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436次
  • 评分4
  • 76
  • 0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 陈智慧

【摘要】美术是一门技术课、实践课,更是一门文化课,所以它的资源优势极其广泛,不仅指美术教材,还应包括学校、社会等一切可审美的环境,即一切有助于美术教学实施的客观存在的事或物。因此,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活资源;美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79-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才能使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的愿望与能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实践、感受、发散思维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深度的作品。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应如何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挖掘生活资源的途径

1.从教材中挖掘。教师的第一手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避免“教”教科书。《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强调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设定,各领域都强调了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笔者收集了浙教版1~9册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的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每天生活的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但各地的生活习惯、物质条件,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自然状况等方面差距较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当地特色,用好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让他们走出小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由此,学生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真正学好美术,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有助于学生体会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美术资源。

第一,自然景物:与大自然交朋友,带学生到教室外“找风”、“听雨”、“赏花”、“看日出”……在春分唤醒百花时,让学生看、闻、想并引导描述。如上《处处有鲜花》这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欣赏每一种花,观察各种花的行、色、结构,尽情地观赏,大胆地描绘,学生个个都学得兴趣盎然。

第二,对城市建筑的调查:我们生活的城市有很多学生熟悉的建筑艺术,如紫阳古街、临海的江南长城、崇和门、社区建筑、校园的教学楼等。在教学《民间木雕》这课时,笔者就让学生在课外去了解、记录临海紫阳古街的木雕以及木雕的种类和功能,这样,学生就学得轻松又有意义。此外,还可通过采访、拍摄、记录等形式对城市建筑进行调查,让学生在课外去了解记录城市建筑的历史、风格及它们的功能。

第三,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新课标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而地方文化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临海是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巾山群塔、珠算博物馆、民间剪纸、民间雕刻(木雕、石雕、砖雕)等。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第四,积极创建特色社团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创建了艺术编织社团、蛋壳装饰画社团、彩纸拼贴画社团、线描装饰画社团、趣味剪纸等社团。挖掘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植物的花、叶、种子、石头、沙子、布条、稻草、旧挂历,废纸盒、废塑料袋、废光盘、线绳等材料。

第五,民俗文化:新课改“给予老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特色,组织表现家乡节日、风俗习惯的美术创作活动,积极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实践证明,乡土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充分展现了独特的生活文化、地理环境与民情,有亲切感。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包括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活动。学校里每年开展的文化活动也不少,如秋季运动会,可尝试运动会展板设计,教大家如何画运动员人物速写等内容。

(3)挖掘家庭生活中的美术资源: 家是孩子们温馨的港湾,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对此,教师可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房间布置,也可结合节日“三八”妇女节,教学生们折彩纸花献给妈妈,母亲节和父亲节让大家画一画“妈妈(爸爸)您辛苦了”,到了端午节则可以教大家画龙舟。

二、把挖掘的生活资源融入美术课堂

1.创设课堂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风儿吹过》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见过风吗,你是怎样看到的?有的说台风把房屋吹倒(透过物体看到的);有的说风吹来凉凉的(身体感觉到的);有的说寒风呼呼地吹(通过耳朵听到的)……在学生讲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风,并引出课题——《风儿吹过》。这样,学生们就更亲近大自然,主动观察、探索风起时自然现象的变化,从而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尽情勾勒“生活画面”,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了最优化。

2.用“活”教材,使之更加丰满。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到生活中去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让生活资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例如,在《壶的聚会》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先欣赏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接触过的各式各样的壶,了解壶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描述其形状、纹样的特征。接着让学生大胆尝试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壶,或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样式进行仿造。创作中,学生对壶赋予了特别的情趣和“美”,有“卡通式”、“仿古式”等壶具。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为单位组合成一个个“壶的家庭”,并将自己“家庭”设计的茶具摆在桌子上,并另塑了茶杯和一些小水果、点心等。就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把握了壶的特征,并完美地表现了自身的创造力。

3.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人们从自然界中得到很多启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美术相关的材料、题材,如叶、种子、石头、沙子、布条、稻草、旧挂历、废纸盒、废塑料袋、废光盘、纸餐具(纸杯、纸盘、纸碗、吸管等)、线绳等材料,这些材料实惠又随处可见,而且在材质上软硬搭配容易组合,在制作技法上简单易学:如通过拼摆、粘贴、剪画、穿插等基本技法,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拒绝不必要的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

又如,在艺术编织社团活动中,笔者自编一课《漂亮的花篮》,让学生收集了生活中比较大的旧挂历,裁成长60厘米,宽1.5厘米的纸条进行手工编织,用了3课时完成了一只花篮的制作,自始至终学生全程参与、探索,最后完成了成品。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实践应用于生活,提升资源的生成性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儿童要通过感觉、知觉的发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去描绘眼里看到的客观物像,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姿。美术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美术教学应当充分施展自己独特的优势,提升资源的生成性。

1.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块地创造出浓郁的艺术环境,形成立体的艺术感染教育氛围,并始终坚持“展示学生风采“的宗旨,大量展示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审美教育的学习中,既轻松、快乐地掌握了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美术体验和能力,又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

2.延伸爱家,爱生活教育。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内化课堂教学,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手。如在教学《房间一角》这课时,房间的一角是再普通不过了,但在画家眼睛里和画笔下却是那么美丽,因为他们用心去感受,用热爱生活的心去表现他们自己的生活。教材意图在讲究名家名作的欣赏、熏陶、学习的同时,有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有目的地观察,重视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与体验性学习,借房间一角的绘画题材,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课堂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布置自己的房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

3.拓展、延伸环境保护教育。在《水资源》这一课,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 月28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使学生感受艺术魅力之所在,领会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总之,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材料、题材,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美化生活,创作出有深度又有个性的作品,要利用好生活资源,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绪培.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少儿美术[J].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10,(6).

[4]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