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工业设计专业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

  • 投稿无聊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23次
  • 评分4
  • 94
  • 0

主云龙 李晓娜Zhu Yunlong and Li Xiaona

近年来,随着市场和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需求的急剧扩大,国家对于相关创意产业发展的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设计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正是发展速度过快,基础薄弱,使得工业设计教育良莠不齐,也显露出诸多问题,其中相关人才创造力的培养即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培养更具创造力且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因而如何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讨论。

一、创造力与工业设计

创造力(creativity ingenuity)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米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1916年,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学说由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由此,人们开始对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新的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并且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美国,关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硕果累累。美国很多大学都拥有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关于创造力的教育和训练。同时,创造力咨询公司也犹如雨后春笋,处处可见。比如,由“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奥斯本建立的纽约州立大学创造力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直接对创造力培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也倡导创造教育,他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理论,可谓创造力培养教育的先驱。

创造力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是创新思维的艺术表达,工业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从其发展轨迹来看,各高校虽生源不尽相同,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也很大,但都是在逐步摸索中日趋成熟,直到今天形成隶属于自身的教学特色。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关于创造力培养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工业设计专业的创造力培养必须依靠教育的创新。创造力包括创新思维,同时还包括将思维辅助实践的行动能力,即创新设计能力。同理,工业设计的创造力培养也应该包括上述两个方面。基于此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实践,摸索本专业创造力的培养模式。

二、基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

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老师是传授者,学生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储备知识。工业设计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相应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以往的教学注重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如何加强基础就成为了核心问题,其结果就是将眼光集中于几门专业基础课上,这反而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而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因为工业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以实践为主的专业。那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更为有效地传授知识?更明确地说,教师如何判断哪些技能是“未来的设计师(或者工程师)”们所需要的,哪些能够帮助其创新呢?答案非常明确:我们很难判断。因为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知识的储备也永无止境,如果我们寄希望于储备足够多的知识来应对未来的工作,并更进一步,在未来有所创新,那基本上是空想。未来所需要的知识我们无法传授,因为它可能还没产生,需要的是身处现在的学生们能够习得在未来自己去创造产生的能力。因此作为老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应该是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使他们通过学习成为思考者、自主学习者以及开拓者和规划者。后者也是从事工业设计专业人员的学习的基本任务规划未来,规划生活。因此,基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必须与以往有所改变,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必然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

三、创造力培养模式的建立

创新一词蕴含着独创、变化、改进等含义。人的思维过程非常复杂,因此有关创新思维的产生也不易研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在这种思维中寻得一条普遍规律,其过程也无从模仿。研究发现,创新大致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智力创新,主要依靠智力因素。但高超的智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因此这种创新方法不可教不可学。第二种即是研究创新,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针对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教授和学习方法。根据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发现,探索寻找式思维可导致创新,然而这种思维方式没有确定的形式和推理方法,也不一定能得到问题的答案,然而可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能导致创新。在设计中,创造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如上图所示的经典坐椅设计,分别从材料、功能、色彩等方面体现创新,同样意义非凡。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核心在于创新的学科,创造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在设计中,依据探索发现式思维方式,一个命题可有多种角度的创新,结果可能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创造力没有差异。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增进探索性思维创造的培养模式将更适合本专业的需求。

探索性思维创造培养模式包括探索性思维模式和实践模式,思维模式依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践模式依靠项目驱动式教学。

以往的教学方式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刺激一反应”的理论,导致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日渐懒惰,把老师当成了保姆,当面对新问题、新环境的时候就会困惑,无所适从,总想寻求帮助,而不想依靠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现今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工业设计课程提倡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而当教师给学生提出意见之后,学生第一反应往往就是“那我应该改成什么样”,这就是多年传统教育积累下的问题,它造成的结果不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是令他们迫切地寻求帮助,寻求老师满意的答案,这种思维的惰性不仅应是现今社会所摒弃的,更是提倡创新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忌。因此,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是探索性思维创造培养模式课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好的学习观念,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探索性思维创造培养模式应当建立认知型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是主动的。所以,要使教育产生理想的作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欲望和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提供给他们一个认知环境,认识问题,然后去面对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这三个步骤是所有专业教育都提倡的,但是要真正实施则并非易事。它需要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规划以及课堂教学实施手段。课堂教学也要以培养学生的认知、合作、专业等能力为目的。可以看到,要提供认知环境,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必须借助于实践,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把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这样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作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常用的一个教学方法,具有其显著的优势。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首先可以将课程内容糅合于实践中,通过案例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性和方法性的知识,同时使其尝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以便进一步加深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项目驱动的过程中增进认识,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以弥补在普通课堂中的不足。通过提高人文素质,激发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要使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生存态度,学会干事情。但是,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其困难。如课堂组织、效果评价等。当然,工业设计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但基本共性在于培养目标的转变导致教学方法的创新。由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要相应地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思考、规划和不断地修正。

为人师者也不是十全十美,老师并不能保证给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以完满的答复。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堂中,学生面对的专业问题往往不是有准确或者唯一答案的,这是本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耍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当转变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应当去思考什么是对学生有用的,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具体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例如亲自示范如何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提建议而不是告诉他应当怎样等等。这些方法的问题有待继续挖掘和补充。应当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不是知识权威,也不代表主要评价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当然,客观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它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高一个层次。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开拓能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对其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只有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创造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有利于迅速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并有力推动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当然,关于此培养模式的探讨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点,它还需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科学思考和适当调整,并在具体研究和探索中不断完善。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编码为TJJX13-040

主云龙: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副教授

李晓娜:天津商业大学设计学院讲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