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浅谈“渔父”精神在吴镇绘画中的应用

  • 投稿Chri
  • 更新时间2016-03-02
  • 阅读量226次
  • 评分4
  • 10
  • 0
 【摘要】中国美术史上有文献记载渔父形象的绘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际,在此之后,传世的画作中便留有渔父形象,至元代时,渔父形象在山水画中最为盛行。吴镇将渔父这一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内涵,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通过对画面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采用诗画相互参证的方法,研究吴镇笔下的渔父精神以及这一形象在他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吴镇;渔父;墨竹;山水画;道禅哲学 
  一、何为“渔父”精神 
  渔父,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中的一个古老话题。楚辞和《庄子》中都有《渔夫》篇。楚辞《渔夫》中屈原洁身自好,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渔父则认为,君子不带凝滞之物,应该与世推移,任运而行。《庄子》杂篇中的《渔父》,通过孔子与渔夫的对话,讽刺儒家欲以仁义来教化天下的积极用世观,而渔父则是庄学的化身,提倡顺化一切。这两段对话中的渔夫形象,都突出任运自然的思想。 
  渔父这一形象频繁地出现在传统的中国画和古老的中国哲学当中,他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渔翁这么简单,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往往暗示着一种隐居的世外高人形象,而这种隐士的形象又远远有别于隐居山林中的隐士,“渔父”相较居士而言,面临更多自然界的挑战,不消极避世而是积极面世、深谙其中的勇士精神。张志和的不来不去、乐在风波的精神,具有明显的禅者风范,与隐者态度明显有别,一为艰危中的性灵超越,一为逃遁中的心性自适。 
  二、吴镇的经历及渔父情节的内在关联 
  吴镇作为“元四家”之一,其绘画和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吴镇是南宋末年将相之后,身份显赫,却遭遇改朝换代,元代朝廷对汉文人的打压,“九儒十丐”的说法足以表明当时的读书人受到极其巨大打击,怀才不遇的吴镇心中的无限苦闷可想而知。 
  吴镇将自己化身成渔夫的形象,游离在自己心中唯美的山水之间,纵情山水,忘记坎坷不安的人生经历,依然积极面世。再大的禁锢也不能囚禁一个人的思想,文人画总是能在最压抑的社会氛围中,爆发出持久而又惊人的力量。强大的精神支柱才是生命最大的支撑,而渔父的生活常常伴着凶险,没有山林中的宁静,渔父生活在“江湖”之中,“江湖”在中国是险恶的代名词,江湖中浊浪排空,充满着格杀和掠夺、充满着功利和占有。《洞庭渔隐图》中的题诗:“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作者生活在险恶的江湖,却不沽名钓誉,生活在风浪险恶中,却不求名利双收,只求能够“渔的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三、“渔父”精神在吴镇画面中的再现 
  在宋元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之下,文人画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画者,文之极也”体现出文人画的本源是人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高雅的渠道,而非哗众取宠地讨好他人服务别人。 
  这样的思想至今仍是我们解读吴镇的角度,吴镇的渔父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渔隐”艺术,但深入地剖析这哲人思想之后,得知“隐”只是表面,于无藏处藏才是他的追求。这其中隐含着道禅哲学的思想影响痕迹。当人的精神受到压迫和痛苦,而现实中却无法解答这一切的时候,人开始去寻找另外一种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式,表达自己,释放自己,这与中国古代哲学观点中的道家学说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契合,以理明情,让自己的心灵从现实中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寻找真正的快乐。不苟合,不卑微,不反抗,欣然接受现实,面对挑战,总是用同一种温和而积极的态度面世。同当时道家学派的艺术精神为一体,安于现实生活,游于艺,求于艺。“生命充实不可以已”的精神状态来自他的以虚静为体之心,此时的生命,乃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吴镇的一生中留下了很多传世的优秀作品,生平好道禅和易学,绘画作品中多有体现一种哲思的精神内涵。吴镇的《渔父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上题有两首词:“西风潇潇下木叶,江上青山愁万叠。长年悠优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渔童鼓枻望西东,放歌荡漾芦花风。玉壶声长曲未终,举头明月磨青铜,夜深船尾鱼拨刺,云散天空烟水阔。”此外,吴镇还有大量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如渔乐、渔隐、渔家之类,虽未直接以渔父类命名,但都可归为渔父一类作品。吴镇的《渔父图》相关作品,没有渔歌唱晚的祥和,没有可以依赖的宁静港湾,也很少有风平浪静的画面,总是浊浪排空,总在西方萧瑟处,多是暮色苍茫,夜色沉沉时,以一叶之微,横江海之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跃然纸上。这种在江湖险恶中泰然自若的心态,并非人人可得。 
  在吴镇的《秋江渔隐图》《渔父图》《洞庭渔隐图》等作品中,呈现出各种动态下渔者的形象,或仰望苍穹,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没有描绘渔者的神态,却在烟波浩渺的山水中若有所思。究竟是忧伤还是豪情满怀,漂泊的人总有一种无法安定的情绪,可渔父却对这种生活乐此不疲。吴镇早年间的《渔父图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采用高远的构图,高山远水中神情泰然自若的渔父,与意境唯美的山水浑然一体,吴镇在一叶随风飘万里的江湖中画他的世界。其《渔父词》有云:“风揽长江浪揽风,鱼龙混杂一川中。藏深浦,系长松。直待云收月在空。”没有对风波的回避,只有超然的性灵。“醉倚渔舟独钓鳌,等闲入海即乘潮,从浪摆,任风飘。” 
  四、吴镇渔父精神在墨竹中的应用 
  吴镇的画风对后来明清山水画乃至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吴镇的草书,笔法古朴道劲,笔墨酣畅淋漓。吴镇的书法多存在于绘画题跋中,如《渔父图》《墨竹图谱》。 
  元代隐士书法中,吴镇在草书上追晋唐的风格,继承怀素一脉书风,颇有潇散古朴的气息,并且作为“元四家”,吴镇还将绘画技法以及诗歌融入到草书作品中。吴镇身上具有儒、道、释三种深刻的哲学思想,举世皆醉唯我独醒清高的气节,在亡国之际选择归隐,不问朝政。晚年崇尚佛教禅宗思想,空灵与超脱的浅淡意识在其绘画和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绘画手法上分析,吴镇的绘画技法积众家之长,借鉴多种手法,追求笔墨意境,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吴镇将此种绘画的技法和意境融于他的书法之中,其草书浅淡、孤高、单薄和随性。骨法用笔、变化丰富都体现在他的书法当中;从他的成长环境不难分析,这种难得的文学修养始于其年少博学,作品大多是自题自画。 
  元代,可以说是渔父图最盛行的时代,不管是身在朝廷的官员还是远离朝政行走江湖的侠客,抑或是职业的画家对渔父这一形象都情有独钟,渔父题材的绘画一时间成为世人称道的高尚精神世界的代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画家和文人们对社会秩序不公平的失意和控诉,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心灵得到解脱的愿望。时至今日,渔父的题材仍然是世人追随的抒情形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反映时代和社会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肯定的顺承,另一种是反思和对抗。“渔父”精神就是人的内心和社会现实的对抗,是文人们企图用另一种方式去控诉社会的制度,既能明哲保身又能告诉后世的人,他们心中的无限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