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艺术创造的启示——《油画艺术导论》撰写心得

  • 投稿Zoe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55次
  • 评分4
  • 17
  • 0

郑岱Zheng Dai

也许在这个多元的艺术时代,最需要的是思考与判断,人们面对太多的信息,太多的知识,太多的理论。如何针对作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写出切合绘画实践需求的书,正是我撰写《油画艺术导论》教材的基本设想。《油画艺术导论》是一本导读形式的教材,也如同一本艺术手册。这本书以创造性为主线,围绕油画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从油画的源流、油画语言、材料与技法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立了一个基本知识框架。同时,打破了以往油画教材的局限,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油画,把油画放入它实际的历史角色来分析,不仅展示了其发展的线索,也分析了它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回想起来,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的考虑,来自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也结合了长期的教学与创作经历。在法国多年的学习与研究,使我近距离地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并将其置八当代艺术视野,不仅带来了对西方绘画新的认识,也引出了对美术学院教学问题的思考。

1.继承与创造:中西美术学院教学理念的差异

我于2004年回国受聘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不久后便承担了对油画导论课的筹备、授课和《油画艺术导论》教材的撰写。天津美术学院在全国美术院校油画教学中率先设立了导论课程,这本教材是学院教学改革规划中的一部分,没有可参照的模式,但也提供了探索空间。

起初,我用了很长时间来理清思绪。油画作为外来文化,处在中国的特殊文化环境之中,也处在国内外美术教学方式差别很大的状况之下。刚从法国留学归来,我在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巴黎美术学院研修绘画技法。同处在一个时代,美术学院教学相差如此之大,对艺术的思考方式相差如此之大,仅有10小时飞机行程,这种差异甚至令人不可置信。在专业设置上,国内的美术学院把油画作为重要专业方向,而西方美术学院教学从未把油画列入专业名称,只是设置了绘画专业。油画是绘画材料中的一种,而绘画材料为画家实现其艺术构想所用。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不满足于再现眼睛所见的真实世界,用油画材料作画的画家越来越少。西方美术学院的教学已走向多元融合。

油画在西方绘画传统中曾占有重要的位置,几乎成为西方绘画的象征。我国美术院校的油画专业从字面上看与西方传统绘画对应。中国文化是重师承的文化,其中体现出更多的是文化的共同性,个性则在传统中占据次要的地位。在一个以共同性文化为基础的传统中,个人从属于整体文化。画家作画主要借助于古人的经验和程式化的图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代仍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学习油画,必然会出现传承的做法,即以前人经验为主的做法。然而,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理性思考,以个人为主体的艺术创造逐渐加强,绘画的多元化与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相呼应。继承与创造这两种理念的差异形成了中国美术教学与西方美术教学很大的差别。西方人重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而我们提倡的是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造,肩负着继承中西绘画传统艺术的重任。由于国内美术院校油画专业的课程安排对中国文化涉猎较少,实际上学到的大多是西方绘画传统。

如何学习西方几百年以来的油画艺术,国内美术学院大多将其分为几段:早期的古典艺术、近代的写实艺术、现当代的表现与抽象艺术等,并将这种时段的分类用于教学专业方向。而巴黎美术学院的提法则是:美术学院不是用来传承某一类艺术的场所,例如,学院派、现代派或前卫艺术,而是要使学生有能力、有技术,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的大潮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与巴黎美术学院相比,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是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而西方美术学院以学生的培养为出发点。在不同的教学理念中会得出怎样的结果?由于我每年往返于法国与中国,观看了国内美术学院和法国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览中都有很优秀的作品,体现出学生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国内的学生总体上基本技巧较好,但对个人创造的价值认识不足,思想方法有欠缺。法国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有深度,体现出重艺术概念,重思考,有分析能力,但从学生总体上看写实基本功略弱。

中国人重传统,重基础,西方人重个人创造性培养。这两种理念都在各自的轨道上以其文化发展的惯性前行,因而产生了同在一个时代彼此的差异。这一现象是在复杂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在我看来,如何把握传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则是当代美术学院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2.艺术思想与创造意识

西方美术学院教学发展至今日,与美术学院建立的初衷相关。自文艺复兴以来,画家为了从手艺人的队伍中分离出来,艺术思想成为其区别于手艺人的重要标志。建立美术学院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人的艺术思想,其中已显示出重思想、轻技法的学院式教育特点。画坊学手艺的方式已在美术学院教学中改变,技法从未在美术学院中占有重要位置。很多人认为传统技法是对艺术创造力的束缚,个人艺术思想的实现伴随其独特的表现方法。

在中国学油画常出现偏重技法的状况。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便是把西方大师的技法学到手。殊不知这些精湛的艺术作品伴随着艺术家成熟的思考,每种风格都是其独特艺术理念和绘画技法的结合。西方画家在对真实世界的再现中,融八了对自然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规律的研究。面对这种以艺术思想为基础的绘画,在没有艺术思想准备和积淀之时,便成了对式样的盲从。盲从便带来了困惑,带来了流于表面的肤浅。照搬一个绘画式样的陋习正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流行。西方油画的不同风格、流派都能在中国找到继承者,而中国艺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继承和发展。

从总体上看,在国内既缺少传授西方油画技法地道的“师傅”,也缺少对西方绘画艺术理念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油画只是在用油画材料作画,仅保留了其材料性质,却出现了很多困惑和缺憾。下面就普遍存在的问题略举一二。

其一,在中国画油画,很多人一生孜孜以求,但始终没能理解古典绘画的真谛。古典油画不是逼真的艺术,它如同中国古典绘画,有其造型的规律,是崇尚简洁的艺术。在造型方法上,出现了描绘理想化的自然和描绘自然本身的不同倾向,但其中都展示了画家对自然世界的概括和整理,展示了画家的艺术理念与智慧,其造型方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对造型语言的研究常常被很多人忽略。

其二,很多人研习传统油画技法,学技法也学其艺术式样,却忽略了技法与创造性的关联。在凡-艾克的技法出现之后,油画的材料技法在不断地改变,逐渐趋于简化,以适合画家个人风格的需要。由于在当代艺术中每个人的创造是独特的,传统油画技法不再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了解传统技法的画家越来越少,油画材料成为修复专业的研究内容。当代绘画则呈现出技法多样化的特点。在中国出现热衷油画传统技法的现象,应注意的是在学习传统技法时,不应陷入式样的模仿,而应掌握技法的科学性规律,创造性地用于当代艺术创作。

其三,很多人作画一生,但未认识到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也未意识到个人艺术创造的价值,或不知怎样去创造。归结起来是继承的意识过重,创造意识不强。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油画家,可以作为我国美术学院教学成功的例子,但并未形成一种对创造性的普遍认识。创造性是艺术之根本,创造性培养则是美术学院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关键在于设定围绕创造性培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在学习期间建立起学习、实践、创造的自律方法。

3.基本思路与过程回顾

基于对以上诸多问题的考虑,我逐步确定了这本书的主导思想和结构方法油画艺术是利用油画材料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探讨油画艺术要围绕着艺术理念和绘画技法的相互关系展开。

谈及油画艺术即涉及了绘画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对于油画艺术的研究必定延伸到对绘画基本问题的探讨。油画艺术源于西方。在我国,相对中国绘画而言,油画似乎成为一个西方绘画的代名词,对油画的研究可以作为西方绘画问题的切人点。油画也是中国许多美术学院的重要专业,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院校对欧洲绘画传统的尊重,为我们提供了油画艺术实践和研究的氛围。

怎样看待西方油画几百年的历史?怎样寻找油画传统技法与当代艺术的对应?

艺术行为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研究西方油画艺术,应从创造这一基本点出发。本书将以油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为理解油画艺术发展的基本线索,探讨由艺术理念的转变引起的材料技法的变化;通过对具代表性的画家介绍和重点作品分析,形象化地了解油画艺术每一阶段创造性之所在。

油画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并独立于作品内容而存在。对油画艺术语言元素的继承与借鉴,成为当代艺术形式创造的重要手段。学习油画艺术语言,还应了解技法的基本原理,科学地使用绘画材料,借助前人的经验来进行新的创造。

《油画艺术导论》从酝酿、撰写、修改、审定到出版经历了四年的时间,于2009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在书的后记部分记录了撰写中的一些想法和经历。现摘录如下

不知读者是否体会出作者的用意:在这本书里展开对油画艺术多个角度的初步探讨,通过油画艺术所涉及诸多问题的基本线索,在绘画艺术的基本问题上理清思路,引发思考和解除困惑。本书包含了通常要阅读几本书才能得到的知识,这正是本书的结构特点。读者阅读中的收益即本书的价值所在,期待本书成为了解油画艺术的首选阅读书籍。

以油画为线索,了解西方绘画的目的是理解艺术的根本——创造。同时,也涉及到当代中国面临的艺术问题:如何在多元的艺术格局中,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当代艺术。本书以艺术的创造性作为主线索,既可以用来理解前人的作品,也有助于探索个人艺术道路。在油画艺术诸多方面的讨论中体现了艺术与技术两个层面的结合。学油画不是在学手艺,而是在探寻感知和表达的方法,技巧在实现创造意图时才具有意义。

本书内容的筛选是有针对性的,是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艺术创作体验和欧洲留学的经历,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以辩证和发展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加以探讨。在中国了解西方绘画受到许多的局限,人们可以看到西方绘画作品,但很难把这些作品置于西方的文化环境之中来体会,更难理解西方人思维方式对艺术创造的影响。作者在法国长时间的留学过程中深有感悟,也希望把这些观感带给读者。

撰写本书期间,每年的教学工作之余,都利用假期赴法国巴黎查找资料。每有疑问时,便到博物馆去寻找答案。坐在博物馆的长椅上,面对大师的作品写笔记,走近细细地体味画面技法,对本书作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早在巴黎留学期间就已熟悉名作悬挂的位置,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才发现还要再去博物馆看个究竟,才能获得新的收获。

正是在法国长达11年的留学与生活经历中,对西方艺术和艺术思想有了近距离的了解。本书写作是在大量艺术品原作的观摩和艺术理论原著的查阅的基础上展开的。写作方法上也受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研究方法的影响,体现在对艺术问题追根溯源、对艺术作品展开具体分析、视觉艺术作品的比较、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加以关注等方面。

其实,对艺术的理解和艺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思想上的困惑。了解西方艺术不仅要了解它的艺术式样,同时要了解西方艺术家善于思考的习性和思维的严谨,珍惜讨论问题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体验思考艺术问题中的乐趣。在撰写本书时,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总是想刨根问底,总是想言之有物,因此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查阅资料,书中留下了作者对许多艺术问题思考的痕迹。由于篇幅有限,很多问题不能一一展开,本书对油画艺术的探讨仅作为线索,为读者留下参与诸多艺术问题讨论的思考空间。

本书写给学油画的青年人,他们阅读后的反馈是十分珍贵的。本书的初稿已有十余位年轻的读者,他们是天津美术院校各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的同学画下阅读中体会到的重点部分,有的同学在书稿中记下了自己的感想,还在书稿中标明哪些地方希望进一步了解。我的几位研究生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加了图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

本书作为立项教材,体现了天津美术学院注重艺术思想培养的教学思路。作者在承担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院系各级领导的支持,蒋志华先生为本书作了文字上的校审。本书也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教授和艺术家的关心。在此感谢所有关心此书和对此书提供帮助的人。

4.出版后的反馈与成效

《油画艺术导论》出版后用于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课程的创新决定了教材的创新,这门导论课改变了以往油画基础教学以绘画实践课程为主的状况,成为油画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对油画艺术有了一个总体了解,解答了进入专业学习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起到了专业学习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思辨、实践、创造的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在这门课中,很多学生感到真正迈八了艺术殿堂,学会了“寻源、知今、问己”,对学习、生活和创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发行扩大了《油画艺术导论》的影响,在网络发行渠道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回应,被誉为油画专业导读的最好教材。这本书适合不同的读者群,为了解油画艺术提供了相应的知识。

《油画艺术导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读者的传阅中,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本书,并有所收益:也得到了相应的成效和奖励: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成为历年来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少有的一部绘画教材。2013年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本书得到了各级专家、学者的肯定。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油画家张京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教材确实为本人所见的对油画样式的解读(限中国范围内的)最好的著作。具体讲,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作者视野开阔,决定了该书不俗的格调。二是作者以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形成了该书的中心思想,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品质。”对我来说,艺术本质的追求展现为对艺术创造的理解与体验,并在书中传递给他人。

近些年,我为这本教材的撰写和讲授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也在美术史、美学、形式语言、材料技法的综合研究中有所收益。书的意义在于它的解惑与启示作用,在此,期待这本书有更多的读者,期待它带给读者更多的收获。

郑岱: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