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对比古今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会受到传统艺术的影响,同时也与人们的具体经历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因此,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是对曾经的生活及如今的生活的有效记录,教师可通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甚至还能够逐步帮助学生思考未来、探索未来,并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断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和传承。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内容。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未来的建筑”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滕王阁、鹳雀楼、岳阳楼、四合院等传统建筑艺术,同时还需要利用图片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建筑物,并通过鲜明的图片对比方式让学生精准观察并寻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经过实践分析以后,学生获得的结论将会更加深刻,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并且切实有效地感悟到建筑文化正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产生变化,此种变化综合体现在艺术形式和结构功能上。此种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充分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历程,促使学生产生对现今各种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及对未来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以后,教师可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调动自身想象能力,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未来建筑。借助引导学生认识古今文化的差异性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多元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让学生切实有效地意识到,人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并非是要完全继承,而是可以尝试性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优化改进这一过程。基于此,传统文化的优点被切实有效地弘扬开来,且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延伸拓展。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必然会被应用在生活当中[4]。


(二)阐释水墨内涵,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水墨画在我国国画领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美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相关课程的讲授,让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更为强烈的认知,并借此机会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兴趣,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美术综合能力获得根本性的提升。比如,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研究水墨画的兴趣,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各种水墨画,让学生能够欣赏和了解更多水墨画作品,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形成研究水墨画的兴趣[5]。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深刻了解到水墨画的色彩特点,并对其运用的形状和线条等进行分析,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此种画作的结构。学生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观察,才能够更好地投入自主创作的环境中,进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水墨画作品。实现水墨画创作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相关内容时会有充足的研究兴趣,对此,教师需要抓住这一重要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利用毛笔蘸取墨汁或是水彩在纸张上进行点画。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并不需要要求学生利用笔墨进行创作,而是应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力度或是蘸取不同的颜料在纸上画出简单的线条和点等,使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体会到使用不同力度进行绘画时对色彩浓淡的影响,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用墨的手法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并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思路,这样其在实际创作的时候就会灵活应用不同的力度塑造出自己内心所想的图景。由于学生已经对相关内容有了更加强烈的研究兴趣,在研究美术知识的时候会更加希望了解到更多的技法知识,故教师需要趁热打铁,教授给学生吹墨法或是拓印法等方法,让学生在正式作画的时候能够具有一定的思路,创作出的画面能够更为生动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让学生的研究思路变得更加宽广。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具有更多的思路,教师应该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现一些名家的画作,让学生能够对真正的、不同主题的水墨画作品进行研究。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让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不同的色彩能够创作出不同的画作意境,也能够给予观赏者不同的感受。在此画作中,作者运用了大量浓郁明艳的色彩对祖国河山的大好风光进行阐释,故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素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绘画的时候清晰意识到使用色彩的重要性,进而使创作内容能够更加富有灵性。


(三)欣赏手工艺品形式,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形态

美术欣赏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是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的关键支撑。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渗透与传统文化艺术相互关联的内容。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基本的民间美术知识框架,且整个教学工作都应该将教学框架作为基本支撑[6]。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充足的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简单介绍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认识其中包含的价值,使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美术作品的价值,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领略和认识美术作品的形态和内涵,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此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元宵节里挂彩灯”的时候,就可以综合应用六年级上册的“会动的剪影”“画扇面”等多个章节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从不同的工艺、材质角度介绍了诸多典型的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基于此,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自绘画彩灯的方式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既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添学生动手操作的乐趣,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元宵节猜灯谜的风俗。此外,扇面也是我国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标配,带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同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以欣赏优秀的扇面书画作品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之后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民俗文化中有关扇面的内容全部绘画在纸张上,从而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形态的理解和认识。


(四)研究陶艺内涵,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陶艺同样也是传统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故教师可将情境融合在泥性当中,将美好融合在独特当中,将德育融合在文化当中,将创新融合在实践当中。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下的关键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俗文化意义非凡,而陶艺教学的融入则能够更好地完成上述目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尤其是在完成包括对民俗绘画的教学以后,可以对学生群体进行重点引导,要求学生自己在陶艺上进行绘画,通过使用不同色彩描绘出不同的画面,使民俗绘画能够和陶艺相辅相成,真正意义上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满足学生深层次成长的需要,这也是发挥出陶艺重要的传统文化浸润教育价值的关键支撑[7]。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研究陶艺的时候深刻理解到其绘画图案的价值,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陶土这种绘画介质的特性,让学生亲自感受陶土的质地,对其柔软程度、形变程度等进行研究,随后让学生对陶土进行拍打等,使其能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到研究陶土上。在探索和研究中,学生已经能够逐步运用一定的手法对陶土进行形状上的塑造,同时也能通过观察察觉到每个人的陶土作品都是青灰色的,并不具有光鲜亮丽的外观,也不能够展现出个人作品的个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陶土上作画,注意在执行此项教学工作前,需要让学生阐释自己的创作意图,即让学生说明绘画的意图和整体的创作主题。这样,学生在创作时就能够具有明确的思路,不会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作品创作也会具有更好的成效,从而能够在自行创作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深刻意识到绘画对于提升物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性[8]。经过努力创作,陶土能够拥有更为鲜艳的外表,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够逐步和民俗文化融合为一体,深刻意识到在我国人民智慧的促成下,即便是平平无奇的泥土也能够成为艺术作品,进而能够对我国的民俗文化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能够有更为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希冀融入其中,让民俗作品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的存在意义绝非是简单教授学生如何描描画画,也绝非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各种各样的美术理论知识,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及良好思想认识的发展和成长,切实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学生能够逐步完善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9,10]。美术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考量,寻找到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促进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及进取精神的形成,保证学生即便是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能够更为有效地抓住机会。在美术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结合因材施教的方法,精准地理解和认识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以此保证每位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都能够获得发展,使其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存在意义,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意识地进行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刘宁.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美术课堂[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0):487.

[2] 姜翃.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2):138.

[3] 黄洁君.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读天下(综合),2020(9):249.

[4] 李荟婷.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J].传奇故事(百家讲堂),2020(7):17.

[5] 许燕.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J].女报(时尚版),2019(11):129.

[6] 李爽.论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浸润教育[J].文渊(小学版),2019(7):83.

[7] 杜玉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浸润教育[J].学园,2017(32):111.

[8] 刘旭明.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J].考试周刊,2020(27):151-152.

[9] 李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9(12):109-110.

[10]言成林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研究[I.中华少年2020(13):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