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论美国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改写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2-03
  • 阅读量798次
  • 评分0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反对改变原文内容,或对原文进行改写。严复主张的“信、达、雅”;林语堂提倡“忠实、通顺、美”;鲁迅提出“如果必须在信和顺之取舍的话,则宁信而不顺”,这些翻译理论突出了忠于原文的重要性。即便到了当代,译界专家学者们仍重申忠于原文的重要性。如孙致礼将增添、删减、改变原文的翻译视为“背叛”;焦菊隐曾言歪曲原文的思想和风格、任意刪漏增添的翻译,应该公开批评(袁斌业,2003: 56)。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批美国动画电影,如:《马达加斯加》《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超能陆战队》《海底总动员》《冰雪奇缘》《神偷奶爸》等,这些动漫电影制作技术精湛,叙事风格独具匠心,场景布置美轮美奂,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常常引人入胜,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然而这些电影的字幕翻译却一度受到争议,原因是译者在这些字幕的翻译中广泛应用了改写手段,有背叛原文之嫌。

  改写手段在美国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倾向,对传统的影视作品翻译造成冲击,亟需翻译研究者们引以重视(吕玉勇、李民,2013:105)。因此,本文首先对美国动画电影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改写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合理性,并结合改写理论分析改写的制约因素;然后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动画电影为例,从语言表达,文学美感,及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分析改写在美国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更新人们对改写的认识,使改写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动画电影的受众及叙事风格与改写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创始人汉斯·威密尔(Hans j.Vermeer)在其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中提出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忠实法则及连贯法则,而目的法则便是翻译过程的第一法则(Vermeer,2000)。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根据翻译的目的选择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充分再现原文的功能(Munday,2001: 79)。为了达到原文的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功能,译者可以适当调整、加工或删减原文。因此,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为了兼顾受众的特殊性、叙事风格及语言表达的特点,可以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翻译以使译文达到动画电影所追求的效果。

  一般来说,动画电影的观众多为儿童、青少年、学生及动画电影爱好者,其中儿童、青少年居多。考虑到这类受众的年龄相对较小,社会阅历有限并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电影多以形象化、生动化、娱乐化和通俗化的方式“寓教于乐”地进行呈现和传达(李靖,2015: 110)。电影的语言多通俗易懂,富含趣味性和娱乐性,也不乏一定的教育意义。而由于大多数受众的英文水平有限,又受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差异的影响,观看美国动画电影往往需要借助字幕翻译。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主体,在翻译美国动画电影字幕时应该兼顾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尽量在内容上做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所以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应以归化策略为主(张生祥,朱玲玲,2016: 35),因而采用改写手段是不可避免的。

  二、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

  1992年,著名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在他的《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首次引入一个重要概念,即“改写”。改写泛指对文学原作进行的翻译、编选、改写、编辑和批评等调整及加工的过程。他认为翻译应该分为四个层次,即意识、诗学、论域和语言。他强调译者要翻译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字句,还包括意识、诗学及论域(Andre Lefevere,2010)。翻译的过程绝不是单一的直译的过程,译者可以通过对原文适度的增减、替换、注释、引用调整和加工,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该时期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意识形态,更大程度地帮助译文读者理解译文,以使译作被更多的读者接受,或产生更加强烈的共鸣。但这种改写易受到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的制约。

  (一)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某一阶级、政党或职业人士对世界和社会总的观点和看法,它是一种流行于某一国家或集体的信念,是思想、观念、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禤健萍,2016: 101)。翻译即是改写,但是改写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而是在特定的意识形态下进行操作。为了使更多读者接受译文,译者常会设法迎合译入语读者的主流意识形态。中美两国国家政策、发展道路、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文化底蕴各有千秋,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人民的认知、态度、思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此,译者在英文作品的翻译改写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进行改写。不仅如此,在英文动画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写还需考虑到儿童、青少年、动画电影爱好者等这些年轻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独特性。

  (二)赞助人

  文学系统有两大操纵因素,一个在文学系统内部,以专业人士为主,包括:教师、批评家、评论家、翻译家;另一个处于文学系统之外,称为“赞助人”。赞助人指有权推进或阻碍文学的阅读、创作的人或机构。赞助人可以是群体、宗教组织、政党、社会阶层、出版商和媒体(Andre Lefevere,2010: 14-15)。动画电影字幕翻译改写过程中的赞助人包括导演、赞助商、编辑、字幕组、译员及观众等。而这些人虽然不直接参与改写,却必然对动画电影字幕改写翻译的过程造成一定的约束。

  (三)诗学

  诗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文学策略、体裁、手法、原形人物、情境及象征等文学元素;第二部分是观念,它指的是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文学所处的地位或应处的地位(Andre Lefevere,2010: 26)。在改写翻译的过程中,译入语所处地域或国家的诗学是译作文学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文学所处地位和应处地位的探究也是主流诗学的重要研究话题。在社会系统中,一个时期主流诗学的形式和趋向在很大程度上主导该时期文学的走向。而背其道而行的作品往往会难以为继。正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体裁作品是中国的主流诗学,当时中国翻译了大量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但是现代派作品在中国几乎没有市场。(榻健萍,2016: 102)。

  三、美国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改写

  动画电影不同于文学作品,没有文笔句式、语言表达和层次结构等多方面的严格限制。作为服务业的新力量,其目的是服务大众、娱乐大众,博人眼球,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为了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也为了将原文的意思更加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地传达给观众,译者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归化策略,通过改写手段巧妙地向观众传达。这种方式既遵循了电影娱乐消遣的宗旨,又有利于充分调动观众的观赏兴趣。本文就一些热播美国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改写形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一)语言表达层面

  动画电影字幕语言多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因此,译者在字幕翻译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语言表达层面,译者在翻译时,借用名人的名字以及网络流行语进行改写。

  1.借用名人名字改写

  2012年在中国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3》中,译者将“That is one ugly,mug-ugly lady!”翻译为“这是麻辣凤姐吧”(吕玉勇、李民,2013: 107)。“凤姐”是近几年的网络红人,在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所耳闻。译文以调侃的方式,借用凤姐来形容一个其貌不扬的女性,观众很快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的对比,两个字就将一句不起眼的话变成一个笑点,诙谐幽默,令观众忍俊不禁。

  2.借用流行语

  2013年在中国热播的美国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FEisty pants.0k,relax.”被译为“女汉子,行了,放松”(黄雯,2015: 17),这样的翻译也别有一番风味。“女汉子”一词在2013年走红,形容是性格像男性的女性。动画电影的观众群体趋向年轻,热衷于新鲜事物。新上映的美国电影配上新走红中国的流行语新潮风趣,又容易被观众接受。

  (二)文学美感层面

  电影是一门艺术,影视作品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观众,虽然强调语言的通俗化,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文学美感,哗众取宠而没有内涵。美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通过借用成语、俗语和古诗词等进行改写,从而使其在文学美感上得到一定的升华。

  1.借用成语

  在2011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中,“That was a complete disaster”译为“真是惨不忍睹”将“一个灾难”翻译为成语“惨不忍睹”(胡瑞、霞王凌,2011: 53),显然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了改写。一方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相比译成“那是一个灾难”这种直白的语言而言,使用“慘不忍睹”这样的成语更具文学美感,也更具韵味。再如:将“The hardcore can't understand.”中的“hardcore”翻译为“铁石心肠”;将“-I’m glad I am not Po right now.-What a loser.”译为“我真庆幸自己不是阿宝。他真是一无是处”。这种巧妙套用成语的方式不仅是语言更简洁精炼,而且颇具汉语语言魅力。

  2.借用俗语或古诗词进行改写

  在《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中,将“You should never have left the forest”译为“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进来”(张竹君,2014: 40)也颇为诙谐。美国的电影中的小动物说出中国传统的俗语,使动漫人物显得格外幽默可爱,让观众不禁对该电影产生好感。

  “Wow! You guys made this? Yeah.memory.”被译为“这些都是你们做的吗?是啊!存在深深的脑海里、此情可待成追忆”(张竹君,2014: 40)。这种直接运用耳熟能详的古诗词进行替换的方式比将“memory”直译成“记忆”更易于理解,搭配当时的情景,更能让中国观众领会其中蕴含的忧伤之美。

  (三)意识形态层面

  美国动画电影要想在中国有一席之地必然需要迎合该时期中国观众的意识形态。在武侠文化方面,自改革开放以后,受金庸、古龙等主流武侠小说以及中国韵味武侠电影的影响,观众形成了独特的“武”、与“侠”的认识。2016年中国上映的电影《功夫熊猫3》是一部集武侠与动画为一体电影,为迎合中国观众的意识形态,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其中称谓语为例:译者将“Dragon Warrior”译为“神龙大侠”;将“The Furious Five”译为“盖世五侠”,武侠电影当有“行侠仗义”的大侠是中国观众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这种改写恰到好处地符合了观众的这一期望。

  此外,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动物固有的感性认识。为了契合观众的这一意识形态,译者在翻译《功夫熊猫3》中,对动物的名称也做了巧妙的处理。如:将“Monkey”和“Viper”分别增译为“金猴”和“灵蛇”。首先电影中的猴子和蛇都是正义之士,选用褒义的词符合观众对侠义之士的赞许态度;其次,电影在2016年1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而2016年刚好是中国的蛇年,“金”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吉祥,财运的象征,增译为“金猴”符合中国人在新年伊始追求好兆头的心理;“Viper”在英语中是“毒蛇”的意思,但是在中国历史中,蛇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便是人首蛇身,鉴于中国观众对蛇的这种认识,将影片中正直的“Viper”增译为“灵蛇”更能被中国观众接受。

  四、结语

  虽然“忠实原文”是翻译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译文的重要标准,但是并不意味着和原文亦步亦趋。由于动画电影的娱乐性和观众群体的特殊性,在字幕翻译中过分的直译往往过于生硬,反倒让观众难以接受,不能使译入语观众达到与原语观众相同的观赏体验和娱乐效果。因此,译者可以在不违背原文基本信息的前提下,采用归化的方法,在语言表达、文学美感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做出适当的调整或再创作,以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从而达到为电影锦上添花的效果。然而,译者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改写并不是毫无限制的,在改写的过程中,译者会受到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的限制。换而言之,译者必须在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的制约下,把握好改写的力度,以免造成原文意思的丢失或对原文过度迁移,更不能一味地迎合观众、哗众取宠肆意曲解,甚至篡改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