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浅谈心境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 投稿第三
  • 更新时间2015-10-23
  • 阅读量309次
  • 评分4
  • 19
  • 0

张昊男 Zhang Haonan

引言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在浩瀚的精神世界当中,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指引人们创作出经典的感人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将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结合去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用更清晰的思路发展当下艺术。随着社会对心理学方面关注的加强,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射在艺术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上,发现其中存在着无限可挖掘的潜力。然而,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心境对于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年的欧洲游学经历过后,笔者又清晰地认识到,心境的走向决定了绘画艺术主题及语言形式的选择和确立。

我们到欧洲发达国家进行学习考察时会发现,西方人特别重视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推崇,他们将经济的发展寄托在本民族强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这是西方社会人文环境所决定的。重历史、重精神,这让欧洲人具备了一种艺术至上的心境。绘画创作需要历史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才能挖掘出一种独特的心境来适应艺术家本人的个性创作。在西方,人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的心理特征,这产生了他们对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信服,他们没有怀疑过人类智慧的力量。人们将艺术发展建立在对艺术历史的颠覆与创新之上,却并没有最终抛弃历史,反而更加重视对前人思想的保存和对前人艺术品的维护上。他们将所有过去的绘画作品陈列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当中,这里就成了艺术家寻找类似心境的最好去处。

就现当代及后现代艺术而言,架上绘画的实际意义仅存在于博物馆里的观众对过去的艺术创作的膜拜和评判,并非一味简单地继承和模仿。怀抱着这种心态,人们更是看重前人的绘画艺术给他们带来的现实意义。不管是宗教绘画、历史绘画、纪实绘画还是抒情绘画、印象绘画或装饰绘画,这些绘画直接地传达着画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个人心境。在这里,过去记忆和现在时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活着的人用现实的心态感受着死去的人过去的灵魂,在这里,同时产生了无限的精神碰撞。灵感来源于此,这也让绘画艺术有了无限地延续下去的机会。在人们寻求一种心境而不迭时,可以试着去博物馆里全然求之。

在一个艺术环境浓郁的社会里,画家定会成为人们尊重的职业,提起“画家”,普通人的心中也会对其产生敬仰之心。而对于画家本身来说,能够被人认可后具备的心境,一定与被人遗弃、轻视或丹的凡高博物馆里。

2.第二幅作品,是在弟弟提奥的提议下开始动笔的。因为原作被破坏,所以提奥希望凡高能够尽量按照之前的画作进行原样的绘制,但是从画面中的色彩和笔法的应用上看,凡高这时的心境与前一年的完全不同,貌似画这幅画的时候带着一些负面的情绪,笔触硬朗了,色彩对比也明显强烈了。画面中的窗户虽然微开着,但并没有露出窗外的景色,这让人们更加感受到画者自相矛盾的心绪。在现实当中,封闭着的内心也渴望一丝的外放,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又将自己封闭起来。在画面中,物品的摆放没有任何的变化,依旧是有序的、平和的。但是从画面的笔触当中却看出画家激情投入的一面。地板、床板、书桌、窗框、镜框等等物品中色彩的改变,使我们看到他这时的情感有些偏激和易怒。这幅画现今收藏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3.最后一幅,也是他第三次绘制这同一题材的作品,但是这一幅作品,不管是大小尺寸还是画面安排上与前两幅作品截然不同。因为,这幅画是送给他妹妹的礼物。色彩的纯度提高了,画面变得更加温馨,甚至有些稚嫩,大床旁边的墙壁上的肖像画也换成了凡高本人和她妹妹的肖像画。感觉起来也比前两幅的作品轻松愉快了很多。这幅画现今收藏在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通过对这三幅同一主题的绘画研究看,心境的改变使画家作画时的状态也发生了细腻的变化。从而绘画形式和手段也会发生改变。特别是在表现主义绘画里,心境对画家作画时直抒胸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绘画创作实践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个人创作的瓶颈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个人的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来解决问题,尝试着顺利度过这个困难的瓶颈期。

笔者的导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限定学生们在两分钟内在一张白纸上进行无意识无主题的绘画。结果,学生们的画作内容五花八门样式各异,有的是有形且有秩序和有条理的图像,但有些图像只来源于大脑当中,世间却无此物:有的是抽象的、无形的、凌乱的点线面,人们近乎读不懂其中的含义;还有一些只是画出眼前的景物,缺乏想象力;剩余部分的则是构图考究、技法及颜色运用较成熟的绘画。同样是无意识无主题的绘画目的,不同的学生反映出来的图样却各有不同。在我看来,这是心理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里产生的心理图像反映在了学生的空白画纸上,这种潜意识图像是从何而来呢?

1.个人的生活成长经历在画家的心中留下印迹,在事情发生当时所留下的印象是清晰可见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清晰的具体形象,就在大脑当中重新整合重组,构成了简单的图形和符号,便于埋藏在大脑当中作为深度记忆而保存。面对一张白纸,学生们自然会调动大脑中的各部分记忆,有时调动出来的具体清晰的有形图像,是较浅的记忆,这些记忆还未形成重组的抽象图像。那么,那些抽象无形的,说不清什么的东西,也就是长期积淀下来的记忆碎片的多重组合。那些并不会被人轻易看见的抽象重组图像被动地形成了潜意识,在我们的大脑中无限积淀,如果不经过刻意的调动和挖掘,它们也许就会随着多次记忆的覆盖而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记忆当中了。所以,在我们的抽象表现绘画创作中,要有意识地调动个人内心里的潜意识,让它成为影响绘画的一个要素,为绘画语言的探索开辟一条可行之路。

2.思维中的潜意识隐藏在人的心境里不常显现,但在外力的辅助调动中或在个人有意识的挖掘中,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它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举止,甚至可以通过绘画这一行为去发现隐藏在人心里的潜在心结和潜在心理危机。在西方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很多心理医师运用绘画“房、树、人”的技术来发现病者的发病原因及病者的心理特质。医生从患者对于房屋、树木、人物形象的构图安排中发现他们的性格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自卑的还是自信的。可见,每个人都具备它个人的心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主动控制心境,保持画面气韵的贯通和流畅。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色彩,设计完美的构图,运用适当的笔触,选择合适的技法去渐渐靠近个人心境。

总之,对于一个苦苦追求个人独特的绘画语言的人来说,从自我内心出发,挖掘个人心境中的独特之处,在绘画实践中呼应心境,定会帮助他挖掘个人绘画艺术语言的独特性,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

参考文献:

[1]阿伯·J·卢宾,凡高心理传记[M]程应铸,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

张昊男: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学(油画系)油画与多元艺术语言交融研究方向研究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