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木糠贴画的探索与实践

  • 投稿张永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931次
  • 评分4
  • 67
  • 0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教育局 秦晓月

【摘 要】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老师应联系生活,积极开发、挖掘有利于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的课程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美术的教学效益,突出地方美术的教育特色。” 如果开发、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在“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开发校本课程——木糠贴画”,设计了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贴画;教学材料;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07-02

木糠贴画是美术课新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一,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木糠贴画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新使用美术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龙胜地处边远山区,多产树木,农村家庭建造木房,制作家具前会锯很多的木头,锯木头会散落下来的树木本身的沫状木屑,或粗或细,这就是木糠。笔者通过尝试与制作,发现用木糠可以做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于是就让这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资源——“木糠”,走进美术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收集木糠,将其带回课堂,然后将其染成五彩的颜色,通过教学,学生积极想象、构图,用木糠贴出一幅幅色彩鲜艳、或精致细腻、或夸张传神的作品。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对美术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制作木糠贴画,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木糠的采集,染色,贴画,都要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获得,生活化的学习手段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实践的欲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思维。

二、木糠贴画应用于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木糠贴画内容多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具有简练概括的造型特点和较为具象的装饰的艺术风格,让学生易于接受和表现。

粗木糠片、细木糠,染色木糠和原色木糠,以及其他拼贴的材料,都有各自的色彩和肌理,学生在创作时要认真观察这些材料的外形特征色彩关系和肌理效果。只有对材料的自然形态有了深刻地认识并产生相应的审美体验才进行创作,一粒木糠的色彩和肌理看起来缺乏分量感,但无数小粒拼贴在一起,就构成细腻肌理的色块。细木糠做成的画面细腻光滑,粗木糠做成的画面有浮雕效果,以木糠为主要材料的贴画,再加上其他芝麻、蛋壳等材料拼贴,可以使贴画更加美丽。在构图时结合材料的特点选材,选的材料要与表现的物象协调。经过巧妙的材料搭配,就产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画面。

贴画最有趣的就是选材、组合、粘贴的过程,通过利用材料的可塑性,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制作的贴画能反映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水平,在创作贴画中,让学生懂得点、线、面的组合运用,同时学生在运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对构思、意境、色彩、肌理、审美就会想象无限的空间,画面也会因此变得欢快热烈。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亲自参与,自我探究,积极了解和认识自己身边的事物,并能把它转变成美丽的图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探索木糠贴画课程,落实课堂教学

笔者带领学生参与动手、探索实践活动,通过找原色木糠、染色,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掌握木糠特性的情况下,制作木糠贴画。

制作步骤:

1.工具材料。

(1)工具:卡纸、绘画笔、白乳胶、刀笔、剪刀等。

(2)主要材料:木糠,颜料。还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就地取材,如:山中的松果、树叶等。

2.用各种颜料给木糠染色,染成黄、红、绿、蓝、黑、紫等色彩并晒干,打散。

3.贴画题材与画稿设计。因为木糠和其他材料在一起拼贴时,本身具有肌理效果,在选择题材时,不管对象是风景、人物还是动物和水果,表现的方法都要尽量简练概括(适当地去找各种天然色彩的材料来搭配),而不过分去追求细节。起稿设计时要求认真,设计绘画版面合理、饱满,构图精简。

木糠贴画,作品质朴,生活味浓,是依托生活中的真实原型进行塑造的,基于现实基础上的想象和夸张,可以任由学生创造想象。无论是生活中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都可以在绘画中大胆取舍,并进行夸张,变形等艺术处理。

题材和设计画稿是关键的环节,贴画题材很广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比如,人物动物和植物等。题材的设定,源于小学生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比如,画人物可以用几何形状表现,椭圆的头,长方形的上半身,长方形的手臂和腿,像花瓣一样的手指等。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方法来表现所画的物象,能单纯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可以进行局部的夸张,只注意表达对象的形状,对于比例,大小区别不是特别重视。指导学生用各种线条来简化和局部夸张造形,让学生明白绘画不一定要真实地再现生活客观物象。

使用拟人的方法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愿望、生活经验和想象、美感。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夸张,体现拟人画的特点,适当地加以装饰,一般以线造型。比如,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使画面更生动有趣。构思好画面就设计画稿,把已经想好的画面画在色卡纸或者是白纸上。

4.摆画。在粘贴之前,可以给学生试着摆一摆,把准备好的粗或者细木糠等材料在设计好的画稿上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所用的材料是否适合要表现的物象,如何运用点、线、面和材料的肌理效果,以及色彩的冷、暖、对比色等,使画面美而协调,学生通过自己搭配,观察,比较,调整,直到得到他们满意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大胆地使用颜色,让学生创作出“大胆、直率、朴实地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色彩”的画面。

5.贴画。最后一步是贴画,在画好轮廓的底板纸涂上胶水,再把相应的材料粘贴在上面。这样,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就跃然纸上。

美术教师应该大胆探索、积极开发新课程,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让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利用乡土资源 开发美术课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

[2]狄智奋.地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3]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4]黎灵伟.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琼州学院学报,2008,(S1).

[5]朱春桃.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6]丁晓华.农村小学美术课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体会[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3).

[7]张雪峰.农村贫困地区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美与时代, 2006,(6).

[8]徐海华.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5).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